晨读《资治通鉴》[560]| 傅燮征讨黄巾不受封,卢植努力攻城被诬陷


朱俊进攻黄巾军时,他的护军司马、北地人傅燮上疏说:

“臣听说,天下的灾祸不是来源于外部,而全是起因于内部。正因如此,虞舜先除去四凶,然后才任用十六位贤能之士铺佐自己治理天下。这说明,恶人不除,善人就不可能取得权力。如今张角在赵、魏之地起兵,黄巾军在六州作乱,这场大乱的根源是在宫廷之内,蔓延到四海。

“臣受陛下的委任,奏命率军讨伐叛乱。从颍川开始,一直是战无不胜。黄巾军势力虽大,并不足以使陛下担忧。我所恐惧的是,如果治理洪水不从源头治起,下游势必泛滥得更加严重。陛下仁爱宽容,对许多不对的事情不忍处理,因此宦官们控制了朝政大权,忠臣不能得到重用。即使真将张角砍头处死,平息了黄巾叛乱,我的忧虑会更深。

“为什么呢?因为,邪恶小人与正人君子不能在朝廷共存,如同寒冰与炽炭不能放入一个容器一样。那些邪恶之辈明白,正直之士的成功,预示着他们行将灭亡,因此必然要花言巧语,共同弄虚作假。传播假消息的人多了,即使是曾参那样的孝子也难免遭受怀疑;市中明明没有老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有,人们就会相信。

“假如陛下不能详细辨察真伪,那么忠臣就会再次像秦国名将白起那样含冤而死了!陛下应该深思虞舜对四凶的处理,尽速诛杀那些善进谗言的佞臣,这样,善人就会愿意为朝廷尽力,叛乱自会平息。”

赵忠看到这份奏章,感到厌恶。傅燮征讨黄巾军立下很多战功,应得到封爵的赏赐,赵忠便向灵帝讲傅燮的坏话。灵帝记得傅燮奏章所言,没有对傅燮加罪,但到底也没有封他。

[点评]

傅燮的奏章,说到了本质:兵乱灾祸不是来源于外部,而全是起因于内部。如果不把胡作非为的宦官集团铲除,东汉王朝将永无宁日,乃至国将不国。

黄巾将领张曼成驻军宛城城下一百多天。六月,阳太守秦颉进攻黄巾军,斩杀张曼成。

交趾地区盛产珍珠等宝物,先后担任刺史的官员多无清谦行为,算计财物搜刮够了,便要求调任,因此下层官吏及百姓因愤恨而起来反抗,俘虏刺史及合浦太守来达,其首领自称为“柱天将军”。

三公选用京县县令、东郡人贾琮任交趾刺史。贾琮到任后,调查叛乱的原因,人们都说:“官府征收的赋税太重,百姓无不被搜刮一空。京城洛阳过于遥远,无处诉冤。民不聊生,只好聚在一起做盗贼。”贾琮便发布文告,让百姓自安居生产,招抚流亡在外的饥民返乡,免除徭役,将为害大的盗贼首领斩杀,选派清廉干练的官吏担任属下各县的代理县长。一年之间,叛乱全被平定,百姓得以安居。大街小巷的人们歌颂贾琮:“贾父来得晚,使我先造反;如今见清平,吏不敢派饭!”

皇甫嵩、朱俊乘胜进攻在汝南郡和陈国的黄巾军,在阳翟追击黄巾将领波才,在西华攻打黄巾军另一将领彭脱,都取得了胜利。黄巾军的剩余部众或者投降,或者逃散,三郡的叛乱被全部平定。皇甫嵩上书报告作战情况,将功劳归于朱俊。于是朝廷进封朱俊为西乡侯,提升为镇贼中郎将。灵帝下诏,命令皇甫嵩讨伐东郡的黄巾军,朱俊征讨南阳的黄巾军。

北中郎将卢植率军连续战败张角,斩杀和俘虏黄巾军一万余人,张角等退保广宗县城。卢值率军将广宗城包围,修筑长墙,挖掘壕沟,制造攻城用的云梯,马上就要攻下广宗城。恰在此时,灵帝派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中视察。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卢植不肯。左丰回到洛阳,对灵帝说:“据守广宗的贼寇很容易攻破,然而卢植只是让军队躲在营垒里休息,等待上天诛杀张角。”灵帝大怒,派人用囚车将卢植押解回洛阳,判处比死罪轻一等的处分。派东中郎将、陇西人董卓代替卢植任职。

[点评]

卢植是一代大儒,本就清高自傲,这些阉宦祸国殃民臭名昭著,他心里很厌恶这帮人,加上两军连天恶战,卢植哪有心情去应酬这个宦官钦差左丰? 但卢植却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再怎么精忠报国,也要有做“贼”心虚的觉悟。你不是贼,但朝廷正是像防贼一样防着你,你不能因为自己问心无愧,就理直气壮,无所顾忌。

汉灵帝派左丰来视察,说明他是皇帝的心腹,他的汇报,皇帝自然信任。 卢植显然对后果估计不足,你可以坚持不行贿的原则,但也得想出能够应付的办法。你不能指望奸臣良心发现,能在昏君奸臣的环境下,还能让自己生存下来,报效国家,才是你的智慧。 卢植最后被押回洛阳治罪,差点丢了性命。

巴郡人张脩以妖术为人治病,情形与张角大略相同,但是让来看病的人出五斗米,号称“五斗米师”。秋,七月,张脩聚众造反,寇掠郡县,时人谓之“米贼”。

八月,皇甫嵩与黄巾战于苍亭,俘虏黄巾将领卜巳。

董卓攻张角无功,抵罪。八月三日,皇帝下诏,命皇甫嵩征讨张角。

[点评]

董卓 也是未来历史的主角之一,且是传说中人见人恨的大反派! 董卓原是张奂手下的司马,因平羌有功升为郎中,之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这次卢植被宦官诬陷囚送京城,给了他一个再显身手的机会。但是,战局并没有董卓想象的那么好收拾。临阵换将本为大忌,并且董卓为人粗野,颐指气使惯了,与卢植的这些部下难以相处,士兵们都不肯为他卖命。

九月,安平王刘续被控大逆不道,被诛杀,封国撤除。

当初,刘续被黄巾军所俘,安平国人将他赎回。朝廷进行讨论,打算恢复他的封国。议郎李燮提出:“刘续身为一个藩王,不仅没有尽到职责,损害了朝廷的声誉,不该让他恢复封国。”朝廷没有听从李燮的意见。李燮被指控为诽谤宗室,送到左校去服苦役。不到一年,安平王刘续因罪被处死,李燮才被释放,重新任议郎。京城洛阳人将此事与其父李固不肯立质帝、桓帝事联系在一起(当年李燮的父亲李固反对立质帝和桓帝),称颂说:“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560]| 傅燮征讨黄巾不受封,卢植努力攻城被诬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