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璐歌老师,用行走的方式感受历史的温度,陕西美好推荐官。
我们今天早上是5点多起床,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为的是给大家讲解我身后的这块无字碑。
那说起无字碑,很自然就会想到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无字碑。不过武则天的无字碑是在乾陵,而我现在是在陕西礼泉县的昭陵,也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但为什么唐太宗的昭陵会有一块无字碑呢?
其实这块无字碑的主人,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而是他最信任的臣子陪葬于昭陵的名臣,魏征的墓碑。那为什么魏征的墓碑会是一块无字碑呢?难不成他想学武则天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吗?但不能够,因为魏征去世的时候,武则天还是个十八九岁的青春美少女呢?那魏征的这块无字碑到底是咋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倍增这块无字碑的前世今生。
公元643年魏征病逝,享年64岁。李世民为了能够让魏征风光大葬,他召集了文武百官前来参加魏征的葬礼,并且亲自一路送灵车到了长安的郊外。之后李世民还在送葬的队伍离开以后,他登上了御苑的西楼,遥望魏征出殡的方向,失声痛哭。可以说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臣子了。
对李世民来说,魏征不仅是辅佐他治理天下的重臣,他匡正得失的征友,因此李世民对魏征的身后事就格外上心。你看魏征墓的这个位置,是在唐太宗昭陵玄宫西南三公里的凤凰山巅,当年这个位置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给魏征选的,也是昭陵所有的陪葬墓中最靠近李世民的。由此可见李世民对魏征的重视,而且李世民还赐予了魏征一项独一无二的哀荣。什么哀荣呢?就是他亲自撰文题写了魏征墓碑上的碑文。
说到这你可能会感到奇怪了。那既然是李世民亲自题写了碑文,魏征的墓碑又怎么会是一块无字碑呢?其实你靠近了仔细看这块墓碑,你就会发现这碑面上依稀是有镌刻过的痕迹的,也就是说这块碑上原本是有字的,那后来被人给磨掉了。要知道这魏征墓碑上的碑文,可是皇上李世民题写的,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抹去皇帝撰写的御笔呢?而且这墓碑的碑文往往是生者对墓主人功德的记载和颂扬,把碑文给磨掉,对墓主人来说是极大的惩罚和羞辱。
那么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磨掉魏征墓碑上的碑文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磨掉魏征墓碑碑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给魏征立碑颂德的唐太宗李世民,而且在当时李世民不仅命人磨掉了碑文,甚至还将整个墓碑扑倒在地。那这件事发生的时候距离魏征安葬仅仅才过去了几个月,怎么短短几个月间赐予了魏征无伤哀荣的李世民就翻脸无情了呢?这有意的小船怎么说翻就翻了呢?
有人就说了都是因为魏征过于刚直,嘴上没把门的被子总是顶撞李世民,所以在死后呢被李世民秋后算账了。的确魏征有时候确实是很不给李世民面子,比如有一次李世民就在朝堂之上被魏征怼的下不来台,血压是直奔180。回到后宫,李世民就跟长孙皇后抱怨说会须杀此田舍翁,就是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要不是当时长孙皇后巧妙地开解丈夫,说不定魏征早就over了。
但真的就是因为魏征的犯言之见才带来了李世民的秋后算账,磨掉,碑文并扑倒了墓碑吗?显然不是因为唐太宗雄才大略,胸襟广阔,未能活着的时候都能包容,又怎么会和一个死人秋后算账呢?而且我们翻阅史书,魏征也不是我们想象的一根筋楞头青,他也不总是犯言之见。他一生向唐太宗李世民谏言大约200多次,犯言之见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呢,魏征的觐见还很委婉,很讲技巧。因此,在后来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相当不错,李世民甚至开玩笑的说,魏征言行妩媚,实际上魏征是个外圆内方的人,做人也很圆润,毕竟在这个隋末乱世,一根筋的楞头青哪能活得长呢?
这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人,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史书上记载了他和李世民的第一次见面,当时李世民装作气愤的说,你为什么要挑拨我和太子的兄弟关系?那魏征却不服软,昂然回答太子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了。其实魏征明白李世民并不是真心怪他,要不然也不会招见他,这样回答也是在试探李世民的肚量,毕竟魏征辅佐过太多的老板了,他还没碰上真正能让他发挥才能的民主。如果李世民容不下他的直言不讳,那以后就没必要对李世民掏心掏肺了。
结果这短短的一通对话,李世民和魏征这君臣二人就看对了眼了,李世民觉得魏征有气节有胆量,魏征也认为李世民是可以托付的民主,因此在李世民登基后,他将魏征提拔为建议大夫,他建言献策,匡正得失。魏征则为了报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丝毫不顾自身安危,往往是犯言之见,从不退让。
尽管李世民没少被魏征怼得暴跳如雷,知道忠言逆耳,魏征话说的难听,但那是为了咱大唐好,他对魏征也是越来越重视,到了贞观三年魏征被封为秘书间参与朝政,贞观7年魏征又被提拔为市中,荣登宰相之位。而随着大唐盛世的稳定,魏征的上奏觐见开始变得婉转起来。
比如贞观10年,这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同时爱妻的李世民对郑氏呢也开始有所懈怠,他在宫中修建了一座高楼,每日登楼远望长孙皇后葬入的昭陵方向,以此来排解对王妻的思念。在当时李世民让魏征陪同他眺望昭陵,并问魏征看清昭陵嘛,魏征却委婉的说,臣老眼昏花看不见。李世民一听就急了,连连说怎么会看不见呢?魏正回答。
我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如果是昭陵,臣当然看见了。献陵是唐高祖李渊的陵,魏征这是委婉的提醒李世民,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留下的江山社稷。李世民幡然醒悟,于是哭着下令拆掉了高楼。
像这样的劝谏,史书上还有很多,所以说魏征绝不是个执拗的倔老头,他很坚持也很圆润,他有底线,但绝不失败,因此他和李世民的关系呢也搞得还很不错。据说李世民知道魏征爱吃醋,芹也就是发酵的芹菜,专门给他自验,请他吃了三大杯。素琴虽说不算什么名贵菜肴,但由此可见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也因此可以断定李世民磨掉魏征墓碑的碑文,绝不会是因为魏征的直言觐见而导致的秋后算账。
那问题来了,在魏征死后几个月让李世民大动肝火,甚至磨掉魏征碑文,又推倒墓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在魏征去世后没多久就被卷入了太子李承乾的谋逆案,当时太子李承乾谋逆的最大帮凶是侯俊杰,而另一位大臣杜正伦呢则因为被李承乾送了条金腰带,也被牵扯进了谋逆案,而侯君吉和杜正伦都是魏征曾向李世民举荐过的,魏征说他俩有宰相之才,因此在案发后李世民就迁怒已经去世的魏征,怀疑魏征生前和侯军及杜正伦结党营私,而且李世民还发现魏征曾将自己劝谏李世民的谏词拿给史官看,这在李世民看来魏征此举就是贪慕名声,李世民对魏征愈加不满,越想越气,这才引发命人磨掉了魏征墓碑的碑文,并推倒了墓碑。
但是我们看这块被磨掉碑文的无字碑现在不是好好的立在这吗?那么这魔调字的墓碑又是谁给重新立起来的呢?
有意思的是这重新立碑的还是李世民就在魏征去世的两年后,李世民东征高句丽虽然取胜,但战略目的远没有达到,他没能灭掉高国礼。自立市民很懊悔,在他班士回朝后,他又想起了昔日的老伙计魏征,而此时李世民对魏征的猜疑和不满早已随着时间烟消云散,只剩下一声感慨,他说道魏征若在不使我有事情也,于是李世民又对魏征的家人予以赏赐,并祭祀魏征,同时重新立起了这块无字碑。
其实说起来魏征就算在又能够对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提出什么谏言呢?无非是劝阻李世民要爱惜民力,不要劳民伤财罢了。等高句丽可以不打吗?为什么从隋炀帝到李世民,以至于后来的唐高宗李治都一根筋的跟高句丽过不去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高句丽的存在,严重威胁了中原王朝必须要灭掉。
实际上当时对高隔离之战提出了很好谏言的是大唐战神李静,只可惜没有被李世民采纳罢了。所以征伐高句丽失利的主要原因跟魏征在不在没啥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李世民又为何要重新竖起魏征的墓碑呢?而且既然已经重新竖起来了,又为何不再镌刻这个碑文呢?
其实竖起魏征的墓碑无非是岁月冲淡了李世民心中的怨气,他后来也意识到别管怎样,魏征毫无疑问是功大于过的,必须要给予认可和尊重,所以他才找了个借口说魏征若在不识我又是行也,于是就把墓碑给重新立起来了,但不再镌刻碑文也是在表明一个态度,也就是说李世民认为魏征举荐杜正伦,侯君集的确是查铁私自泄露君臣之间的交往,也照样有罪,都是帝王不可碰触的逆林他必须要做出反应,否则他还怎么带队伍,怎么当这个皇上大哥呢?
综上分析,这才是魏征的墓碑被磨掉被文并被推倒,而后来虽被复利,却又不再镌刻碑文的最有可能的原因也是昭陵魏征陪葬墓前这块无字碑真正的前世今生,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呢?过千年一事沧海桑田,曾经的大唐盛世,正如这块无字碑无声地讲述着那曾经发生过的一段段历史,我们今天早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