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489)

【原书补遗卷六·四七】

余与和希斋大司空,全无介绍,而蒙其矜宠特隆。在军中与福敬斋孙补山两相国,惠瑶圃制府,各有寄怀之作,已刻《仓山集》中。兹又从黄小松司马处,得其《西招春咏》云:“莫讶春来后,寒容转似添。小窗欣日色,大漠渺人烟。风怒沙能语,山危雪弄权。花稀名不识,何处听啼鹃?(原按:中入春,风雪转盛。)”《中秋德庆道中》云:“山峻肩舆缓,征人夜未休。久忘家万里,惊见月中秋。去岁姜肱被,今宵王粲楼。喜成充国计,含笑解吴钩。”《春夜》云:“银釭闪闪漏迢迢,风送边声助寂寥。残月印窗天似晓,寒鸡叫月梦偏遥。频年客况当春好,一味乡心易鬓凋。莫以沐猴项氏,夜行衣锦笑班超。”三诗,虽吉光片羽,而思超笔健,音节清苍。方知皋、夔、周、召,本是诗人;非真有才者,不能怜才也。《寄随园》诗自注云:“当在弟子之列。”与小松札中,又有“久思立雪”之语。虞仲翔得此知己,真可死而无憾。但未知八十衰年,今生尚能一见否,思之黯然!

和希斋,即和琳,(1754年—1796年),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希斋,号华坪。大学士和珅之弟,清朝名将。乾隆时由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四川总督等职。骁勇善战,行事节俭,与军机大臣福康安有深交。亦工书法,轻不与人,存世极罕。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贵州从福康安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次年福康安死,他代为主帅,在围攻平陇战役中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年仅42岁。乾隆晋赠其为世袭一等公爵,谥“忠壮”,赐祭葬,配享太庙。和珅倒台后,和琳的配享资格被剥夺。

矜宠,音jīn chǒnɡ,释义:1、炫耀所受的宠爱。《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虽其尽忠劳心,时有补益,而恃功矜宠,威福自出。” 2、宠爱。清·赵翼《虎丘寺玉兰树歌》:“我来摩挲特矜宠,扪笔题诗少人和。”

福敬斋,即福康安,(1754年—1796年),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中叶名臣、外戚、民族英雄。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封一等嘉勇忠锐公。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孙补山,即孙士毅,(1720年—1796年),字智冶,一字补山,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进士,原为文官,历任内阁中书、侍读、编修、太常少卿等职。后出任山东布政使、广西巡抚,旋署两广总督。封一等谋勇公,授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授四川总督,保证了捍卫西藏的廓尔喀之役粮饷供应,升至文渊阁大学士,后又率军镇压苗民起义和白莲教起义。嘉庆元年(1796年)夏卒于军中,谥文靖。著有《百一山房集》等。

惠瑶圃,即惠龄,(1743年-1804年),萨尔图克氏,字椿亭,号瑶圃,蒙古正白旗人,清朝官员。由翻书房翻译官、户部笔帖式官至工部、吏部侍郎,以及湖北、山东、安徽等地巡抚。嘉庆六年至嘉庆九年间任陕甘总督。死后赠太子少保,二等男爵,谥勤襄。

制府,官名尊称,宋代的安抚使﹑制置使。明清两代的总督,均尊称为“制府”。

黄小松,即黄易,(1744年—1802年),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钱塘黄氏八世。诗人黄树谷之子,曾任监生、官济宁同知。其父工篆隶,通金石。黄易继父业,以篆刻著称于世。 抚印为丁敬高弟,有出蓝之誉,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

西招,清代特有词汇,指对西藏进行招抚。西,此指西藏。招,指招抚。清朝松筠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以工部尚书兼都统充驻西藏大臣达五年,至嘉庆四年(1799)始行卸任。期间著史地著作,五卷,附录一卷。书名《西招五种》。西,此指西藏。招,此指对西藏进行招抚之意。《西招》五种,指五种著作,即:《西招纪行诗》、《丁巳秋阅吟》、《西招图略》、《西藏图说》、《绥服纪略》。和琳曾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随大将军福康安赴藏招抚,平定廓尔喀侵藏。

弄权,音nòng quán,意思是指把握权力,操持朝政。出自《汉书·刘向传》:“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 石显弄权。”此时系借用其意表示西藏地区山势雄伟但并看不见石头,而只能见到雪积雪融,犹如朝臣弄权而难见天子。

藏,音zàng,指西藏。

德庆,今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宋开宝五年(972年),并晋康(今云浮县地)、悦城、都城(今郁南县地)三县入端溪县。宋绍兴元年(1131年),以康州为潜邸,诏升为府。以其德而致庆为名,易名德庆府,属广南东路。德庆之名自此始。时德庆府领县四:端溪、泷水、封川、开建。端溪县为德庆府治。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德庆府为德庆州,领三县。清雍正八年(1730年),州领县划出。民国元年(1912年)10月,改德庆州为德庆县。1988年属广东省肇庆市辖。

姜肱被,音jiāng gong bèi,典故,姜肱大被。《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家世名族。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着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寑,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 汉朝姜肱,彭城人,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天性非常友爱,家里有一床大被,兄弟共同起卧。后来,各自娶了妻子,还是不忍分开睡。因为要延续子嗣,才恋恋不舍地分开。后遂以“共被”谓亲如兄弟,咏兄弟友爱。和琳此处用“姜肱被”的典故,除指兄弟之谊外,当也指曾在徐州公干。

王粲楼,即仲宣楼,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建安七子)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亦名王粲楼。史料记载:仲宣楼始建于东汉,明末万历年间,襄阳知府周绍稷修楼成。清雍正间襄阳道道员赵宏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后毁于战火(民国初年)。1993年,襄阳市政府在原址上恢复仲宣楼。仲宣楼、黄鹤楼、晴川阁和岳阳楼一起并称“楚天四大名楼”。此处用典,或也指到过襄阳。

充国计,指赵充国的计策。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金城郡令居县(今甘肃兰州永登)。西汉名将。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百壮士突围,被拜为中郎,历任车骑将军长史、大将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等职。他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汉昭帝死后,赵充国与霍光等拥立汉宣帝,获封营平侯。累官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前61年),计定羌人叛乱,并建议开展屯田。晚年致仕后,仍常参与议论“四夷”问题。甘露二年(前52年),赵充国去世,年八十六。谥号“壮”。甘露三年(前51年),绘像未央宫麒麟阁,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赵充国在朝时,向朝廷上书,详细分析形势,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张。朝廷屯田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计,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的办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十二便”。当时他的主张受到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对,但他无所畏惧,反覆上书说明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终于为宣帝和大多数朝臣所接受。留兵屯田之策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

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国善铸钩,故称。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后也泛指利剑。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釭,音gāng,此处释义为:灯盏。银釭:银白色的灯盏、烛台。南朝 梁元帝 《草名》诗:“金钱买含笑,银釭影梳头。”一本作“ 银缸 ”。

客况,音kè kuàng。释义:1、客居的境况。元·张翥《定风波》词:“婉晚年华,凄凉客况,泥酒浑成病。”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对三月艳阳之节,住六朝佳丽之场,虽是客况不堪,却也春情难按。”2、旅居中的情思。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二折:“学士,怎生瞒的过我!此乃‘独眠孤馆’四字,此人客况动矣。”

乡心,音xiāng xīn,释义为思念家乡的心情。唐·刘长卿《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沐猴而冠。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含贬义。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宾)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颜师古 注引郭义恭《广志》:“沐猴,即弥猴也。”“沐猴而冠”是当时列国讽刺楚国人虚有其表。但后来据考证,“沐猴而冠”其实不是讽刺楚国人的成语,而本身是记载的楚国人的一种风俗。《白虎通》云: “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猴好拭面如沐,而后人讹沐为母,又讹母为猕,愈讹愈失矣。”这似乎像是楚国人的某种祭祀活动,即是会在祭祀活动中佩戴上猴形帽子而已。

项氏,指项羽。《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为人有大志,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朝。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夔、皋、周、召。夔,舜时乐官;皋陶,舜时刑官。两人居官皆有政绩。后因以借指贤明的辅弼大臣。周,周公旦;召,召公奭。周成王时二人共辅朝政,分陕而治,皆有美政。

“方知皋、夔、周、召,本是诗人;非真有才者,不能怜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和琳的诗作中可以推知,皋、夔、周、召这些有名的贤臣,都是诗人。因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是不会爱惜与敬重人才的。言下之意是,和琳这样的人,既是贤臣,也是诗人,因为有真才实学,所以,才会对我这样的诗人尊重与推崇的。下文还列举了和琳谦虚地自称是袁枚弟子,及想到袁枚门下学习的说法:“《寄随园》诗自注云:‘当在弟子之列。’与小松札中,又有‘久思立雪’之语。”

立雪,典故,程门立雪。最早出自宋·邵雍《河南程氏外书·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程门立雪”的成语,意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诚心求学。

虞仲翔,即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3年),去世,享年七十岁。既可日行三百,善使长矛,研究经学,精通《易经》,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裴注:《翻别传》曰:“……翻放弃南方,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容,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意思是:虞翻心境悲伤,想自己死后无人治丧,只有苍蝇作吊客来凭吊自己。比喻人生无一知己,毕生落落寡合,孤独无友。唐·刘禹锡《遥伤丘中丞》诗云:“何人为吊客?唯是有青蝇。”

(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读《随园诗话》(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