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哀叹:在中国,反而在老年大学,倒使艺术教育回归了本质

文章来源:音乐与生活

文丨巴赫妈妈


近日,在国际校长联盟大会上,马云发表了一席引人深思的言论,虽然有点调侃的味道,但也近乎是是一种哀叹。



马云在演讲中说道:艺术是关乎生命审美的教育,但是在中国,艺术更多是谋求生存的教育,孩子们学习艺术,很多人学习艺术,还是只是为了考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我现在发现,反而在老年大学,倒使艺术教育回归了本质。


同时,马云呼吁应该将艺术教育资源更多的供应给资源匮乏的乡村、以及艺术教育不到位的幼儿园。


作为曾经的教师团队一份子,马云更是替昔日同行发出呼声,全世界都应该鼓励优秀的人才进入师范学校学做老师,让老师真真正正成为待遇最好的成功职业。



除了马云,著名的音乐人刘欢也非常重视艺术教育,他曾在某档访谈节目中就表达了对国内音乐教育现象过于功利化的痛惜。

他在访谈中痛心地谈到,中国音乐教育存在很强的功利心,很多家长认为如果学音乐不能给升学加分,那就不学,或者如果学了就要学出名声,要往演奏家的方向学。


如此不健康的两个极端音乐教育只会让我国的艺术教育离本质越走越远。


1

音乐不应是带来名利的工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花钱花时间培养孩子,就是希望自己家孩子能够学出一门本事。比如说,孩子学钢琴,就希望能够考个十级以后走钢琴家的路或者能在中考、高考中利用特长生优势加分,最后迈进理想的学校。


然而事实上,孩子学到最后能成功走这两条路的少之又少,于是很多家长开始抱怨,当初花了那么多钱给他学钢琴真是浪费!


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去学艺术,去学音乐,一旦达不到预想效果,就会感叹艺术无用,这样功利化的心理真的非常“目光短浅”。不可取,势必走不长远!



音乐教育不应是学了就能赚钱的工具,它的本质作用是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感受美好,开发智商与情商,更好的与这个世界交流。


古今中外,很多名人虽然不是艺术从业者但是他们也都学习了音乐,比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会弹钢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钢琴和管风琴...


各行各业喜欢音乐的人不计其数,即使不走音乐这条路或者没有沾音乐的光,他们仍然喜爱和享受着音乐。启迪他们的智慧,滋养他们的心灵。



2

让孩子在音乐的世界感受美好


除了追求考试升级、成名成家之外这些功利性的目的之外,很多家长还没想清楚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音乐呢?


1、学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音乐培养了一种开放式的思维方式。音乐本身具有多样性,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出想象力,在放松的环境中培育出创新能力,引导音乐联想的产生与延续。


在想象力提升之后,孩子们的思维不会再局限于狭小的范畴内,反而能得到思维桎梏的解放,升华自身情感。



2、学的是一种审美能力


有人说,从小学习音乐的孩子会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直接且情感浓烈的艺术,也是交流感情、传递思维的重要方式。


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孩子们能够增强对“美”的感悟,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在优秀音乐作品的熏陶下,学生的内在气质与自身涵养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积累自身的文化修养。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通过音乐入手去接触艺术是孩子主动性最高、效果最好的途径。



通过音乐培养情操、锻炼敏锐的思维能力、具备更全面的能力和素质才是音乐教育的本质。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云哀叹:在中国,反而在老年大学,倒使艺术教育回归了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