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虎”与“下山虎”

            老家中堂曾挂过一副“虎啸松月”图。所配对联云:“风生虎啸千山应,月出松间万里明。”横批“虎啸松月”。

        这副中堂画所绘是两只大老虎,一只为“上山虎”,它的一只前爪搭在一块山石上,虎口微合,虎头回望,,虎尾下垂,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显得很温和。一只“下山虎”,它的两只前爪雄健有力的下探,虎口大张,两只虎牙外露,尾尖上翘,有一种很凌厉很威猛的气势。其爪下是几丛青草,上半部是几根苍劲古朴的松枝,右上有一轮皓月。几丛岩草有被疾风吹过的痕迹。整个画面意境颇幽。两只老虎也不感觉让人很惧怕,一动一静,感觉很平和。

  我一直认为这实在是很妙的一副画。之后的很多年也没有再见过这么好的虎画。中国的动物园很多,也曾去过那么几处,见过那么几只狮虎,但总体的观感都不太好。它们的一只或某两只被放在一处山坡上,有自己独立的领地。它们总是眯着眼睛,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偶尔走几步,也是懒懒散散,有气无力的。王者的感觉好像也只能回到传说中去,大王的气概也只好回到古画里去。间或有那么一只被禁锢在铁笼子里,老虎似乎进入一种濒死状态。你会忽然发现,猛兽之王也许被神话了。

        不曾见过被流放在山坡上的老虎上过山,也不曾见下过山,偶尔见过某一只渡过一湾浅水,湿淋淋窜上岸,很是狼狈。

            也许真正的老虎是不大愿意给人望见的。无论它正在上山,或正要下山,丛林里的巡视那是相当隐蔽的,更是无从可见。脑海里总是会浮现老家的那副“虎啸松月”图,也许“上山虎”上山的姿态是悠闲的,但也不失谨慎,“下山虎”的姿势是激进凌厉的,但更多的是自负。上山之虎经过搏杀、攫食,虽“大腹便便”,仍不失威严,下山之虎,意气风发,虽“饥肠辘辘”,更显威风。

      我总感到老虎的待遇是极不错的。不论在画中还是在公园里,丹青妙手勾勒出猛兽的天赋神韵。公园管理者为它们独辟领地,也无论它们是否伤过人,当然光天化日之下的害人之虎也许难免“温柔一枪”或“麻醉一针”。不过总体来说,较之于恶狼,疯狗,狸猫之类来说,它们是极幸运的了。我甚至要怀疑是因了品种的缘故了。我也曾一度很同情它们,我不能确切的知道他们一度的落寞究竟是一种羞愧的忏悔,无言的赎罪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是我不得而知的。

        忽而看到一则新闻:某县某委某书记,主动自首,受贿九百万,判七年。坊间言说九千万,因有先见之明,晦几百万,隐房产几十套。

          老虎上山,老虎下山;老虎正在上山,老虎正要下山;老虎曾经上山,老虎业已下山。

            我实在分别不出“上山虎”和“下山虎”的不同了。有时明明的是“下山虎”,不经意间,它灵巧地转过一个山坳,他却上山去了。又曾看到老虎正在上山,一不留神,由于脚下山岩的风化,一脚跌到山下去了。

    不变的是千年的古松,万载的清风。唯有那轮皓月,掩映着松风,婆娑迷离,似昏如明。

      我又想起那副“虎啸松月”图了。一副对联映在眼前

                  风生虎啸千山应

                  月出松间万里明

横批:虎啸松月

        这实在是一副很妙的虎画。同时也认为这这副对联也很妙。“虎啸松月”的横批却有待商榷,也许并没那么糟糕。

金戈铮铮鸣,虎啸振松风。凡夫鼓与呼,犹待一山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山虎”与“下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