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碎碎念到聚焦学科——2022"一起写吧"再出发

一、读写吧挑战活动

2022年8月1日,第3期"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写作活动正式开启。同期开启的还有第2期"跟小尘老师一起读吧"30天阅读挑战活动。

300天写吧挑战,还是沿用以前的规则:

任务:每天一记录(500字以上自由写作),每月一精品(2000字以上主题作文)

标准动作:写文(推荐)+挑战群中接龙(字数、题目+链接)+“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小打卡圈打卡(字数、标题、内容)。每月精品文还需要登记在腾讯文档。

有所不同的是,本期尝试组队挑战。而且队伍要求2~4人。主要考虑到大家都比较忙碌,没有太多时间互动。小队人数少,互动时间不多,却能有亲密的伙伴互相监督前行,更容易坚持。

一个月下来,从第1天的120多人参与群接龙打卡,到现在的120人左右。整体坚持情况还不错。

当然,这也不排除本期又新增了一些优秀的挑战者。

读吧是过渡期的一个尝试。挑战更简化:

目标:拿出想读的书,每天至少阅读其中一页,写下100字以上相关原创文字[拳头][拳头][拳头]
标准动作:
(1)读吧微信群 接龙
格式:昵称+阅读书目+页码
(2)"跟小尘老师一起读吧"小打卡圈 打卡
格式:阅读书目+页码+100字以上原创文字或内容图片

而且每一期的时间就定30天。相对于写吧300天的挑战,30天更容易完成。

我尝试读写吧一起挑战。稍微麻烦一点,但也就两分钟的事。体验下来还是可以的。所以把过渡性的读吧活动,做成每月一期的常态化挑战活动。

写吧挑战活动仍在继续,为什么读吧活动要同期举行呢?除了考虑让大家有更短期的成功体验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为了让写吧挑战质量更高一点。让每个人每天都有内容可写。

读写不分家,相信这个观点能够被大多数人接纳。坚持日更的伙伴,也都有一个经验,如果没什么内容可写,那就拿出书读一读,想一想,记下来日更任务就可以完成了。

但这种阅读毕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很多时候只是隔靴瘙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坚持读,持续的阅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晚上有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一群不爱阅读的老师和家长,口口声声要求孩子阅读。看一看身边的老师和家长,想一想,这句话似乎并不夸张。能坚持阅读的老师和家长确实不多。

陪伴大家两期300天写作活动下来,我发现很多人没办法坚持写作,缺的只是开始和有伙伴陪伴着前行。写作相对于阅读来说是更难的事,连陪伴写作都有如此大的功效,阅读应该更容易完成。

事实也是如此,大家一起阅读打卡,一天又一天,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一个爱上读写的老师,在某个时刻可能就会成为一束光,成为一个引领者,引领更多的人加入读写行列。

自己开始读写,然后带领着身边的朋友和孩子一起读写,这是美好的回应。张文质老师曾说,亲子关系最关键的是陪伴。这两年的写吧活动做下来,感受最深的也是陪伴两个字。不管是写吧,还是现在的读吧,主要也是以陪伴为主。因为大家都很忙碌,活动的很多环节都简化。但就是这样纯粹的陪伴,用心参与并坚持下来的一些伙伴,都能感受到那份被人支持的力量,能发现自己的潜能。这或许就是陪伴的力量吧。

有一些优秀的伙伴,也从同行者变为身边人的引领者。带着身边的老师,带着自己的家人,带着自己的学生开始读写生活。

第2期读吧活动今晚落下帷幕,有25人完成了挑战活动。明天第3期读吧活动马上开启,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参与?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不管人数多少,有意义的事就坚持吧。

二、从碎碎念到聚焦学科

这两年举办的两期写吧活动,我是发起者,也是深度参与者。不管是第1期的10多人完成挑战,还是第2期的40多人完成挑战,我都是其中一员。很认真的对待着这件事。

当然,我也因此获得了成长。现在写文章,基本上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不管是活动,还是阅读,如果有需要提交感悟或者总结文章,我都能较顺利地完成。几乎没有压力。偶尔有编辑约稿,也能顺利完成。

我也完成了人家所说的100万字以上的碎碎念。第3期开始,我将聚焦数学学科,开启主题式的阅读与写作模式。希望这样的聚焦,能让自己的写作再上一个层次。

这学期的新网师课程,我选择了两门课,一门是关于小学数学的,一门是关于课题研究的。这跟我今年的写作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聚焦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我希望自己能有更专业的阅读和更专业的思考,争取有更专业的记录。

本学期的小学数学课程,是结合2022版新课标的解读而开设的。教学要依纲据本,新课标集合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也吸纳了很多一线教师的意见,具有前沿性和指导性。要深入研究,新课标的学习解读必不可少。

以前很多专家学者在点评或者一些活动中,脱口而出的理论有一部分就是来自课标内容。这次课标修订,更是切合学生学习规律和学科发展规律的,指导意义不容忽略。预习指定核心教材时,也关注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到的学科知识的联系与延续。这门课一共有8次课程,现在虽然还没有上,但还是挺期待的。

课题研究的,浏览了一下核心教材,感觉还是懵懵懂。看那么多课例,流程大同小异,套用新课标和新词,就像是一个模型。当然,里面的内容各不相同。如何透过内容习得方法?还需一番功夫。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主要是啃读核心教材。相信经过半年左右的啃读,经过几个月的新课标学习,再结合自己的课堂观察与思考,能提炼出自己研究的问题,深入研究后,能完成一些有价值的记录。

专业阅读与写作,相对于碎碎念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刚开始的时候可能真找不着北,但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随着课程的展开,会慢慢的清晰一些。

相信通过这样持续的阅读与写作,再难的专业知识也能够慢慢融化,慢慢吸纳。

三、再出发有所调整

既然体验到读写的作用,那就继续坚持吧。

除了内容上从碎碎念调整到专业阅读与写作,时间上也要有所调整。

时间的调整意识,其实从不久前就已经有了。但一直没有改变。因为闲下来的时候总是不想动,一些活动一些任务总是要等到最后时刻才去完成。这样做下来很被动。也牺牲了不少让自己更健康的活动。

日更最后时刻是晚11点,但如果白天比较忙累,这个时间点是比较困的,更文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这对身体不利。

这一次再出发,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把手头的事捋一捋。借助这一次的主题聚焦,为自己的生活做一些减法。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更纯粹一点,让自己的读写更纯粹一点。

也希望自己能把时间调整好,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让自己有一个更宽松的生命状态,也形成一个正循环,通过这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的积累,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对一些事情更敏感,能更快速地解决一些问题,节约更多的时间。

截止今晚,已经完成一个月的写吧挑战。明天开始,第3期读吧又要开启了。2022,再出发,相信一切会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碎碎念到聚焦学科——2022"一起写吧"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