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聊“断舍离”

【无戒学堂日更第十八天】

写作者:无足道哉

字数:1250

断舍离是这些年极简主义人群最广泛的“应用技术”,我深得其益。

日子过久了,家里的储备越来越多,甚至挤占了主人的生活空间,很多人大为其苦却不知道怎么解决。“断舍离”一词一出,一下子让很多人找到了出路,于是“扔!扔!扔!”成了人们“断定”的生活主题!

先是一堆堆杂七杂八不用的没用的存放很久不值钱却占地儿的东西,对它们的判决简单,就一个字“扔”;接着是一些看一看琢磨一下就可以确定舍弃的东西,那还是一个字“扔”;然后是可以用,但自己家却不会再用,且只会一直闲置的东西,那就用袋子或箱子装起来,明确标注上“可以使用,自家不需要”的字样放在垃圾桶旁边空地上,这些自己的“看似没用”,常常会寻得新主人把它们带走开始新的历程;最后是自己不用但又觉得不舍得舍弃的东西,这些东西或是因为价值,或是因为情感等原因,虽的确没用但没到必须清除的地步,那就不必纠结了:直接留下来——“舍不得”本身也是它的存在价值!

以上是“舍和离”,相对比较容易决断;真正难的是“断”!无论是东西还是想法,或因恋旧,或属情感寄予,能“断”才是“高明”。那是对之前放不下的东西的剥离和割舍,也是一种境界上所说的的“放下”。

这个问题让我感触良多。

日久,生活就生出许多活计,大如家私产业、房子、车子、票子,(当然,这些个就不断、不舍、不离了哈)小如柴米油盐、一针一线……多少人多少家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拼凑建立光大起来。它们如历史的沧桑在人们的脸上身上留下斑驳沟壑的岁月痕迹,有一些成了推动进步的阶梯,有一些则成了阻碍发展的桎梏。这些不合时宜看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已然成为阻滞——因为觉得“弃之可惜”,所以尽管“食之无味也无营养”,却打着“敝帚自珍”的幌子舍不得割舍这些拖拽自己无法前进的东西而不得不萎顿不前。

写到这儿我不知怎的想起少年时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时摘录并记忆至今的一段话:

“……压抑心灵,打击心灵,致心灵于万劫不复之地的:莫如平庸的欢乐,平庸的痛苦,自私的猥琐的烦恼,不愿意割舍过去的欢乐,为博取新的欢娱而自甘堕落的……”

或许这段话写在这篇文章里不合时宜,但是,断舍离路上的痛苦与上所说又有多远的距离呢?!有多少东西就是那“不愿割舍的过去”;而在这重重复重重的新增中又有多少不是“为博取新的欢娱”而赘入的呢?!

有朋友说:都扔了,家空了,看着清净了,是不是生活也太素寡无味了吗?那人生岂不是太无趣?!

其实,断舍离并不是让人们学习一味的“扔”,而是在于剔除“冗繁”,为自己的生活做减法,把自己从繁杂无序中剥离出来。

试想:如果一个人的家杂乱无章,污浊不堪,你会有多大的好心情去实现你的“有趣”?!

古人说:安居乐业。

古人又说: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些都是老祖宗用上千年的历史沉淀出来的经验!绝对有理有据!

“居”安了,才能乐“业”。

小家都不能拾掇利索,我想像不出如何在社会的大舞台上顺遂畅通。

所以,“断舍离”虽提出的年代不长,但其实际意义却不短。没事儿试着做一次断舍离吧,或许你和我一样也会觉得有点儿意思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聊“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