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是你自己,败也是你自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原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时值秦末汉初,淮阴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希望能有所作为,然而他曾向项羽提了一些作战建议都没有被采纳,于是便改投刘邦。

萧何月下追韩信

最早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当他是一名普通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侥幸活下来后让他充当一名管粮的小官。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找机会向刘邦极力推荐韩信的才能,“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先是解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楚王”,又寻了个由头将韩信逮捕后释放改封“淮阴侯”。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图谋反叛,被人向吕后告发。吕后同萧何商议,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为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实乃一君子,学富五车而心含天下,调兵遣将、攻城略地,是个百年难遇的帅才,文能写兵法武能定乾坤,“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然其年少时迟迟不得重用,年长后又郁郁闲住长安,最终也是落得个诬陷冤杀的结果,究其原因便是他不懂政治,不懂权利斗争,一来不会包装推荐自己,二来不会利用人脉发展,三来不会正确对待君上,四来不会树立防人之心。

〈如何包装自己〉

此事分两步。一则外在一则内外。

外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要盲目的表现个性,不要使自己的整体效果令人产生不适,说话做事体现涵养与经历,适当的时候体现出自己的意向。

内在:内在性格,其实也就是涵养,涵养才会让你由内而外的透出光彩独木的气质。只有多读书、多学习、多体验、多交友,方能将自己的内在气质培养出来。

像韩信早年不得重用便是没有把自己推向君主,一味地等待是不会有太好的重用机会的。

〈如何利用人脉〉

我们会不断认识新的人脉,成长的路上,朋友是一边走一边丢。大部分是互相之间失去了需要感,失去了共同话题。

你的人脉遍天下

然而事实是,当我们对他人越真诚,他人也更愿意对您敞开心扉。如果你出于特定原因或需要与他人联系,请直白地告诉他。当你目的性很强时,没有必要隐瞒这个事实。人们会欣赏你的真诚,坦率地说,我们都喜欢被需要。然后,收起你的手机,放弃无效社交,和你的人脉一起聊天约饭,他们的时间很宝贵,你的时间也很宝贵,合理地利用时间,好好地和他们交谈,能够成为你的一次财富。

萧何欣赏韩信所以帮他力荐,可若是没有萧何,只怕韩信过得还要更加的不如意。不是所有朋友都能帮你“力荐”的,你要做的是让他们知道你希望被推荐。

〈如何对待领导〉

其中,对待批评的态度最为重要。

首先在领导身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工作做得不好挨批是少不了的。受到批评固然让人难过,但受到批评的压力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关键在于有没有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批评,是不是做到了“吃一堑长一智”。对待领导“暗示性”的批评,应当及时领悟话语背后的意思并自觉改正,理解领导采用这种委婉方式的良苦用心并积极配合。

领导始终是领导,若是韩信能够及时发现刘邦对他的戒备,多考虑自己的身份,谨慎行事也就不会先被解兵权而后谋反。

〈如何正确防人〉

常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鬼谷子曾提出反应术,讲的是如何“察言见情”、“得其情诈”。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鬼谷子认为,就算再看中一个人,也不能完全地信任,人都是有欲望和缺点的。这不是说不能相信别人,而是要掌握“度”。古语尚有“尽信书不如无书”,何况对人呢?尤其是对重用的人更要保持适度的警惕之心,这样才是良策。

防人之心不可无

萧何举荐了韩信,韩信便十分信任萧何,故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说。可见韩信并不防备,或者说他的防备并不针对萧何,这也是悲哀了。

(MilkCynthia)一个生活的冷静观察者,专注于有温度的原创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也是你自己,败也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