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最喜欢的三句话

看着何帆老师的《大局观》,突然脑子里冒出来几句话,才意识到,还真是有那么一些词汇,是能够停驻在脑子里,从意识层面穿透到感受层面,在生活所需之时被提取,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的。

第一句话:“我不知道”

终身学习带给人最大的一个价值,就是承认自己永远不知道一些事情,从某种僵化中挣脱出来,进入自由流动的世界。

我越是读书,越是参与各种培训,越是和不同的人交往,越能清晰地认识到,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知道的东西和不知道的东西相比,永远是1%和99%,真的,是永远。

这并不让我焦虑,我不需要掌握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可能。

它反而让我兴奋,因为未知是最让人期待的,也许会有失望,但不会后悔。

第二句话:“生活是具体的”

这是前段时间听吴军老师讲德国人的精神的时候,总结的一句话,放到我这样平庸的生活里,照样适用。

我不愿意活在单纯的精神世界中,更不愿意只和一些人交往,只听到一些消息,我憎恨算法,想回到那种相对宽广的语境中,以前的纸媒虽然也是经过筛选的信息,但是好歹有固定的栏目,有我愿意和不愿意深入的新鲜事物,而现在,我所能接触到的,都是为我设定好的场景和画面,这让人沮丧。

具体的生活成为了某种救赎。

做一顿饭,修一台车,跟某个人俗里俗气地聊会天,骂骂人,发发呆,当然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我意思是,具体的生活就是细节里的生活,不被概念化的生活,原始的质朴的生活。

第三句话:“做自己”

这句略显油腻的话,在我意识里也停留了很久,某种程度上它被滥用了,但是某种程度上它仍然是一句简单朴素的话。

看你怎么理解。

于我而言,做自己是一个终生的命题,拿出来讲没啥意思,做就是了,就好比说今早突然想起某个人说我去年读了80本书,好了不起,我听着虽然谢谢她的赞美之词,但同时又觉得不是太有劲头。

我不会和别人说我今年吃了365顿早餐,365顿午餐和365顿晚餐,为什么我要和别人说我读了80本书呢?

我做自己,就如同吃饭看书一样普通,我就是把这样一个平凡的不起眼的生物体一天一天的过下去,混口饭也好,自命清高也罢,就如此而已。

做自己,就是做自己,没有其他。



这几天开始一想到什么,就打开电脑啪啪啪的打字,告诉自己绝对不要耽误脑子里的想法,虽然我还不是一个能够靠码字为生的人,可是我要让自己先进入这样的状态,或者说,我其实就可以活在这样的状态里。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我最喜欢的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