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部史学著作。但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比《资治通鉴》早了整整1174年。从西汉到北宋,又经过了那么多的朝代和历史,又多出来了多少历史著述呢?既然有那么多的历史著述,司马迁为什么又要写史书呢?原因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当时的皇帝认为此书,“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

古代皇帝的任务是工作很重的,因为很多大事都需要皇帝亲自拍板,但是皇帝没有那么多时间,阅读记录下来的历史。所以司马光撮其精要,选取了对皇帝治理国家社会有用的部分,根据历史经验,面对社会现实,使当朝执政者能够借鉴历史,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使北宋封建统治能够长期巩固下去。

原来《资治通鉴》是一本专门写给皇帝看的书,借鉴古代的治国要略为古代帝王服务。即使一千多年过去了《资治通鉴》,对如今的社会运作、企业运营、为人处世有很深的启发意义。

曾国藩评价《资治通鉴》为先哲经世之书,据说毛主席曾经通读《资治通鉴》17遍。现在熊逸先生通过读《资治通鉴》,悟出了很多对当今社会有启发和意义的观点。

在熊逸版本的《资治通鉴》中,熊逸先生首先讲述了《资治通鉴》,为什么要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这是因为与封建社会的继承制度有关,古代的封建继承制度遵循的是立嫡立长,古人选择继承人的观点是,国家的治理依赖年长的君主。

周朝的社会制度是分封制,现在我们跟着作者来到诸侯国晋。那个时候的晋国,因为小宗灭了大宗,晋国的势力逐渐式微。大家族的势力发展迅猛,经济军事势力强大起来,所以有了后来的三家分晋。但是三大家族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继承人的问题。怎么选择继承人呢?智氏选择了能力强而德行弱的继承人智瑶,最终智氏因为智瑶的无序扩张而被灭。

熊逸先生通过解读这段史实和司马光的评论,综合当时的社会文虎、经济状况,详细拆解各大家族的背后理念,进行了分析总结。

这相当对于现今的企业挑选继承人。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看出,如果领导人有才无德是百姓的灾难,如果领导人有德无才让百姓难以靠近,所以德才兼备,才是选继承人的最好的法则。

在智氏家族、赵氏家族和魏氏家族中,各种优秀人物纷纷出场,比如说洞察世事、善于察言观色、聪明善达,明哲保身的絺疵。

在古代社会中特别看重忠诚力。比如说三国时期的吕布虽然能力强,但是长得帅,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嘲讽?因为吕布被认为是三姓家奴,毫无忠诚可言。而豫让,虽然最后以自杀告终,他却有封建士大夫阶层和上层社会所公认的忠诚。熊逸先生也在书中分析了豫让,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希望人可以从一而终,至死不渝。

熊逸先生总结到,在封建社会里,你是什么身份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道义和责任,如果社会身份瓦解了,规则就变成了你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就应该怎样回报。观念变化的背后是社会结构的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有那么多关于《资治通鉴》的书或者是《资治通鉴》的原版,而又推出了熊逸的《资治通鉴》呢?因为事宜时宜。

我们读史记并不仅仅是了解当代的历史故事,更重要的是为当今所应用。在新时代里资治通鉴的故事或者意义对现在的社会仍然有很多的启发意义,那我们应该从哪里去着手发现、认识、进而使用这些规律呢?那就是我们当代人的对《资治通鉴》的体察和适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