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郑建业老师讲的直播课,我听了三遍,这课干货满满,理解能力低的我得慢慢消化,真心感谢郑老师为我们讲课。我要继续记要点,慢慢消化到脑海里:
他说:“好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坦诚的;好老师应该保留一颗童心,善于和孩子交往;好教师要尊重孩子,遵循教育规律,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孩子的一切,并善于帮助他、引导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我们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保持着一颗珍贵的童心,自己永远会感到年轻、快乐,孩子永远愿意与你交朋友。
教师的爱和信心只是教育的必备条件,而非核心条件潜心研究孩子,运用教育的智慧,让孩子尽最大可能地促进成长与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
爱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情感基础和根本前提。
新网师文化的核心:倡导对教育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热爱。”
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就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些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室不们疑地回答说: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了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爱孩子”: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帕夫雷什中学》第21页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的哲学原理--解释学循环
解释学循环:指在对文本进行解释时,理解者根据文本细节来理解其整体,又根据文本的整体来理解其细节的不断循环过程。德国哲学家家施莱尔马赫正式提出这一概念。认为理解的循环运动沿着文本来回移动,在文本被完满理解时才消失。狄尔泰发展了这一概念,认为解释学的循环包括相互依赖的三种关系;单个词与文本整体的循环;作品本身与作者心理状态的循环作品与它所属的种类与类型的循环。他并把这种循环扩展到解释活动中理解与经验的关系上。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埃德加·莫兰等人发展了这一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的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他不断追求成功的力量。人们从事任何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人的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这种成就感会激发人的潜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人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增强的记忆力,活跃创造性思维。这种成就感,又产生一种追求,想继续取得成功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相反,紧张不安、悲观忧郁的不良情绪则会大大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可以得出哪些教育的基本规律?
1.任何人在当前活动的兴趣,总是以前活动的结果。2.儿童获得成就的途径,既应该是多元的,又是有所规定的。
3.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核心因素是儿童内在的尊严感(也可以称为道德感)
4.成就感,也就是幸福感和尊严感,是和所克服的困难的难度成正比的。
5.如果困难过大,学习/劳动者最终没能克服,而成为一次失败,将产生负面的效应——带来挫折、沮丧、畏惧的感受。
6.每个人承受失败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在前面同一领域的成功越多、越大,能承受失败的能力将越大。
7.意志力、责任感,正是克服困难的副产品;而自尊感、信心、渴望与热爱,则是获得成就的副产品。
8.当一个孩子在成功地穿越活动过程之后,他的意志力与责任感,以及自尊感、自信心,以及对活动的渴望与热爱都将随之增强。
9.这一愿望,就是内在道德感的核心与动力。
如何做才能促进学生步入良性的教育学循环?
一是开辟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让不同孩子在不同领域获得
成就;
二是在所有孩子必须穿越的重要的精神领域,即智力生活中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克服困难:
三是采取一种成长性的评价。即肯定学生的探索过程,在学生不会学习时不进行粗暴地打分,而是设法让他通过学习、掌握知识之后再进行评分。通过在他完成探索后再进行正式的正面评价的方式。即从成长的角度而不是欠缺的角度来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智力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恶性循环”
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循环的背后,潜藏着另一个循环,即“坏的循环”、“恶性循环”:
生命在学习/劳动过程中没有经历克服困难而获取成功,没有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而丧失了自信和自尊,责任感与意志力消失从而失去了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学习/劳动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