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问子贡:“你觉得自己和颜回,谁更强些?”“愈”,是胜过的意思。
子贡说:“我哪能跟颜回比,颜回闻一知十,我最多闻一知二。”
闻一知二,是学而知之之才,中人以上之资。
孔子听了子贡的话,说:“是啊,你不如他,我和你一样,我也不如他。”
孔子知道子贡才高,所以故意问他,看他有没有自知之明。子贡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自屈之量,诚恳地屈居颜回之下。所以孔子非常高兴,非常赞赏他!
我们往往没有自知之明,自己眼中的我,远远超过了别人眼中的我。我们更没有自屈之量,见谁不服谁,不愿意屈居人下。
️赋能王解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2020年已经过去了一半。
今天是7月1号,下半年开始啦。
抽个时间回顾一下,上半年我们都过得怎么样呢?下半年开始了,我们又该如何去度过呢?这是题外话,请大家认真的思考一下。
书归正传,我们继续解读论语《公冶长篇的》第九章。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这一段对话牵扯出了三个人。
第1个,就是孔老夫子,万世师表。
第2个,就是子贡。这个人多次出现,可以说是孔门中最具才干,最有能力的一个人,也是对孔子最忠诚的一个人,大家对他一点也不陌生。
第3个,就是颜回。我们前面也多次强调过,他是孔子的得意高足,孔子对他的推崇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可惜颜回短命,早早的就去世了,否则他的成就不可限量。每次提起他,孔子都有许多感慨。
三个人之间发生一个关系,怎么来的呢?由孔子的问话而来,有一天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比,你俩谁更厉害一点呢?
这句话,一定是有感而发,不知道前面的背景是什么,我们可以推想一下。
我认为应该是,要么颜回做了一件非常出名的事情,但具体是什么也没说。而子贡又一直跟老师的身边,孔子就做个比较说:子贡,你看看颜回厉害吧?你和他比,你觉得你怎么样?
也有可能颜回已经去世了,孔子每次思念及他,心里面有点伤感,就忍不住去问子贡:你和颜回比,你俩谁更厉害一点?
不管怎么说,孔子想看一看子贡这个人是什么情况,了解一下子贡的心理状态。
结果子贡的回答可以说是相当了得,可以看出这个人不单是品德高,不单是有才能。子贡这个人,做官能当高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水平相当了得。而他经商富可敌国,是儒商的始祖,受到各国诸侯国的国君、大臣们的大力欢迎。
很多人都认为子贡比孔子还牛,后来章节要讲,说这个孔老夫子光刷嘴皮子;子贡你不一样,你比他厉害得多。为什么呀?
因为子贡能干,他是干出成绩来的。
大家想一想,这样的一个人,他是不是应该比较自负?他可能会回答说,我和颜回差不多吧,我谦虚一点。但是子贡他的回答完全不一样,他的话非常有水平。
子贡说,我怎么能和颜回比呢?一下子就把自己拉的很低,把颜回捧得很高。只是这样说的话,别人还不知道你想说什么。就打个比方说:回也,闻一以知十。也就是说颜回你跟他说一个事儿,他就能推荐十个事儿,你能给说一部分,他就能够推测全貌。
而我呢,你给我说一个事儿,我能多想一个方面,之二就不错啦。
说到这里,咱就说一说朱熹的注解。
“闻一以知十”,“闻一以知二”,大多数情况下都解释为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或两件事,这样理解是有问题的。朱熹在《论语集注》中的注释是这样的,“一,数之始。十,数之终。二者,一之对也。颜子回明睿所照,知始而见终;子贡推测而知,因此而认彼”。
“闻一以知十”应该理解为知始而知终、知部分而知全部。“闻一以知二”则应该理解为知道一部分,就推而知其相对应的部分,也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意思。闻一以知十就是你听说一点就能够得知全体,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一点点细微的事情,我就能够推出它的原理出来,这是相当不简单的。
朱熹还引用了宋儒胡寅的话,其中有一句“闻一知十,上知之资,生知之亚也。闻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之才也。”孔子对于求学之人的资质也分过类,“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第一类人是“生而知之”,一生下来就能懂,悟性极高,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大概颜回是这种人。说闻一知十,是生知之亚,上知之资。
这个世界上有几种人,后来在中庸里面有提过。一等人是生而知之,就是生下来就啥都懂,叫天才。第二就是学而知之。什么是生知之亚呢?就是仅次于生而知之,因为他毕竟还需要闻一,而生而知之的人是闻一都不用,遇到就会,这是什么境界啊!
可以用陆王心学陆九渊的话来说。大家知道,宋朝有一个人非常牛,叫陆九渊,创立了陆王心学,后来有朱熹,那都是很牛的角色。
他怎么说的呢?我在无事时,只是一个无知无能的人,就是用不着我的时候,我很愚钝,看起来好像什么也不懂,但是真正到有事的时候,便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闻一知二是学而知之才,中人以上之资,就是你能够看到这个事儿就能够想到那个事儿,这就不简单了。其实我的理解,就是看到现象以后,立马就分析,分析出原理,然后推而及之,在这场合是这样用的,那么同样道理,一理通万事,可以通到别的方面,别的方面用这一套也都差不多。
子贡这样一说就觉得自己比颜回差远了,那么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一个方面说明子贡这个人真的是很谦虚,事实上来讲,子贡什么人,干什么什么行。而颜回呢,居陋巷,生活窘迫。
从物质条件上,从实干能力上,应该子贡比以颜回强很多,但是他没有自骄自傲,非常谦虚的说自己远远不如颜回,这就是他本身的谦虚,其实只有这样的人,你会发现他才会进步和成长。
另外一个就是说明,颜回这个人真的是很聪明,很厉害,很了不得。因为孔子对他念念不忘,子贡也如此佩服他。那么厉害的人,包括老师,包括同学,都极力推崇他,可见这个人要是不厉害怎么可能呢!
孔老夫子听完了子贡的评价也发生了一声感叹:弗如也!确实不如。
下面这一句就有争议:吾与女,弗如也。关键是这个“与”字,有的人认为这个“与”是赞许的意思,就是我同意,我赞同你,确实你不如他。
华杉是采取这种说法,说不如他,就是不如他,我很欣赏你这种态度。也就是孔子知道子贡才高,故意问他,看看子贡有没有翘尾巴,有没有自知之明。一看子贡这样回答很高兴,不如他,确实你不如他,你这种态度值得赞赏。
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我在群里发的消息的说法,这是包括南怀瑾老先生在内,包括樊登在内,包括我在内,都非常同意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更具有人情味儿,而且更能够看出孔老夫子的不简单。
不如他,不单你不如他,我和你一样,我也不如他。这个“与”就连词,我和你的意思。
其实我认为这种解释更贴人心。
放下老师的架子,老师就必须比学生强吗?不一定。在某些方面,最起码在某些方面不一定,那么,当遇到一个好的学生的时候就要极力赞美他。你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教书的老师,谁敢说学生一定要比自己差呀,我只有比你强我才能教你吗,不是的。
我们这群里面比如说秋艳、平常心、小狮妹啦等等,大家都很厉害,很多都强于我,但强于我又怎么样?一样来听我讲论语,因为有些方面,我讲了可能更加启发你的智慧,让你能够更好的去前进。
他这样一说,我和你都不如颜回,一个方面就是对颜回的推崇,因为孔子一直是他心心念念想着颜回。
那另外一个,也是和子贡共情,说你不丢人呀,别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这样一来,子贡听了以后,感觉心里面就很爽。所以你看,老师也很谦虚,老师不是哪个方面都应该比我强,但胸怀宽广,否则我为什么会一生追随啊!
这样一来,这三个人我们就都能够通过这句话有所了解了。
颜回聪明而且有智慧,能够闻一知十,远高于举一反三,那真的是上等
而子贡如此有才干,干什么什么行,却又如此谦虚,这也是他能够取得进步的根本原因,因为人就是要谦虚一点。
很多大咖,比如秋叶大叔,李海峰,樊登,罗振宇或者说我们知道的猫叔,萌姐,现在我也特别推崇萌姐,因为这个人确实太牛了。
他们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成长,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认为自己已经到顶,已经天下无敌了。
你要天下无敌了,你就谁也看不上,那你还进步啥?拔剑四顾心茫然,干脆就这么着呗,不是的。
他们都在进步和成长,这是只有谦虚才能做到,所以说虚怀若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还一直有高远的凌云壮志,还有无穷的空间等待我们去探索。
子贡那么优秀,而子贡口中的颜回更加优秀,他那么厉害,都说不如颜回,颜回肯定更优秀。让我们对颜回的形象跃然纸上,想象着他也更要高一点。
而孔子就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老师的形象,很亲切,很亲民,没有高高在上,你们如何如何,我怎么怎么样?
孔子没有把自己割裂开来,而是说我和你一样,我们都不如颜回。
让我们对孔老夫子也愈加尊敬了,到底是圣人,不是说他高高在上,而是圣人他时时让你感觉到你和他好像没有距离。他总是那么让你舒服,让你感觉到他那种可亲可敬。
老夫子为什么那么推崇颜回呢?
其实这也不过分,就是有一种人的头脑特别聪明,品德又好,才具又高。颜回、子贡,其实都算其中佼佼者。
再有引用一下后来的一位圣人孟子(叫亚圣)说的话来做一下解释。是天下有三大乐事,是哪三大乐事呢?
第一是父母俱存,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就是能够尽到孝道和友爱兄弟。
也就是父母健在,兄弟和睦,家庭氛围好,叫后方稳定。此为一乐也。
第二乐,就是胸襟光明磊落,没有对不起人,也没有对不起鬼神之事。就是和人交往,我能够对得起人,那么私下里面我能够慎独,我也没有做对不起鬼神的事儿,因为鬼神在看着呢。
第三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一个老师最渴望的是得到一帮聪明的好学生。这些好学生,你讲话他听,而且他能听得懂,他还能听话照做,而且配合默契。
他认为颜回就是天下英才,他能得而育之,非常的高兴。
可见颜回不简单,那同时更见孔子不简单,他的教育和他的为人是如此的谦虚,能够把握机会给其他人,一点也不呆板。
三个人的这一段对话,给我们非常好的启发,大家可以仔细去琢磨,认真品味,你会发现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这段话也告诉我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要敢于自屈,不能见谁都不服,不愿意屈居人下,服气谦虚一点是好事。
能够自屈,觉得自己不如人,其实是一种领导力。因为这样你才能够雇佣比你高的人。不像一句话说: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不要,那还有什么意思呢!要敢于任用贤才。
今天这一段,特别有对话感,也特别受启发。
明日预告。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