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说过:“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6岁以下,父母的话是黄金,孩子12岁以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有一位老教授,他的17岁儿子天天找他要东西,父亲一不答应,孩子就会扒着窗户扬言要跳楼,要去死了。
老父亲无奈,只能次次妥协,一次两次,今天手机、明天电脑、后天游戏,什么耐克鞋、自行车,通通满足孩子。
后来,老父亲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向李玫瑾教授求助,她给出的回答是:
“晚了,孩子3-6岁的时候你不管,现在想管也管不了,不给也不行了,你就给吧,给不起的话只能熬了。”
老父亲已经被孩子吃定了,成为“怕孩子生气、怕得罪孩子的父母”。
在孩子一开始只是要糖吃的时候,父亲没有讲清规矩,只会无底线地满足、纵容孩子,一颗五颗百颗......把孩子“喂成”毫无节制的大胃口。
父母给不起更昂贵的东西了,才开始对孩子说“不”。
孩子也学会以自己的安全为筹码,威胁父母,赢得父母的哄劝与退让。
父母把孩子当“祖宗”养,孩子就会把父母当“傻子”。
以爱之名纵容孩子“自由犯熊”,未来就得花费百倍、千倍的代价来补“规矩”的课。
河北孙大姐的儿子小宇,今年14岁了,叛逆期的孩子对手机上瘾,沉迷游戏与看电视。
某天晚上11点多,小宇依旧沉浸在电视中,妈妈劝他早点睡觉,小宇不予理睬。
妈妈一气之下关掉电视,结果惹怒了小宇,他对妈妈拳打脚踢,打得妈妈全身淤青,后经医院诊断其左小腿骨折。
总是上夜班的爸爸就训斥了孩子几句,把电视给搬走,没想到小宇愈演愈烈,一有不顺就用酒瓶砸妈妈,妈妈怕得逃回了娘家。
那孩子爸爸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当记者询问为什么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报警处理,爸爸回应:“孩子在叛逆期,给一个机会。”
而妈妈选择隐忍:“家丑不可外扬。”
妈妈甚至疑惑:“我们一心盼望孩子成才,可孩子人不成,才又不成,该怎么搞呢?”
通过他们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对小宇是包容至上,想玩手机就给,沉迷电视也没有办法,甚至暴打亲妈也没有加以训诫和惩罚。
正是父母一次次的娇惯,终于把孩子养成不守学校规矩、没有礼义廉耻、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有人说过一个很残酷的现实:“父母的保质期是孩子最初的10年,过了有效期,任凭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无济于事。”
多少父母,在年幼时该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管不顾,满足孩子一切,恨不得连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摘下来给孩子,以表父母拳拳爱子之心。
等孩子到了叛逆期,自我人格渐显,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还要扛着学习压力,一心只想逃离父母的唠叨和家庭束缚。
看到孩子厌学、早恋、成绩下降、沉迷游戏、整天就知道要钱,父母开始想管了,却怎么也管不动,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亲子冲突频发。
父母毫无规矩的爱,就是一把伤人的刀,毁了孩子,也伤了自己。
古人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我们的教育里不能丢失“规矩”,也不能搞混教育顺序,要想孩子成才,必须先让孩子成人。
否则那些未被矫治的错误,终有一天会无预警的爆炸,威力惊人,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