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授受不亲”,你真的懂吗?

记得某位教授说过古时“授受不亲、买卖不分”,“授”和“受”、“买”和“卖”是相互动词,即没有一方也就不会有另一方。“受”本来含有“授”的意思,字形是上下两只交换的手,所谓“授受不亲”便指“授”和“受”是分不开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出现了“授”,成了三只手,不合逻辑,却约定俗成。正如余光中所言:“语言天生是不讲理的东西,学者必须低首下心,惟命是从,而且昼思夜梦,念念有词,若中邪魔,才能出生入死,死里求生。”(见《翻译乃大道》)

看过授、受和买、卖的日语读音,便对“授受不亲、买卖不分”的说法体会加深了。买、卖均音读为“ばい”,汉语却音同调不同。其次,“买”读为“ばい”竟然和英语的“buy”同音了,也是巧合。从字形来看,汉日各有千秋:汉语的买和卖不仅读音相关,字形也有直观的联系。而日语两字读音相同,保留了“买卖不分”的汉语本源,而且读音比汉语的古老,因为ばい和mai 中的“b”和“m”虽说都是双唇音,但“b”要早于“m”。而且“買”从字形上也能看出交易的性质,“貝”是古代的货币。

至于授和受,二字的日汉读音都一样,日语都读作“じゅ”,可见日语在保留汉字古音方面的一致性确实高于汉语,因为既然“授受不亲、买卖不分”,那么“买”和“卖”的汉语读音也理应相同,不过既然由于某些因素(五胡、满蒙、避讳等等)它不同了,我们也不必削足适履,以今适古。只是语音和语义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比较遗憾。(针对中国语文的特点,索绪尔和布龙菲尔德的那套显然不比戴东原和章太炎的研究权威。)

说到“授受”,就顺便提一下“授業”一词。我怀疑它源自《师说》的这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日本語WordNet(類語)对“授業”的解释便是“技能か知識を分け与える”,和韩愈所说的“授業”是一回事。《辞林》对“授業”的定义为“学校などで,学問を教えること。”而对“受業”则为“師から教えを受けること”。

我们说“教学相长”,“教”和“学”也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陈鹤岁认为“教”和“学”是同源的,他是这么说的:

“学”在《说文》中作“敩”(xiào),是“學”或“斅"”的简化,会意字。甲骨文描摹的是双手摆弄筹策来演算的样子。金文在甲文的基础上加添了一个“子”和“攴”,子表示孩童在学习算数,攴(手持棍形)有督导之意。篆文形体与金文大同。《说文》:“敩,觉悟也。从教从冖。冖,尚蒙也。臼声。篆文敩省。”本义为对孩童进行启蒙教育,使其觉悟,简言之即学习。学又有教导之意,《国语・晋语》:“顺得以学子,择言以教子,择师保以相子。”韦昭注:“学,教也。”可见,学与“教”同源。(《汉字中的中国建筑》.陈鶴岁著.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12:p118)

你可能感兴趣的:(所谓“授受不亲”,你真的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