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斯育儿经》读书笔记P151-P160

读到这几页,真的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我家罗宝不怎么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我一直觉得她缺乏安全感,包括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不满,我和她爸有时候也觉得这孩子,为什么动不动就自己一个人跑到房间里,不愿意与任何人交谈,这也说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善于表达情感的婴儿和敏感地作出回应的父母能够把一个双赢的组合带入孩子的学步期,如果在第一年宝宝发出的暗示得到了倾听和理解,到了学步期她就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在孩子“表露心灵”时,我们应该全神贯注地观察她的眼睛,这会帮助你在突然间悟出他那些零零碎碎的话语的意思,学步期的孩子,有很多需求,但表达能力有限,我们应该做到和蔼可亲,对孩子做出一些身体语言的暗示,比如:点点头、目光接触、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让她知道你想要弄明白她的观点。

记得有一次罗宝跟我说她手上长倒刺,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回应,然后说一句,没事吧,其实读到这一章才明白,原来孩子是在向我表达她的情感,以此来引起我的注意和共鸣,但我并没有对她的伤痛表示出关心,这样会导致孩子把情感埋在心里,因为她的情感没得到重视和认同,而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我应该说,来妈妈看看,然后看着她的眼睛,细心的检查她的手指,对她的情感表示认同。

有一次罗宝的玩具不小心烂了,她不愿意一直哭泣,一边说着我要把它恢复以前的样子,我和她爸一边解释着,玩具烂了很难再恢复的,咱们买个新的好嘛?跟它一模一样的,而我们的这种掩饰不鼓励了她去隐藏自己的情感,而且还为她示范了一种浅薄的态度,有时候更需要的是对她的情感认同,我知道罗宝很喜欢这个玩具是不是,它在你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不是。

我们在向孩子解释之前首先体会她的情感,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你对孩子敏感的一部分,而对孩子敏感正是依附性养育的核心内容,要真正地体会孩子的情感,你就必须进入孩子的心灵,从他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努力去感受他的情感,逻辑反应永远代替不了对别人情感的共鸣,而我们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相信你,然后再来运用你具有的逻辑性、成熟的智慧。

进入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眼光来看问题,这种能力是十分有用的养育手段,它开始于孩子的婴儿期,是在孩子和父母相互彼此身体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你对孩子心怀同感,将赋予他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的本领,能够读懂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暗示是在社交生活中取得的成功关键所在,也就是情感引导,具备同理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尔斯育儿经》读书笔记P151-P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