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从军行》中,感受行军之难之苦之哀

      这是李颀,一位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的唐代诗人,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

      这是一首读了心中感觉极其悲凉的诗,很多凄凉的行军影视剧浮在眼前,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沉闷、悠远!


        李颀(690一751),字、号均不详,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家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唐才子传》卷二),官新乡尉。长期未得升迁,后弃官归隐。诗歌内容广泛,犹以边塞诗著称。


                  《古从军行》

                  【唐】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译文】 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昏暗的风沙传来阵阵刁斗声,如同汉代公主琵琶充满幽怨。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个个眼泪双双滴落。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拼命奔波。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古从军行》
【鉴赏1】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三、四句接着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非常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不想班师复员。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蒲桃”就是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鉴赏2】

        诗题为《古从军行》,实为以古讽今,以汉事喻唐事,是唐代诗人的习惯,诸解多指此诗针对唐玄宗穷兵黩武而发。

  “白日”“两句以时间,空间的推移写征人的日常生活,白日,黄昏,代表时间的流逝;登山,饮马,表明空间的转移;烽火,交河,说明边庭烽烟战事。烽火,是古代预警入侵的信号;交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治西,其河出交河县北天山。从清晨到黄昏,从登山望烽火到河边饮马,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中展现出广阔的边庭。

    “行人”两句则从客观描述走近征人的内心世界,刁斗,是古代部队宿营时报更的,也用来在暗夜行军时保持联络。已是黄昏,风沙漫天,天昏地暗,行军不得不用刁斗进行联络。顶风而行,身负重荷,口不能言,征人行军之难可想而知,公主琵琶,笔墨在虚实之间。汉代细君公主出嫁乌孙国,马上乐队沿途奏乐为她解忧,可是塞外的音乐如此令人惆怅,解闷的琵琶怎么能真正销愁呢?此处或闻琵琶之声,更多的意旨却是落在心情幽怨的类比上。

      “野营”四句着重描写征人生活之艰苦,荒凉的广漠,气候恶劣难耐,种种苦况,诗人不是直接发表意见,而是通过对比层层揭示。首先是直描,荒凉万里,雨雪不断,整个大漠都被风雪笼罩。接着写即使久居此处的胡雁、胡人都忍不住哀鸣,流泪,更何况是汉人驻军?夜夜哀鸣,双双落泪,叠词起到的强化作用将这种苦寒境况更推进一层。

      “ 闻道”四句就眼前即景宕开,转而写征人对于征战的感受,“闻道”句用汉武帝典。其时,李广利奉命出征西域,因粮食匮乏要求回师休整,汉武帝派人拦在玉门关,不准其回国。正是由于皇帝的旨意,将士们才不得不在外苦征。征战年年,死在塞外的将士只有把尸骨抛在关外,而战争付出了这么多生命的代价,得到的却是塞外蒲桃从西域进人汉朝。一个空”字,把作者的态度明确表现出来,可谓意在言外。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古从军行》中,感受行军之难之苦之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