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很难活出真实的自己?

近些年来,我们的文化一直在强调,要活出真实的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可是我们就是很难活出真实的自己,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真实的样子往往不被父母、学校老师、社会以及我们周围的一切环境中的人所认可。为什么呢?因为认知的限制。

就像《冰雪奇缘》中艾尔莎拥有创造冰雪的能力,而他父母不具有这种能力,她身边的很多人都不具有这种能力,而又因为偶然地,艾尔莎差一点因为这种能力伤害到了自己的妹妹,所以她的这种能力就被认为是邪恶的、需要被隐藏、被压制的。艾尔莎对自身力量认识不足,又因为心性纯良,所以她也完全认可了父母的看法,即把自己的天赋看做是邪恶的,不可告人更不可示人,也因为这项能力她内心深处备受煎熬,因为这股能量就存在于她的体内,而且随着她年龄增长,日渐壮大,就宛如“喷薄欲出”的太阳,势不可挡,可是艾尔莎却被告知必须努力地去把这股能量制服,她就长期处于和自己对抗的拉锯战中,因为过度内耗,她完全没有余力去享受生活。

而现实中,我们也常常如此,我们的天生的某项有别于父母、身边的人的能力,很容易就因为父母的认知有限、学校老师的认知有限,而被低估,甚至被嘲讽。

我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

从小到大,我除了会读书,其他方面的能力很差,我对穿衣打扮没兴趣(其实我天生就是这样的,但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外貌很重要,我也努力过,但是还是没办法真正学会这套技能),最可怕的是,我做事情的能力几乎为零,无论我去做什么家务,我都可能会搞砸。可是我的其他三个姐妹,都非常能干,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流的表现水准,而我的父母更是精明能干行列中的佼佼者。我父母是典型的农民家庭出身,在他们的认知里(和主流价值观也是一致的),一个人只有会干活,样样活都是一把好手的人才是厉害的,才能好好生存下去的。所以,我这样的另类,在家庭里,常常是非常挫败的,因为只要我“一出手”啥事都能搞砸,无论我做什么,我父母都觉得很不顺眼,常常因为干活干得不好,被骂的一文不值。尤其让我觉得痛苦的是,我学习好也是不被认可的。我父母虽然觉得我会读书是好事,但同时他们也常常担心我是读死书,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会读书,干活却干不好,就是读死书,所以我妈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读书打70分就好了,也要留30分会干活会打扮。

因此,读书时期,我其实很害怕,我害怕自己会变成一个书呆子,这种恐惧让我无意识地觉得要隐藏一下自己学习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会干活,却会读书那无疑就是一个书呆子的明证。

我记得高一的时候,有一次我妈来学校看我,临走前又对我重复了那句“不要读死书”的忠告,我真不知道什么是读死书,也不知道什么叫读活书,我是希望我可以读活书,但是我真不知道怎么做,我非常迷惑,于是忍不住去问我的班主任:老师,我妈说读书读太多了,会变成读死书,你觉得我是不是读死书?我老师惊讶地抬起头来看着我:啊,还有这种说法啊,我第一次听到—— 这是我老师的认知,他觉得读死书不存在。

可是对我父母来说,我读死书却是他们的恐惧和隐患。

也因为父母的认知,我又缺乏自知之明,所以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一个很会干活很会打扮的人,像我的三个姐妹一样。可是事实上,无论我怎么努力,无论我怎么模仿,我就是不能变成一个能干又会打扮的人,这种努力从我懂事到结婚一直都在持续。

甚至,我父亲在我已经过了三十岁之后,仍然给我忠告:“你不如你其他三个姐妹,这点我很清楚, 你也要有自知之明。”老实说,我当时听了这句话心里很伤心,但是我父亲说的语气又是如此真诚的,表明他是真心为了我好。我心里也清楚我的父亲之所以这么想,原因就是我干活打扮的能力比不上她们,而我的学习能力在他的认知里是没有价值的。

这就导致,我比我父母都更希望自己变成一个能干、会打扮的人,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同是一家人,同一对父母生的,为什么我和我的姐妹们差别这么大?她们样样都行,我却样样都不行,即使会读书,也因为高考滑铁卢,被彻底证明为我是一个读死书的典型例子。

我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张口一套又一套的,但是用我妈的话说:你除了嘴巴厉害,还会干什么?

所以,就是我擅长的东西也都变成了我的严重缺点,我不敢让人知道我的想法,因为我“只会想不会做”。

直到我学了人类图,我把我父母和我的信息输入官网,得到了六张图,那六张图一下子就解释清楚了,为什么我在家里是如此格格不入的存在——我妈是显示者,她既能干又聪明, 而我爸和三个姐妹都是生产者,只有我是一个投射者,简明来说,就是他们都是天生属于能干活的那类人,而我,投射者,天生就是一个适合脑力劳动的人。但是因为他们都是那样会干活的人,而我不是和他们一样的人,所以我的存在就如此被低估了。

当我知道了这一点之后,我真的如释重负,原来我天生就是不适合干体力活的,我天生就是适合动脑子的(事实上,我的脑子真的没停过,幸运的是我一直也没完全放弃自己擅长的方面), 可是天哪,因为想要成为和父母和姐妹一样的人,我曾经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但是依然成为不了让他们满意的女儿,这样的经历真的让我自己非常自卑。

所以,你看,我的父母他们完全是为了我好,他们也很爱我,但是由于在他们的认知里,一个人能干活并且干得好才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的好好的,所以他们也非常努力的想要把我培养成一个能干活的人,而我自己也认同他们的观点,愿意努力变成一个能干活的人,但是我天生就是一个不擅长干活的人——卿奈其何?

我是一个投射者,天生就是一个脑力劳动者,我只有往脑力劳动者的方向努力,我才能活出我真实的样子;而如果我往体力劳动者的方向努力,事倍功半,不仅自己活的很扭曲很纠结,同时也不能满足父母对我的期待。

这就是我亲身体验的一个“认知限制”的例子。

所以,我们往往就是因为不了解自己,又盲目认同父母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活成一副委曲求全的样子,那其实就是一种背离真实自己的苦逼状态。

我的经验是,凡是有关自我认知方向的,我们都要敢于质疑,质疑一切概括性的观点,因为概括性的观点通常是基于大数据的体验总结而来的,但是它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例子总有一些人是不属于“绝大部分”,如果你觉得某个观点对你不适用,就要敢于去质疑它甚至抛弃它,然后跟随自己的感觉去走,勇敢地去做真实的自己。

就如艾尔莎最终勇敢地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地突破重重自我错误认知、以及父母施加在她身上的错误认知,选择信任自己能力和自己的心声,将那种被视为邪恶的创造冰雪的能力释放出来,最终才能完成她的使命,也最终得以将她自身的生命力淋漓精致地释放出来(这和她当初竭力抑制自己体内的能量的状态截然不同,一个充满了绽放的光芒,一个深陷困顿挣扎的自我囚牢之中)。

就如我们从小学的童话,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白天鹅,不是因为它努力改变自己才变成白天鹅的,而是经历重重磨炼之后,它终于意识到它原本就是一只天鹅,而不是一只鸭子,它只要有勇气去展现自己的独特性就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写于2020年5月1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很难活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