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

1.宇宙观与人生观

好,我是傅佩荣。现在我来解答一下这个单元课程的作业和大家写的思考。这个单元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分两方面来看。

第一方面,要说明一下所谓的伦理学的争议,它属于价值观的问题。我们说过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三观”,哲学一定要在这三方面有所建构。

首先,我们看“如果宇宙没有目的的话,那么人生还有意义吗”这样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宇宙确实没什么目的可说。假设某种天灾,像彗星撞地球,或是某种人祸,像人类爆发核子战争,这样一来整个地球可能毁灭了,那么请问:你有什么宇宙观可以说呢?宇宙根本没有任何目的。如果这样的话,也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人生就是一场闹剧,就是一场梦幻。但事实上,这样的情况还没发生,并且人们也尽量避免让它发生。

所以,在我们今天的情况,还没有发生天灾人祸之前,我们还是要问人生有意义吗?就是我要理解人生是怎么回事。在我希望人生有意义的时候,我就可以去要求宇宙有某种目的,让人生存、发展。

譬如你问,为什么一定要讲宇宙有目的呢?那么请问:为什么经过一百多亿年的演化,到最后会出现人类呢?在时间的过程里面,你本来就可以设定最后出现什么结果,那个结果就是它原来存在的某种目的,或至少是某种指向。所以我们是可以这样去理解的,至少在人有理性的时候,是可以这样去说明的。

我们先假定宇宙有某种目的,但这目的不可知,这样才使得人生的意义可以被理解,就是我们过这样的人生,还愿意在世界上承受各种痛苦、烦恼,当然也有快乐、愉悦的事情。在这一点来说的话,先说宇宙有目的吗?它有某种目的,但未必可知,就是现在人不见得知道。

2.肯定人生意义

第二点,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肯定人生的意义。有关人生意义的问题,很多人说:你为什么要问人生的意义这样的问题呢?因为人可以思考,就要求理解;人有意志,他愿意负责,我就是要为我的生命的选择负责任;同时人有情感,他总是希望快乐。所以,“我要理解”“我要负责”“我要快乐”这些,就是我所了解的人生的具体状况。

你问人生有意义吗?因为你有这三种属于人的心智方面自然的要求,每一个人都类似。你如果否认这些的话,就什么都不要谈了。你承认我们刚刚所说的那三点(理智、意志、情感)自然的力量所指示的某些方向的话,那么人生就必有某种意义。也就是说,我可以理解人生是怎么回事。

我们讲到整个伦理学的争议,到后面会出现非常复杂的各种观点。但这个背景属于什么?它属于人的价值观的一部分,而价值观与人生观又不能分开,人生观又必须依托在一个宇宙观里面。所以,这三观我们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去加以理解。理解之后,很多问题就可以暂时搁在一边。就是我们现在已经确定有这样的情况,你就不用在里面再钻牛角尖了。

但是,你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代表什么呢?代表说你有某种价值观,你可以思考,你可以选择,你在人生的过程里面有各种行动。那么,你就活出自己的人生吧,你就面对它,认为怎么样适合就怎么样做。当然,它有各种相关的条件在限制我们,只能够得到某些比较明确的结论。

学习西方哲学的用意就是要知道,在西方有许多勇于思想并且勇于抉择的学者,他们有很多个人的心得。显示出来之后,说实在的,大多数能够上台面的西方哲学家,他的思想都可以自成一个格局,显示一个系统。我们一般人要轻易去反驳他是不容易的,但是也不用全部接受他。因为他有他特定的时空背景、个人生命的特殊条件、生命的遭遇这些。

这说明什么?你了解了各种可能的情况之后,你就要问自己:今天是我在生活,要对我自己的生命负责,我要选择哪些前人的智慧作为我的参考?这是我们可以做的。

3.浅谈几位心理学家

在前面我们谈到三位。譬如谈到亚当·斯密,他是社会学家,他的学说有关《道德情操论》还算是蛮温和的,也适合一个比较小型的、正常的社会的一种需求,但是谈不上太深刻的部分。另外两位是重要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斯金纳。弗洛伊德与斯金纳都是心理学家。

我对心理学要说明一下,一个简单的我的观察。所有的心理学家,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都非常落地。一方面,他不可能离开假设的情况,去设想人的回应应该如何。所以我们常说心理学是假言命题,假言命题就是假设命题,它一定是在某种情况制约之下,做一个适当的反应;所以它里面往往并没有最好的,只有比较好的一种选择。因为一说“最好”的话,就代表它具有普遍性——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他都应该如何如何。心理学家不可能告诉你这一点。

同时,我们刚刚提过:心理学的各种说法不能离开个案来说明,它一定要举出个案(特别的案例)来说明,是在什么情况下。心理学的著作受到欢迎,是因为它里面举了各种故事。你看到别人的故事,就好像看电影、看小说一样。

但是重要的是,你看完后就要问:那个对我现在的情况能有什么启发呢?这些都可以参考,但不可能复制。你学会再多的心理学的说法或理论,你面对自己人生的时候,依然会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就是心理学的优点和它的限制。

譬如谈到心理学家,像弗洛伊德和斯金纳,他就一定要把良心说成是一种特定状况之下的压抑;或者把人的自由与尊严说成根本是你自己想象的,都是外因所影响而造成的结果。这是心理学这个学科的特色。人一定要在某种假定的情况下,因为你不可能找到一个在普遍状态下、在真空中的人,没有那回事,人生一定有某些具体条件。这样一来的话,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设的情况之下,你可以做什么反应。但是,你自己的人生不能是一个假设。

4.定言命题

所以,为什么要学哲学?就因为哲学讲的是定言命题。所谓的“定言”就是下定义。当你说“人”的时候,你就要下定义“到底人是什么?”“人是什么”这个定义很不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它牵涉到先验的问题。譬如说你有这样的经验,是因为你有那样的先验的、已经注定的人性的特质或条件,所以你才会有这样的经验上的一个发展。

我们后面会介绍三派西方的伦理学家,我们注意到他们都是哲学家,这三派伦理学家对于人性都有一定的看法。那么这种看法对不对?我们将来再分别说明。

有同学指出来说:你这边介绍的弗洛伊德、斯金纳,都是将近百年前或者更早(的心理学家),都是过时的心理学派,现在有许多新的科学数据能够修正或是超越他们。但是你不要忘记,再多的数据都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没有根本上的不同。

要做到根本上的不同,一定要进入到一个所谓的爱智慧(哲学)的领域,为什么?因为人性基本上是不能脱离人有理解能力(理性)以及人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和自由。

一谈人性的时候,马上就发现人和万物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有理性,人有自由。这两点说明永远有一些“变相”在那边。变相就是变数。也就是说,你的思考、你的学习永远有成长提升的空间,而你的自由选择,真的是你自由可以做选择。你可以选择这样做或那样做;以前这样做,现在可以那样做;或者说你对过去后悔之后,你重新选种方式来生活,这就是人的自由;甚至念头一转,人生的观点统统不一样了。

所以,在讲到人性的时候,谈到爱好智慧,这确实是人的生命最大的一个特色。所有的心理学理论,都不能设定你在某种情况下一定如何。“一定”两个字是没有人可以说的。

学哲学有这么多说法,各自不同,有什么用呢?学哲学本来就不是要告诉你怎么样做这个选择、做那个选择;而是要让你回到内心,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有两个意思:一是每一个人的人生的遭遇、各种体验不一样;而另一种不一样就是人生的目标不一样。你对自己的生命有某种看法,这个不一样就影响到你自己后续的发展。

简单来说,你可以说人性是一个奥秘,一方面深不可测,一方面高不可攀。你如果让自己的人性充分发展的话,就知道原来我有这么深刻的部分,我内心里面是如此地关怀人类或某些人;同时高不可攀,原来我不可能想象某些人可以达到这么高的境界。在这个时候,你就认真面对自己。你也是人,别人做得到的,你也可以做到。但你要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做到跟他一样?为什么我不能选择一个我自己的人生方向呢?可以啊,但你最后还是会碰到许多存在主义的问题。

我们后面讲完伦理学的争议之后,直接就谈到存在主义。把存在主义这个对我们现代人有最大启发的学派整个介绍一遍,内容会比较多。你把存在主义了解之后就知道,哲学真的是与人生的关系非常密切。而我们作为非西方人,对于他们那么系统的、一代一代发展的哲学思想,可以做一个比较完整的、充分的认识,实在是很好的参考。

所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从这里面可以对照出来。我们今天身为一个中国人,有自己本身的文化传统,也有哲学的境界,可以怎么样对照,让自己现在这一生可以过得比较踏实?这是我们这个课程希望能达到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其他的有关西方哲学的知识,那些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可以去掌握到的。

文字解答

1.宇宙观是如何形成的?

傅佩荣

问题:如果有人主张宇宙没有目的,但人生有意义,那么你该如何表达你的意见呢?

回答:这两个都是很大的问题。同学们对于“宇宙没有目的”这一点所做的反省,都非常具体。譬如说宇宙观是人生观的地基、背景、舞台或场地。

同学陈C认为,宇宙最后难免归于寂灭。他讲得非常具体。的确,从科学角度来看,宇宙将来难免归于寂灭,因为有开始之物必有结束。他要再进一步问:在无目的的宇宙里面,人生有没有意义呢?该如何去理解?

我们将来会谈到一位哲学家叫做德日进,他就专门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说宇宙的目的就是让人类出现,人类出现之后就要负责扭转宇宙灭亡的命运,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

如果探讨“宇宙的目的”,可能这个问题太大,我们不容易把握,那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譬如我们问:历史有目的吗?历史是由人类的各种作为所造成的,它在时间上是连续发展的。整个历史的发展有目的吗?如果要界定历史的目的,要从两个角度着眼:

第一,由全人类的角度着眼。这样一来,个人在历史中就变得无足轻重。譬如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在当时固然是不可一世,但从整体看来,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已。

第二,由历史发展的终局着眼。最差的结局当然是人类与整个地球一起毁灭,这样一来,所有的努力都落空了。

看透这两点,你才能理解现在,以及每个人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问历史的目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求去理解,我的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意义是理解的可能性,这是我们解释的主轴。

再回到“宇宙有目的吗”这个问题,答案其实我们已经说过了。为什么问宇宙有没有目的,这是因为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人为了理解人生的意义,所以宇宙必须要有目的。但我们无法从人的角度来看这个目的,就像探讨历史的目的一样,你作为个人,立足于整个过程的一点上,显然无法看到全貌。

对宇宙的目的比较合理的说法是“不可知”,说“不可知”并不代表宇宙没有目的,而是说这个目的必须存在。如果宇宙没有目的的话,其他的一切都不用谈了,也就根本不用想“人生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了。

我们一再强调,意义是理解的可能性。譬如我现在讲一句希腊文,如果你听不懂,就觉得这句话毫无意义。因为人有理性,所以总是要求理解,他一定会问:我这样过这一生,能够说个道理出来吗?能够理解才有意义,因此就要设定宇宙有一个目的。

结论是,宇宙是为了人而存在的。而人又是为什么而存在呢?许多事情是偶然发生的,但偶然发生的事不等于没有原因,只是我们暂时还不知道它的原因,要保留一个开放的探讨空间。

宇宙和人生为什么紧密相连呢?因为如果宇宙没有某种目的的话,人生的意义可能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许多同学都说,就算人生没有意义,人也要设法创造意义。这种态度非常值得肯定,因为人生本来就有其特殊之处。

2.从宇宙观到人生观

傅佩荣

如果有人主张人生没有意义,你要如何跟他讨论呢?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测试。一个人可能会说人生没有意义,但只要他还活着,还愿意思考,并且还在做某些选择与行动的话,代表他一定有某种预设,只是他自己未必了解。我们学哲学的目的就是要设法“化隐为显”——注意这四个字。亦即把隐含在他言行里的内在根据,公开地显示出来,即使他自己尚未察觉。

我们能看到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我这三方面,但是在问“人生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涉及第四个方面——超越界。否则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自我”,难免有开始、有结束。“有开始、有结束”意味着,你根本无法举出充分的证据来说明人生是否有意义,或有什么样的意义。所以要从超越界的角度去思考。

有的同学的说法很直接,为什么人生一定要有意义呢?在日常生活中,在自然状态下,本来不用想这个问题,你按照祖先的、别人的生活方式过日子就好。但是人生难免会遇到关键时刻,这就是后来存在主义所说的“界限状况”。你的生命必定会遇到某个临界点,必须选择要不要真诚地面对自己。你个人的抉择对整个历史或整个宇宙而言,可能没什么影响。但你作为一个人,就是会有一种负责的心态。

所以,如果一个人说“人生没有意义”,代表他还是有某种论断,你可以跟他进一步的讨论,这时便可以发挥哲学的作用。

3.向伦理学发展

傅佩荣

我们介绍了价值的主观论、客观论,目的就要让你知道,我们在做价值判断时,都会有一种价值观。对于价值观,既然是人在选择,当然有主观的成分,但既然你选择的是某样东西、状态或境界,当然也有客观的成分,它不是你直接幻想出来的。

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你能否从一首歌曲里面找到一种完形价值?所谓完形价值,一定是把主观、客观配合起来,找到某种在它本身不太明确、但确实能被你掌握到的价值。

同学们都能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提到某一首歌曲、某些画作,以及他自己认定的完形价值,都非常好。这些回答有一个共同点:当你肯定某样东西有价值,一定是就人的身、心、灵三个层次来区分。譬如,健康、运动属于身的层次。求知学习、情感互动、行善以及人类的各种艺术杰作都属于心的层次。

很多人会提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句话,觉得它很有启发性,这是因为这句话里面涉及到价值的层级。如果你认同价值层级的话,代表你不是完全的价值主观论者,一定有某些客观论的成分。因此,在谈到价值观时,完形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总结近代哲学的发展

傅佩荣

问题:自由带来的最困难的选择是什么?哪些哲学家可以帮上忙?

回答:同学们充分发挥了学习的心得,谈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斯多亚学派、笛卡尔、康德等哲学家,非常好。我希望大家可以经常从哲学家身上获得启发,这正是我们西方哲学课的目的之一,你在自由选择时可以参考他们的观点。

有两位同学的说法值得留意。一位是王路王行,他认为最难的是相信。的确,在面临自由选择的时候,你选择相信谁?相信什么?相信就会带来冒险,选择后就要投入生命的力量,以行动作为验证,所以相信是最难的。

另外是帝亚•梵,他提到要坚持初心,很好,这代表你对于最初的意念有充分的认识,不管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能坚持初心。事实上,一个人的初心到后来往往会有一些修订或调整,因为人一直在成长和发展中。

自由选择当然会面临后续的责任问题,人往往在不断地试验和犯错,但配合相信和坚持初心,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不断趋于成熟与圆满。

5.“三受”观念

傅佩荣

最后再来谈一谈与人生观有关的问题。我长期思考人生的问题,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个很好的观念——“三受”观念。 所谓“三受”就是忍受、接受、享受。了解“三受”观念之后,你很容易判断自己目前处于哪种处境。

先说忍受。忍受针对的是命运。命运就是你的各种遭遇,代表过去发生的事以及相关的各种条件。对于命运,我们只有忍受。你跟别人比较就会发现,命运好像很不公平,人往往会跟那些命运更好的、更顺利的人去比,很少有人会跟命运更差的、更不幸的人去比。这是因为人往高处走,总希望达到更理想的境界。

我们后面会谈到尼采所谓的“精神的三种变化”,你要像尼采所说的骆驼一样,承受“沙漠之舟”这种称号,背着传统的包袱,默默忍受这一切。年轻人在学校读书学习,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考验,你都要学会忍受。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它就这样发生了。对于自己的命运,我们不必抱怨,因为抱怨不会改变什么,只能让自己陷于一种绝望状态。

忍受是人生的第一课。很多人都说,年轻时受点苦是好事,也是强调这一点。淬炼的过程会让你内在的潜能得到激发,从而得到成长的机会。忍受过后,你会有更强的韧性,可能逐渐变得“百毒不侵”了。

第二是接受。接受最为关键。对于忍受的东西,你现在可以接受了,代表你通过学习之后可以理解。人生是一个大的奥秘,你不可能把它说透彻,能说透彻的只有人性。但你个人的遭遇跟人性也是两个范畴。每个人的遭遇都是独特的,譬如你有什么样的原生家庭、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等。

想做到接受,只有靠学习,因此学习哲学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应该有所接触。面对人生的可能遭遇,你会知道人的底线是什么,他最高能达到何种境界。你只能活这一生,只能作为你自己而活下去,对于自己的遭遇一定要理解,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样一来,命运对你的控制就会降低。从忍受到接受,代表一个人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

最后是享受。享受绝不是一般所谓的轻松享乐。享受的关键在于: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把应该做的事变成愿意做的事。“愿意”二字就包含了开心、享受在内。享受代表你充满创造的愿望,不断地发挥创意。

“三受主义”是我年轻时就已经了解并努力奉行的。

“忍受”针对的是过去,或已经存在的状况。

“接受”针对的是现在,你永远只能活在现在,只要你还活着,就可以去学习、去理解,从而了解某些情况是人类不能避免的,某些情况是你自己这一生不能逃避的。

“享受”针对的是未来。它充满创意,人的生命本来就有无限的创造力。岁月流逝,最让人担心的是今天跟昨天差不多,最可怕的就是重复而乏味,令人难以忍受。前面已经被我超越的命运,如今再次陷于重复而乏味,等于你又回到了需要忍受的阶段。

所以,忍受、接受和享受分别针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是一旦过了某个阶段就永远过去、可以一直前行了,而是一种循环。到了享受阶段,虽然已经可以开创未来,但又会进入新的需要“忍受”的情况,进入忍受-接受-享受的循环。这是对人生的一种比较落地的看法,我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以上就是我对之前几节课程的思考题和用户的问答做出的解答,希望这样的解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爱上哲学,理解哲学,运用哲学。谢谢,我是傅佩荣,祝你学习愉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