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生命答卷” 汲取精神力量

      近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的文章,生动讲述了朱治国同志的恪守初心、担当奉献、廉洁奉公的先进典型事迹,作为党的干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担当、对事业的负责,就是体现在现实的实干和无私的奉献之中。

      用担当书写忠诚,彰显政治本色。朱治国同志用他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对党忠诚政治本色。他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他将对党忠诚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融入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一生一世。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从怀抱一腔热血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干部,3年内成长为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现郭勒木德镇)党委副书记,再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后来又任副部长,二十余年的工作如一日,无论是在乡镇、还是市直机关,任时光变幻流转,朱治国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服从组织安排、听从组织指挥,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党绝对忠诚的品格。

        在实干中求索务实作风,践行为民初心。朱治国同志说:“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面对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服务能力弱的瓶颈,他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到省委组织部工作以来,全省366个乡镇,都留下朱治国的足迹;4149个村子,他走过一半以上,他对很多村子的情况了如指掌;和他共过事的同志,无不为他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的鲜明政治品格深深折服。就像网上热议的《组织部的灯》这篇文章中写得那样,“无论是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傍晚,还是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深夜,经过党政综合办公楼,你经常会发现有一幢楼里灯光最齐、最亮,那就是组织部的灯光。”然而,朱治国办公室的灯常常是最晚一个熄灭的。朱治国同志的这种务实作风,正是党员干部应该学习的,把抓责任、抓落实、见实效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实干的脚步锤炼过硬的本领,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以清廉恪守初心,耕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为人干净,做事坦荡,才能叫群众服气。手中虽有权,一尘也不染,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修为高度。朱治国同志常说,“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夫妻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亲友们没有因为朱治国的身份“沾光”,他对下属干部也是又严又细。在工作中,想打擦边球的,提着礼物、揣着信封跑待遇的,在朱治国这里全不管用,正是这种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正气,成就了朱治国和他分管工作的清风正气,书写了一名干部的廉洁奉公。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应该始终保持思想清明,政治敏锐,严守廉洁底线,要重视“清廉”的分量,要不断涵养廉洁力量,坚决做到明规矩、守规矩、知分寸、存敬畏,常常躬身反省、警醒自己,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亮奋斗之路。

      朱治国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3岁,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断汲取精神力量。作为党的干部,我将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彰显共产党人的忠诚干净担当,锤炼一心为民的政治品格,以一身正气接续党的伟大事业的接力棒,耕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读“生命答卷” 汲取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