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无法弥补的遗憾系列(一)(那碗到嘴也没吃到的炒面)

曾经在出租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如果以前有一种机器如同照相机留住影像、录音机录下声音那样,把滋味记录下来。大家就能知道传统川菜是什么味道了。

(当然,这是一段川菜馆的广告词。后来我知道了)

但对着这段话,不知为何,突然沉思起来,对啊,味道,其实真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不但不能记录而且更难复制,谁也说不准,这一碗跟那一碗,到底是不是一模一样的味道。同一道菜,不同人品尝起来,尚且差别千里,有人说太辣,有人说太咸,有人却说刚刚好,更何况所谓“传统川菜”?

曾与朋友讨论榴莲,一人说,真香,真好吃,另一人却说实在恶心,从没吃过比这更难吃的东西。我想味道的品尝,不单单是靠舌头上的味蕾,还要靠鼻子的嗅觉来辅助。虽说嗅觉与味觉一样主观,但若除去嗅觉,对榴莲的品尝应该就不会有那么大差距了吧。

所以中餐讲究“色香味”,色且不管,香与味本来就相辅相成,没有香,味道再好也是枉然。

又想起那首歌,就叫味道,呵呵,其实只是嗅到的味道,一样主观得不得了,同样的烟味,有人闻到就觉头晕,有人闻到就神清气爽,其实都是心理作用。对于同一个人的味道,不喜欢这人时,觉得他身上的汗味腌臜猥琐,可是亲近了以后,就觉得那是所谓的男人味了,这又如何解释呢?还不是心理作用?

无论如何,如同这广告所说,如果有一种机器如同照相机留住影像、录音机录下声音那样,把滋味记录下来就好了。一定非常畅销,因为不知有多少游子愿意斥重金买它,来保存一碗母亲亲手做的面条或番茄炒鸡蛋的味道,在无数个思乡的夜晚,可以拿出来反复品尝。

而我,由此想到,生命中有太多遗憾是无法弥补的,不管是一碗面还是一双鞋,又或者曾经交会的他/她/它,曾经的心境悲喜,皆由天时地利人和的变化,随着时光一去不返。

我的第一个遗憾,就是一碗到嘴也没有吃到的炒面。

记得初中时候,二中是我所知的最好的中学,虽然教学楼很破,但是操场很大,校园里树木繁多,是我想象中理想的学习场所。可是,渐渐地,就发现学校里的饭菜实在不敢恭维,一共五六个窗口,卖的都是些素菜,荤菜有单独的两个窗口,每天必定大排长龙,我自幼动作比人家慢半拍,等到排到我往往已经卖完。再后来,发现在食堂旁边还有一些承包户,专卖炒面炒饭,甚至还有小炒。当然,只有老师和有钱的学生才偶尔去,一般的学生,在门口望望也就罢了。

有一年寒假前,最后一天考试,我想应该是初一,因为初一我是住校的,最后一天考完,忙不迭让爸爸来接我回家(本来不用,但是寒假前要把铺盖带回家,所以必须来个帮手),早上考完赶紧先把铺盖收好,担心爸爸来了还要累他卷铺盖。忙得热火朝天,然后才想起来,食堂里已经没有饭菜了。既然是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天,不如就纵容自己去开一次荤吧。

去了小炒摊(其实不是露天的摊,是一排旧房子,大概是当时学校里最旧的房子),叫了一碗炒面,细细叮嘱那个掌勺的大厨,不要葱,要辣椒,要辣椒粉,要高杆儿白菜,菜叶多点……然后,站在旁边痴迷地看大厨熟练地操作,我到现在再也没有看过哪个大厨像这个人一样潇洒了(也许是年纪小,看什么都很神奇),只见他拎着锅铲这里点点,那里点点,突然锅里又着起明火,他也不管,接着炒,只一会儿,明火就灭了,但是炒面的香味就这样弥漫开来。

炒面炒好了,我想我要学学高年级师兄师姐那样,没有带搪瓷饭碗来盛,反而带了平时喝水的搪瓷杯子,带着盖子。一方面学学他们拿着杯子吃面条的酷样儿,另一方面,放在杯子里,盖上盖子可以端到宿舍里去吃,也不会太快变冷。当下,我付了钱,端起杯子瞧了瞧里面的面条,只觉得每根面条都油光光的,均匀地沾着辣椒粉,还有一些细碎的肉片,一些我喜欢吃的白菜杆子和叶子,呵,真的好香。盖上盖子往宿舍走去,两只手捧着,倒不是珍惜,是可以暖手,呵呵,真幸福。

还没到宿舍呢,远远地就见到爸爸骑着车子来接我了,迎上去,跟爸爸说,铺盖已经卷好了,爸爸说那就走吧。

可是我,还没吃饭呢。

回家吃吧。

可是我,已经买了炒面。

爸爸下午还有事,炒面给同学吃吧。

哦。

当时不觉得太可惜,急急忙忙找个没吃饭的同学就塞给她吃了。心想,大不了,我过完寒假再来吃好了。

可是,我小小的略嫌迟钝的脑袋,在当时漏设了另一个过滤条件,就是那排旧房子要拆,已经通告了很久了。果然,过了寒假,回到学校一看,哪里还有什么炒面摊,连一块砖也找不到了。

从那以后,我记忆中最好吃的炒面,就是那一碗,今后吃过的所有炒面,不管有多香,都比不上那一碗。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中无法弥补的遗憾系列(一)(那碗到嘴也没吃到的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