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小说:赵老翰在四平街传奇 第三十二章 书馆里蒙头转向 清醒后又入酒局

第三十二章 书馆里蒙头转向 清醒后又入酒局


清晨,赵老翰起来感觉头有些疼,他一伸出手时,银元掉到炕上,初时一愣,没顾得上看银元,就用劲拍了拍脑袋,又晃了晃头,觉得清醒些。看到屋内陌生的摆设,赵老翰“腾”地坐起来,他手拿着银元,慢慢地想起了昨晚上的事。看着银元,赵老翰突然有一种低三下四的感觉。他为自己卑微的地位感到焦虑,也为自己兜里没钱而感到脸面无光。赵老翰没想到李久如请的一顿酒,让自己这个样子,我赵老翰需要在这花天酒地中去寻找发财的路吗?李久如可能是想帮助自己,可这么帮有用吗?自己该如何做呢?尚没有成熟的赵老翰陷入困惑。

赵老翰不禁捶胸顿足起来,今天是怎么了?自己随着喝了那么多酒竟然能挺着来这个地方。他看看银元,李久如也许是好意,只是没明白这么做是什么意思。看着看着,赵老翰突然想起,李久如让他注意那个穿民国服打扮的人,说是官府里的人。注意官府里的人跟发财有关系吗?

赵老翰想到这儿,马上下炕穿鞋,把两块银元装到兜里,就推门而出。没想到却和一个人碰了个满怀。那个人一下薅住赵老翰的衣服才没有被撞倒。赵老翰赶忙拉起这个人,一看原来是任里堂。

“噫——?你咋来了?”

任里堂被撞得有点晕头转向,抱住赵老翰胳膊缓了一会儿才说:“昨晚是不是喝蒙了?”

“谁蒙了?我还听你的姐儿唱歌了呢。”

任里堂嘿嘿一笑说:“你上台上非要给人家钱,人家不要,你硬塞给人家。是我过来解的围,把你搀扶到这疙瘩的,还说没蒙呢。你真是蒙了,蒙地啥也不知道了。酒是好东西,你也不能那么地喝呀。”

赵老翰突然想起李久如,问道:“李会长呢?”

“他早就走了,把你托付给我了。瞅你这样,五大三粗的,谁也整不动你,这不还是我叫两人帮着整这个屋里的,躺到炕上你蒙头就睡。我都让人看你好几回了。这不有人听到屋里有动静,马上告诉才来的。”

赵老翰突然脸一红,觉得磕碜可是丢尽了。他马上丢下任里堂就往外走。任里堂一句话让他站住了。

“兄弟,咱俩可是萍水相逢,不过,李大会长把你托付给我了,不但让我好好照顾你,还要帮你引见那个官府里的人。你走了我咋跟李二爷交待?”

赵老翰一头雾水:“让你帮我引见?李二爷说的?”

“对呀,咋地?还怕我给你窟窿桥走呀。你放心,别说有李二爷照着你,就看你笨不哧的样,我也得帮你。”

任里堂边说边扯赵老翰胳膊往屋里进。

坐到炕沿后,任里堂才说:“你老实坐这儿,一会儿我让人给你送饭来。吃完早饭你就等着我招呼你。可别溜呀,错过了这个机会,可就没有别的店了。”

赵老翰半信半疑:“我等啥呀,还得到东家那疙瘩报个到呢。”

“没事儿,李二爷会给你告假的。你小子走运了,我跟你说,只要你能把他拿下,别说买卖了,当官都行。他手里可有大把的钞票!”

“你老哥糊涂了吧?我咋能把他拿下?又不认识他。”

任里堂嬉皮笑脸地说:“这小子,我看他挺豪爽大方的。只要是能对了他的心思,交个知心朋友。别看我自个儿不咋地,我看人还是挺准的。”任里堂没有正面回答赵老翰的话,说完就站起来:“你就在这疙瘩等着,等会儿我来找你。”说完又嘻嘻哈哈出去了。

赵老翰见任里堂如此认真,不得不听从安排,安心躺在炕上,等待来人招呼他。

李久如为什么会对赵老翰如此照顾呢,这话说起来有点长。原来,李久如有个老朋友叫曹廷璞,系梨树县买卖街富盛泉的大东家。富盛泉在买卖街可是了不起的大铺子,地处买卖街中心一带。经营范围非常广泛,什么绫罗绸缎,各种百货,一应俱全,可谓买卖兴隆。为什么提曹廷璞呢?因为,赵老翰的东家曾经是曹廷璞的伙计,后来出号后自己开了买卖。是开明的大东家,对能出号开买的伙计都多加以关照,求上门来从来不推三阻四的。遇到困难能帮上忙的尽力加以帮忙。

富盛泉来四平开铺子较早,是当时四平这疙瘩八大粮商铺子之一。而赵老翰东家来四平较晚,所以曹廷璞常到自己徒弟铺子串门,在串门过程中,以其商人敏锐的目光,发现了赵老翰经商才能。觉得赵老翰会跟自己徒弟一样,早晚要出号自己开买卖。所以在与李久如闲唠嗑中说了这个事,这才引起李久如的注意。李久如也觉得应该帮助这个年轻人出来发展,这才有李久如请刘兴全喝酒,让赵老翰作陪的事情来。

且说,赵老翰吃过任里堂派人送来的早饭后,就在屋里很听话地待着。此时,他也想到李久如为什么要帮他呢?而这个任里堂还是萍水相逢的人,干的还是下九流让人嫌弃行业,我怎会跟他混到一块?自己只是个伙计,哪里有资本跟他们混在一起呢?

正在胡思乱想之时,任里堂来了,开门就喊:“赵老翰——!这回你可走运了。我跟那小子一提,说是有个朋友想跟你认识认识,他就同意了。你放心!我安排,李二爷开销。啥事儿都不用你管,只要能把这位官老爷陪好了,有可能你的福份到了。走!走!”没容赵老翰说话,拉着赵老翰就往外走。

赵老翰只好勉强跟任里堂出去了。

两人出了门,来到离此不远的一个大饭店,名叫公记大饭店。开这个饭店的东家在平康里也是有名的,叫白宝珍开的书馆叫玉华书馆。白宝珍和任里堂,还有一个开吉陞院的遥头崔廷令的,三人并称四平的平康里开遥子的最厉害的人物,并称四大黑:“崔知府、白知县、任里堂、阎罗殿”。

赵老翰无意在这个圈子里混,可为了陪人才进了这里,这也让他无可奈何。他只是个伙计,受人摆布而已。但他坚信一个目标,就是尽快地发财,但若让他在下九流的行业里赚钱,他是说什么也不能干的,他只是进入书馆玩玩而已。

进入饭馆后,跑堂的见是任里堂,马上前来招呼:“任大爷,在最里面那个屋,没人打扰。”

任里堂把赵老翰领进一个包间,赵老翰一眼看见那个穿中山装的人来,不觉一愣:“这个,那啥,是你呀。”

“任老哥跟我说给我介绍一个人物,原来是你呀。”

任里堂马上说:“你们认识?好——!好。”

原来,赵老翰跟这个人见过面,昨天李久如指给他看的那个人,因为喝点酒,加上看的是背影,赵老翰没看出来。这个人曾经到赵老翰当伙计的铺子里买大豆,张口就要买一百火车的大豆。这差不多是铺子的库存的一半的量,赵老翰的权限也就十火车、八火车的。赵老翰以为这么大的买卖能赚不少钱,就去请示东家。东家初时挺高兴,可出来一见这个人的打扮,仔细看了一下送上来的名片,马上变脸不卖了。这让赵老翰很下不来台,有些不知所措。赵老翰只能好言相劝把这个人送走了。谁知李久如费了半天劲,就是为了介绍这个人,赵老翰顿时产生了抵触情绪。李久如把这个介绍给我啥意思?想起东家在拒绝卖大豆时说了:“做买卖‘宁交客,不交官’。我的豆子放在仓里烂了也不能卖给他!”李久如难道不知这个理?还说不给我窟窿桥走呐。

那个时期“宁交客,不交官”成了买卖人的座右铭。所谓的客,那时称之为“老客”的,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就是销售员或采购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肯定与他们的普遍行为有关系。那时的老客是讲信誉的,无论是买、卖都是按合同准时付款。而只要沾上官府的人下来采买东西,那可就不一定了,当时肯定有不少铺子跟官府的人打过交道,得不偿失,除了买东西不给钱外,弄不好还会倾家荡产。所以,一旦得知是官府的人采购的,都敬而远之。

日据时期,南满铁路上的火车一车皮载重量标准是三十吨,所以,所说的一火车就是三十吨,一百火车就是三千吨。来人张口要三千吨大豆,确实是大买卖,整好了一下子就发财了。可整不好一下子就会崴进去,那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赵老翰正纠结时,任里堂拉着赵老翰坐下,然后说:“既然认识就好说话。两位老弟,我就管给你俩拉关系,至于别的事儿我不管,我就管交朋友。两位老弟相互介绍一下吧。”任理堂说话滴水不漏,他只负责引见,而不参与买卖,明显知道这个道理,任理堂更不可能跟赵老翰有啥瓜葛,因为赵老翰这个时候还啥也不是,没有根基还没钱。但因为是李久如说话了,任理堂不得不这么做。目的是为跟李久如套近乎。

那人主动站起来施礼后说:“鄙人奉天省督军府杨润昌,表字玉久。见过老弟。”

此人是张作霖派来的,为的是到四平街火车站内采购所需的粮谷,无非是用于换钱的大豆,和平常军事人员所吃的高粱等等。本来采购是一个美差,可落到杨润昌头上却成了令人头疼的事来。因为,他已经来两天了,想买的粮食都愿意卖,可一听说是奉天省督军府的人,都摇头说:“钱拿来,一手钱一手货。”

赵老翰听到他自我介绍后,方知来人的实际身份,马上诚惶诚恐也站起来,连连拱手施礼:“鄙人大号赵正义,表字翰臣。人都管我叫赵老翰!前番事情没能给您办成,不好意思。谁知今天还能有缘来见面。”

杨润昌毫不介意地笑道:“我也没曾想。只是到这疙瘩真是到处碰壁,本以为很顺溜就能把大豆买到手,谁知节外生枝。到是有人跟我订个三火车、五火车的,这个数太令我难堪。开始我还有点坐卧不宁,现在是火烧眉毛了。但我还是不死心,我就不信这疙瘩我买不够需要的粮食!”

原来,这个杨润昌到了四平街火车站内后,首先去了站内比较大的铺子,走了几家后他没想到家家都碰壁,竟然没有人出头卖给他,甚至连买他一火车的都得要拿现钱,故而去任理堂宝顺书馆散心。这一切都在李久如的眼里。

李久如为何帮赵老翰呢,因为,李久如有个亲戚到梨树县当了县太爷,派人告诉他无论如何得帮这个忙。李久如觉得这件事他还不能出头露面,因为各家大粮商都拒绝和督军府的人做买卖,李久如也不能破这个先例,因此把赵老翰抬出来,这样的话买卖成交,李久如也算是帮了忙,还成全了赵老翰,买卖不成跟李久如也没多大关系,大不了赵老翰出现的损失,站内涉及到的铺子“皇帝吃煎饼——君摊”。所以,李久如借此机会把赵老翰推上了前台。

你可能感兴趣的:(纪实小说:赵老翰在四平街传奇 第三十二章 书馆里蒙头转向 清醒后又入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