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缺陷往往来自童年阴影——陪伴孩子更重要

神罗婴儿语言实验

800年前,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二世研究人类最初的语言是什么,因此他做了一个实验。

他让50个刚刚出生的婴儿集中起来,让养母照顾婴儿的起居饮食,但是不让养母与婴儿有任何感情上的互动。

除了喂食与洗澡以外,不能进行任何互动,不能亲不能抱,甚至不能看他们的眼睛。

皇帝想要观察50名婴儿长大后会不会诞生人类最初的语言。

会不会诞生出亚当与夏娃的语言?

但是这些孩子在没有爱与关怀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究竟会怎么样呢?会发展出一套什么样的语言呢?

答案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实验的结果让人难受。

这50名婴儿都在迎来一岁生日以前就去世了。


后来,一名哈里·哈洛的心理学家曾经说,上面这个残忍的实验正在全世界重复着使用着。

猴母实验

科学家曾对一只猴子做过实验,他们将刚出生的小猴单独关在阴暗的实验室里,实验室里只给他做了两个假母猴模型。

一只是铁麻麻,一只是绒布麻麻。

铁麻麻没有温度,只有奶水。绒布麻麻没有食物,但是有温度。

常言认为有奶就是娘,但是试验却出乎意料。

在他们相处的164天里,小猴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跟绒布麻麻在一起。

小猴饿了的时候就去找铁麻麻,吃完奶后就趴在绒布麻麻身上。

绒布麻麻身上的温度就是爱与关怀吗?实验继续进行。

心理学家用一个机械怪物去吓唬小猴子,小猴子不假思索的立刻扑到绒布麻麻的怀里。

情绪稳定后还会回头来威胁机械怪物。

实验结束后,当让猴子回归大自然时,猴子无法正常融入猴群,陷入更深的孤独与恐惧中,没有活过三个月。


在哈利做出这个实验之前,传统的育儿观念认为:

要尽量减少与婴儿的直接接触,只提供必要的食物和清洁就足够了,

婴儿哭了也不要立刻过去抱他,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性格。否则会让小孩从小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身体接触能够帮助婴儿分泌成长必须的激素,哭声是他与外界沟通的方式。

只有立刻回应,才能让他感到真实的存在。否则他将陷入孤独与没有安全感。

无法与这个世界建立正常的连接。

爱与关怀是婴儿诞生后,在心灵中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核心。


哭泣免疫法——害人的育儿观念

孩子哭了,不要抱他,理他,以后会让孩子要挟你,从而惯坏孩子。

哭泣免疫法的创始人是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学家华生,他一共养育了三个孩子。

老大自杀,老二自杀未遂,老三流浪终生。

他的三个孩子都是用哭泣免疫法养大的。

婴儿哭泣是基本的生存需求,或许无法第一时间去抱他帮他解决,但是一定要第一时间回应他。

因为如果真的一直不回应他,婴儿一直哭到绝望,回头发现真的不爱哭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生存需求无人回应。

这样培养出了缺失安全感的孩子,人为地为孩子制造了心理阴影。


在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下,以前很多医院中会有将初生婴儿放进保温箱内好几天,不让接触母亲的做法。

但是现在医院里都改了,将新生儿清洗完后,会第一时间放到麻麻身边,让婴儿牵着麻麻的手入眠。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缺陷往往来自童年阴影——陪伴孩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