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四大案之空印案


空印案是明初四大案中一个彻头彻尾的冤案。但是牵连之多,影响之大,实属罕见。

此案发生在洪武九年。

明朝规定,各地每年都要派人入京报告地方财政账目,地方账目要求必须跟户部审核完全相符。如果对不上,哪怕错了一个数字,也要发回重新填制,而且所有账目必须有原来的衙门公章压印有效。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十分为难、十分麻烦的事情。各地使者带着账目去京城对账,一路风餐露宿,辛苦异常,需要不断的骑马、坐船,甚至有的地方需要步行。如果身体不好,恐怕到不了京城就已经趴下了。

偏远地方的官员,如果入京,最快也要一个多月,这样长久的奔波劳累,到了京城,一核对账目,发现错了一个数字。得了,什么也不用说,只好打道回府,改完了再回来核对。然后又是骑马、坐船,甚至徒步,改完了回来,已经四个月多月过去了,如果核对还有错误,那就很崩溃,接着回去改吧,再来时已经半年多过去了。

后来有官员发现,核对的关键问题在于盖印这个环节,如果抛开这个问题,那么错误的账目其实随时随地可以改正,有纸笔即可,但是印章又是不能让官员随身带走的,衙门的官老爷还得办公使用,于是有脑子好使的官员灵机一动,带上事先盖好印章的空白册页不就行了吗?

胆大的官员就这么多了,省了很多麻烦和舟车劳顿之苦,后来渐渐就都知道这个窍门儿了,带盖过印信的空白册页进京成了当时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朝廷上下除了皇帝之外都知道。

洪武九年,朱元璋偶尔一次发现了这个“秘密”,非常震惊,他觉得这些官员太胆大包天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糊弄自己,于是就派官员调查此事。

如果有人好好解释一下这件事,也许朱元璋明白其中的难处之后也不会怎么样,问题是明明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却谁也不说。一方面大家认为这事都知道,不用说;一方面是因为害怕,谁要是辩解,可能会被当做同党,说不定就背了这个黑锅。

官员们不说,有人说,一位平民利用可以民间上书的渠道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说明此事,解释的也很清楚,很聪明的说明这件事就是个误会。朱元璋直接把他给发配劳改去了。

其实朱元璋也不糊涂,他很容易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但是他就是痛恨这些欺上瞒下的官员,权力滥用,藐视皇帝,于是下决心整治一下他们。

问题是几乎全国的官员都存在空印现象,法不责众,总不能全部杀掉吧。但是朱元璋真就这么做了。

当时全国有十三省,一百四十多个府衙,一千多个县。朱元璋的处罚令如下:主印官员全部杀掉,副手打一百杖充军,另有很多言官也因监管失职获罪。


这样一刀切的做法使很多比较清廉的官员也一起被杀了,比如方孝孺的父亲,当时是山东济宁知府,为政清廉,平时连肉都舍不得吃,衣服上补丁套着补丁,就因为他是主印官员,被杀了。

这个案件最后所杀官员的数目历来有些争议,有的说杀了上万人,真实情况可能没那么多。不管死了多少人,这本来是官员们为了工作方便用的一种变通手法,罪不至死,最后却死了那么多人,朱元璋嗜杀本性显露无疑。

朱元璋这种有悖常理的做法,还有两种解释,就是调查这个案子中,也许是有人触了逆鳞,引得雷霆震怒;也许是朱元璋认为官员们一直都在欺骗他,胆大包天,死有余辜,借此大开杀戒。

死了那么多人,朱元璋的真实想法究竟如何,却不得而知,岁月悠悠,这些冤案也慢慢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初四大案之空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