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应用层常用协议

提示:CAN应用层常用协议

文章目录

  • 一、CANopen
  • 二、DeviceNet
  • 三、SAE J1939
  • 四、iCAN
  • 总结


一、CANopen

  • CAL提供了所有的网络管理服务和报文传送协议,但并没有定义CMS对象的内容或者正在通讯的对象的类型。而这正是CANopen切入点。
  • CANopen是在CAL基础上开发的,使用了CAL通讯和服务协议子集,提供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一种实现方案。
  • CANopen的核心概念是设备对象字典(OD:Object Dictionary),对象字典不是CAL的一部分,而是在CANopen中实现的。
  • CANopen不仅可以用在远距离的通信系统中,还可以用在像咖啡机、电子直线加速器、大型超市自动化、安全系统、注压机等系统中。DeviceNET比较适合应用在传感器设备、微型执行器设备等设备上。
  • CANopen协议在欧洲已经非常流行,但国内应用的还不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提示:

二、DeviceNet

DeviceNet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CAN技术的开放型、符号全球工业标准的低成本、高性能的通信网络。它通过一根电缆将PLC、传感器、光电开关、操作员终端、电动机、轴乘座、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等现场智能设备连接起来,是分布式控制系统减少现场I/O接口和布线树立、将控制功能下载到现场设备的理想解决方案。
DeviceNet不仅可以作为设备级的网络,还可以作为控制级的网络,通过DeviceNet提供的服务还可以实现以太网上的实时控制。较之其他的一些现场总线,DeviceNet不仅可以接入更多、更复杂的设备,还可以为上层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 DeviceNet最初由Rockwell公司设计,目前由ODVA(Open DeviceNet Vendors Association)致力于支持DeviceNet产品和规范的进一步开发。
DeviceNet 的主要特点:

  • 采用基于CAN的多主方式工作
  • 逐位仲裁模式的优先级对等通信建立了用于数据传输的生产者/消费者传输模型
  • DeviceNet的直接通信距离最远为500m,通信速率最高可达500kb/s
  • DeviceNet上可容纳64个节点地址,每个节点支持的I/O数量无限制
  • 采用短帧结构,传输时间短,受干扰的概率低,检错效果好
  • 通信介质为独立双绞总线,信号与电源承载于同一电缆
  • 支持设备的热插拔,无需网络断电
  • DeviceNet的接入设备可选择光隔离设计,由外部供电设备与由总线供电的设备共享总线电缆
    DeviceNet的技术以及应用在国内外已经趋于成熟。

三、SAE J1939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于2000提出的J1939,成为货车和客车中控制器局域网的通用标准。
J1939协议实质是将CAN扩展帧格式中未明确定义的11位ID,18位扩展ID进行了明确定义,紧随ID的是8个字节的数据。

四、iCAN

iCAN协议全称“industry CAN-bu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工业CAN-bus应用层协议。iCAN协议沿用了CAN协议标准所规定的总线网络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对CAN-bus报文中的帧标识符和数据域进行了重定义。iCAN协议位于OSI模型的第7层。

iCAN协议内容
iCAN协议详细的定义了CAN-bus报文中帧标识符以及数据的分配和应用,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设备模型,定义了设备的I/O资源和访问规则,主要内容如下:

iCAN报文格式定义,规定了iCAN协议规范中使用的CAN帧类型、以及帧ID、报文数据的使用。
报文传输协议,规定了基于iCAN协议的设备之间的通讯方式

设备的定义,设备标识,设备应用单元,设备通讯以及应用参数以及定义标准设备类型,区分网络上设备具有的不同功能或者产品类型

网络管理,规定了设备通讯监控以及错误管理

iCAN协议特点:
iCAN协议在汲取DeviceNet和CANopen协议之精粹基础上,充分继承和发展了基于连接和对象寻址两种核心功能。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包括轮询方式、状态触发方式以及定时循环方式,还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去掉了诸如复杂的基于对象模式、通信波特率限制等因素,以高效精炼的协议,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实时性,有效降低了硬件实现成本。

基于节点地址的设备寻址,iCAN网络中支持多达64个节点
   支持轮询和事件触发通讯方式,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实时性
   基于资源节点的设备数据寻址方式,简化了主站和从站间数据交换方式
   统一的设备模型,提高了设备的易用性和互换性
   完善的网络管理,有效监控所有通信节点,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

iCAN协议中专有名词解释:

源节点:发送报文的节点
   目标节点:接收报文的节点
   主站(主控节点、主控设备、主站):基于iCAN协议网络中的管理设备,负责管理整个网络中的通讯,可以为PC或者嵌入式设备
   从站(受控节点、受控设备、从站):基于iCAN协议网络中的I/O设备单元,主站建立与从站的数据通讯,从从站获取输入数据,并向它分
   配输出数据
   节点:iCAN网络中主站和从站
   资源节点:指设备中特定的应用单元,如I/O端口
   资源子节点:指设备中特定配置单元中的子单元,如配置资源 
   MAC ID:Media Acess Control ID,媒体访问控制标识。iCAN网络中节点的唯一标识


总结

提示:这里对文章进行总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CAN,网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