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TOGAF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过程中难以落地——谈4A架构的闭环之谜

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烈战场上,TOGAF犹如一位拿着精致战术图的将军,但却总是卡在大门口,无法顺利入场。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尤其体现在4A架构(业务、数据、应用、技术)的闭环上。咱们今天就从企业人才、IT技术、架构系统的支持,外加正确的方向引导、强大的决心、持续的耐心和迭代更新几方面,来拆解一下这位“纸上谈兵的将军”到底为什么进不了场。

1. 人才——建筑师去哪儿了?

TOGAF是个复杂且庞大的体系结构,它需要一群有经验、懂业务、也懂技术的架构师来掌舵。然而问题来了,在中国企业中,这种复合型人才并不像在招聘广告中看起来那么普遍。大多数的IT人或者是“码农”出身,或者是“业务型人精”,很难找到两者兼而有之的超级英雄。

企业要找到一位懂得4A闭环的TOGAF架构师,基本就像大海捞针。毕竟,大家都喜欢专才,比如那些既能写代码又能画架构图,还能解读股市走势的复合型“超人”,实在是太少了。很多公司的人才架构更像是一碗粥,米粒很多,但每一颗都看似相同:写业务代码的是一批人,画架构图的是另一批人,而那些大谈战略闭环的人则离实际工作十万八千里。

而且更糟糕的是,即便你找到了这样一个全能型的架构师,他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专业被淹没在了无穷无尽的会议和报告里。一大堆部门和项目等待他的指导,而他却像个救火队员,四处补漏——哪里出问题就去哪儿。可惜架构的闭环没法靠补丁修复,像那种Excel做架构管理,PPT来规划战略的“速成架构”,最终都会让这位架构师感到崩溃。

2. IT技术能力——前端太光鲜,后端常断电

TOGAF在中国企业中碰壁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的IT技术基础还未到位,尤其是在那些一味追求“炫酷前端”的企业里。这些公司可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前台系统上,比如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自动化营销系统等,外表光鲜亮丽,然而后端技术架构却如同一座临时搭建的小木屋,随时可能被风吹倒。

如果企业的后端IT基础如同“自行车棚”,你还指望它能支撑起TOGAF这辆“超跑”?别逗了。现实中,中国企业的IT系统经常是前台系统与后台系统各自为政,甚至有些公司根本没有统一的数据库。这意味着什么呢?举个极端的例子,某些企业的数据传递方式可能还停留在“拷贝U盘,手动输入”的原始时代。别提4A闭环了,闭环还没开始呢,数据就已经在路上走丢了。

而这种后端的技术滞后,导致了很多中国企业的“假闭环”现象:表面上业务流和数据流都搭建好了,但事实上,它们更像是平行宇宙的两条线,谁也不认识谁,闭不闭的环,根本没人知道。TOGAF这位“将军”,最后只能沦为桌面上的花瓶,看着美丽,却毫无实用性。

3. 架构系统的支持——EAMAP系统能不能帮忙?

TOGAF作为一个企业架构框架,需要相应的工具来支持。而在中国,EAMAP(企业架构管理平台)类系统的应用还没有普及。企业一方面知道自己需要某种工具来管理复杂的架构,另一方面又嫌弃那些国际大牌工具太贵,或者不符合中国企业的独特“土壤”。

很多企业希望能通过Excel完成所有架构管理工作,甚至用PPT画出一张“企业架构蓝图”,然后拍拍手说:“搞定!”但实际上,这种“土办法”不仅效率低下,还很容易出错。试想一下,一个大规模的企业要用Excel管理所有数据和业务流程,那简直就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任何一次业务调整,都会引发连锁反应,架构图就像多米诺骨牌,倒了一片接着一片。

EAMAP系统本来是为了给企业架构提供稳定的工具支持,但在中国,很多企业宁可用PPT+Excel组合拳搞定一切。结果呢?当然是有了个“看起来很美”的架构,根本无法应对实际的业务变化。于是,每次业务更新时,整个架构管理就像在打补丁,勉强维持着“闭环”的假象。TOGAF呢?它在角落里默默流泪:“我不是这样用的啊!”

4. 正确的方向引导——风口那么多,怎么抓得住?

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常常会被各种流行词汇冲昏头脑,什么“5G时代来了!”、“人工智能革命!”,企业纷纷一窝蜂地投身于“新技术革命”的洪流中,却忽视了架构规划的本质。TOGAF讲求的是系统化的架构规划和实施,而不是被各种风口牵着鼻子走。

企业如果没有清晰的方向和正确的引导,TOGAF的落地就是一场没有地图的探险。4A架构闭环需要一位懂得业务逻辑和技术架构的领导者来规划和掌舵,而不是仅仅追求新技术的盲目跟随者。否则,这个闭环的最后可能就是个闭塞的圈,永远走不出来。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很多企业为了追赶新潮流,纷纷投入巨资研发人工智能、物联网,却忽略了企业架构的整合。结果新技术上线后,企业架构根本撑不住,业务和技术脱节,数据流动困难,闭环更是无从谈起。TOGAF的落地,像是坐在方向盘后,但企业的战略方向早已被风吹乱了。

5. 强大的决心与持续的耐心——三分钟热度不可取

TOGAF的实施并不是一个“今天开会,明天上线”的过程,它需要企业从上到下的决心和耐心。然而在中国企业的现实中,三分钟热度往往是数字化项目的最大敌人。老板们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成果,而TOGAF的落地却需要长时间的规划、实验和调整。

这里我们不妨脑补一个情景:企业老板听说了TOGAF,于是决定马上上马。第一周,大家热情高涨,各种会议安排得满满当当;第二周,开始实际操作,发现比想象中复杂得多;第三周,热情降温,因为发现业务数据反馈和架构调整根本没那么快;第四周,老板说:“要不我们换个更时髦的吧?”TOGAF的实施就像一块面团,还没来得及发酵就被扔进了垃圾桶,成了企业转型的又一个“弃子”。

6. 持续的迭代与更新——旧瓶装新酒,还是打破重建?

最后,TOGAF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的持续迭代和更新。企业的业务变化快,市场竞争更快,如果企业架构一成不变,必然会被淘汰。而在中国企业中,许多企业的架构还停留在“能用就行”的阶段,对于TOGAF要求的持续优化与迭代有些力不从心。

很多企业会选择走“修修补补”的道路:每当有新的业务需求出现,就在现有的架构上打补丁,而不是彻底推翻重建。这种方法短期内看起来节省成本,但长期来看,企业的架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脆弱。TOGAF所要求的灵活性和持续迭代,就这样被“修修补补”的思维所扼杀。

总结——纸上谈兵的TOGAF,现实中落地的艰难

总的来说,TOGAF在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4A架构的闭环方面。这位架构框架中的“将军”,在面对实际操作时,常常遭遇“兵员不足、后勤不给力”的窘境。企业人才的匮乏、IT技术基础的薄弱、架构工具的缺乏,以及缺少战略方向的引导,都是TOGAF难以落地的主要因素。再加上中国企业“快、好、省”的思维模式,很多时候TOGAF就沦为了“纸上谈兵”的概念。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就好比一个厨师想做出米其林星级大餐,但厨房里却只有锅、铲和几根土豆,配方却是来自某本遥远的古籍——无论他如何努力,都只能做出“土豆煮水”这种水平的菜肴。TOGAF的价值在于系统性和全面性,但在中国企业中,面对的是种种无法适配的局限。

但是,我们并不是在此处结束。实际上,TOGAF的实施并非完全绝望,关键在于企业如何调整自身心态,放下追逐潮流的执念,重新审视架构的长远价值。企业需要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的是长远的战略布局和耐心的执行,而不是盲目的跟风。

如果能以TOGAF为导向,逐步培养企业内部的人才,强化IT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选择架构管理工具,以及明确战略方向的引导,这位“将军”就能披上战甲,真正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可能会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但在漫长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上,只有坚持和耐心,才能迎来最终的胜利。

未来展望——架构的重生与再造

在未来的数字化进程中,中国企业在TOGAF的应用中,需要做到的关键有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企业应积极培育具有多元背景的人才,鼓励员工进行跨领域学习,逐步构建复合型的架构师团队。可以尝试设立架构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技术分享会,让员工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2. 提升技术基础设施:企业应重视后端技术的建设,确保前台与后台的无缝对接。可以考虑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栈,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TOGAF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科学选择架构管理工具:在选择EAMAP等架构管理工具时,应关注工具的实用性和适配性,而不是一味追求国际大牌。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定制合适的管理工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4. 战略思维与长期规划:企业需要从短期的利益驱动转向长远的战略规划,保持对TOGAF框架的坚定信念。高层管理者应清楚,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是需要时间的,不是“快餐文化”能够解决的。

  5. 持续的迭代与反馈机制:在TOGAF实施过程中,建立持续的反馈机制,定期评估实施效果,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架构。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迭代,也需要业务逻辑的反复推敲。

  6. 树立开放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鼓励开放的沟通与协作,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愿意参与到架构管理中来。只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TOGAF的目标。

结语——TOGAF之路,任重而道远

最终,TOGAF的成功落地不单纯依赖于架构框架本身的设计,更依赖于企业文化的适配、团队能力的提升以及技术基础的扎实。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需在架构治理中坚持“脚踏实地”的原则,切忌“纸上谈兵”。

在未来的数字化征途中,让我们以幽默的心态,迎接挑战,调整思路,探索适合自身的架构之路。TOGAF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走向更高效、更灵活的业务架构。希望每个企业都能在这条路上走得顺利,笑着迎接数字化的未来,而不是一边走一边哭。毕竟,数字化转型的舞台上,除了精彩绝伦的表演,也需要台下观众的耐心与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化,企业架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