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靠不靠谱?”
“自动驾驶怎么判断前面是不是人?”
“我的车也有雷达,是不是就能自动驾驶了?”
别急,想搞懂这些问题,你得先了解——自动驾驶的“感知层传感器”都干了些啥。
一句话概括:
自动驾驶的传感器,负责看世界、听声音、闻环境,是整套系统的“感官器官”。
本文,就来扒一扒这些“感官”的底细!
首先来个框图镇楼:
┌──────────────────────────┐
│ 感知层 │
├────────┬────────┬────────┤
│ 摄像头 │ 毫米波雷达 │ 激光雷达 │
├────────┼────────┼────────┤
│ 超声波 │ IMU+GPS │ 高精地图 │
└────────┴────────┴────────┘
是不是很像人类的眼、耳、皮肤、内耳、记忆组合?
类型 | 应用方向 | FOV |
---|---|---|
前视单目摄像头 | 车道识别、障碍识别 | 50°~70° |
环视摄像头 | 低速泊车/全景 | 180° |
双目摄像头 | 主动距离识别 | 70° |
红外夜视 | 夜间行人识别 | ~40° |
你听不见的,毫米波都能感知。
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24GHz/77GHz),接收目标反射波,计算距离、速度、角度。
你可以不配激光雷达,但你不能忽视它的优雅。
旋转/固态激光束 → 打在物体 → 反射回来 → 计算距离
生成精确的点云图
距离短、精度高、反应快,停车场神器!
探测距离:0.2m ~ 5m
频率:40kHz上下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解决“车动了没,动了多快”。
辅助车辆定位,结合RTK可实现厘米级定位。
当然也有用惯导、SLAM或地图重定位方法提升鲁棒性。
高精地图 ≠ 你手机导航那种。
它包含:
常见供应商如:Momenta、四维图新、百度、高德等。
因为——没有哪一个传感器是完美的!
传感器 | 看得清 | 测得准 | 晚上OK | 雨雾OK |
---|---|---|---|---|
摄像头 | ✅ | ❌ | 一般 | ❌ |
毫米波雷达 | ❌ | ✅ | ✅ | ✅ |
激光雷达 | ✅ | ✅ | ✅ | ❌ |
超声波 | ❌ | ✅ | ✅ | ✅ |
所以自动驾驶系统往往选择“多模态融合”,也就是 Sensor Fusion,把多个传感器的信息叠加计算,互补冗余,确保安全。
自动驾驶感知就像武林门派:
一辆靠谱的智能车,必须是多门派融合,内外兼修,才能在道路江湖中立于不败之地!
下一篇预告:
「一文读懂激光雷达内核:旋转、MEMS、Flash、OPA 谁更能打?」
关注我,带你一路深入底层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