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髯御鞑唱刀环”

“王髯御鞑唱刀环”

 

 “王髯御鞑唱刀环”

“王髯御鞑唱刀环,朔漠欢声震两间。

八卷鄂王家集在,何曾说取贺兰山?”

这是夏承焘先生的《瞿髯论词绝句》之一。诗中的王髯即明朝大将王越。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鞑靼入侵宁夏,王越曾率军于贺兰山大破之。

王越能打仗,擅长诗文,有《王襄敏集》行于世。他在宁夏作《过韦州》一诗就很出色:

“韦州原是旧韦州,古往今来恨未休。

有酒不浇元昊骨,无诗可吊仲淹愁。

秦川形势通西夏,河朔襟喉控上流。

借问蠡山山下路,几人曾此觅封侯?”

“韦州原是旧韦州”的意思是:据史书记载,韦州一城不知何人筑于何代,其名也不知始于何时,只是宋朝时候人们都这样叫,而且北宋诗人张舜民有“青冈峡里韦州路”的诗句,可知韦州一名至迟在北宋以前就存在了,所以是“旧韦州”。

“古往今来恨未休”句:韦州是“河朔襟喉”,是通往秦川的要道,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西夏时,元昊据此骚扰宋朝安宁,这里发生过多次战争,有些战争宋朝失败了,至今思之犹恨不已。

“有酒不浇元昊骨”句:元昊是西夏统治者。他在位多年,常对宋朝发动侵略战争,是宋朝的仇敌,如今有酒自然不会去祭奠元昊了。

“无诗可吊仲淹愁”句:“无诗”不是没有诗,而是没有更好(比仲淹的诗更好)的诗句。“仲淹”就是宋朝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曾经镇守宋夏边境多年,名震西夏,后世许多边将都以他作楷模。但因朝廷投降势力的干扰,作为不大。他有《苏幕遮》词道:“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及《渔家傲》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既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他思念家乡的情绪及战士们生活的艰苦。彭孙《金粟词话》特指出“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苍凉悲壮,慷慨生哀”。许昂霄云:“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黄蓼圆云:“文正(仲淹)当宋仁宗之时,易攵历中外,身肩一国之安危,虽其时不无小人,究系隆盛之日,而文正乃忧愁若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矣!”还有人甚至说写苍凉悲壮之词再也不可能超过范仲淹了。王越“无诗可吊仲淹愁”意即写不出比范仲淹那两首词更好的诗句来表达他的忧国思乡之情了。

“秦川”“河朔”两句:秦川,陕西关中一带;河朔,黄河以北的地方。这两句极言韦州地理位置的重要。

“借问蠡山山下路,几人曾此觅封侯?”蠡山,即韦州西二十里之螺山(今人写作罗山),以其形似蠡(蠡,蚌壳,或者水瓢)故名。是说:在韦州一带,不知有多少名臣大将在此与敌人鏖战过(打了胜仗有功,即可得晋升,是为“觅封侯”)。

王越的这首《过韦州》,在所有写韦州的诗作中,属于上乘。文字浅显,音韵铿锵,容量丰富。读后回味无穷。

现在,再回到开头我们提到的夏承焘老老先生的那首诗。那首诗是论岳飞的绝句之一。论岳飞,为何要提到王越?原来,这还牵涉到对岳飞的词《满江红》的真伪辨证问题。夏老先生在六十年代曾著《岳飞满江红考辨》一文,说《满江红》一词非岳飞所写,而是明人王越(或王越幕府文士)所写,托名岳飞以鼓舞士气。根据有:

一、岳飞北伐,目的在直捣位于今吉林省的“黄龙府”。而今传岳飞的《满江红》词却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句。贺兰山在宁夏,时属西夏,当时西夏和南宋并无战象。王应麟著的《玉海》载有西夏贺兰山图。王氏南宋末年人,还见此图,岳飞决不致于无此舆地知识,分不清贺兰山和黄龙府的。

二、岳飞被赵构、秦桧害死后,他的孙子岳珂曾将岳飞生前诗文辑印成书,所谓“八卷鄂王(岳飞死后,宋孝宗时封为鄂王)家集在”,却未有一字说到贺兰山,也无《满江红》词。

三、《满江红》词首次刊于西湖岳墓,是明朝弘治年间,这正是王越于贺兰山大破鞑靼之后。当时王越军中皆歌《满江红》。

当然,《满江红》词究竟是岳飞所作,还是王越托名所作?见仁见智,是专家们的工作。不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转战于宁夏并有威名的王越,是一个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人才,文名也不低。以致于如夏承焘老先生这样当今有名望的文学史家也赞扬道:“王髯御鞑唱刀环,朔漠欢声震两间”!

(写于1986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髯御鞑唱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