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2):上课第一天

第一天的课程应该说是非常轻松的,各种各样的介绍:介绍ThoughtWorks、介绍ThoughtWorks University、介绍ThoughtWorks India、介绍印度的生活,等等。整体而言,印度的生活固然是比较奇怪(对我们这些外来者而言),不过未必很糟糕——尤其是跟中国的小城市比起来。譬如说,每天不请自来的room cleaner确实吓了我一跳,但每天有人帮忙收拾房间还算是件不错的事情。至于说文化差异,其实从北京到闽南的中小城市譬如泉州,又何尝不会碰到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呢?老话说礼多人不怪,凡事小心一点,客气话多说一点,也不会怎么麻烦的。

如果从生意的角度来说,ThoughtWorks其实是一家很普通的公司。10多年前成立,做各种各样的项目,也想过做产品;赚钱,然后扩张,然后花钱,然后cut cost2000年泡沫爆炸的时候也裁人,经济形势回来了又再次扩张;技术从VBForteJ2EE.NET,过程从RUPXP,现在开始关注交互设计和Ruby……总而言之,一家普通美国IT公司的历程。真正让我们与众不同的,在我看来可以用一个词概括:OPEN

ThoughtWorksopen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对内,即便是我们这些新加入的员工也可以了解整个公司的所有运作,所有的项目,钱入钱出,人来人往。对外,我们最终没有成为一家产品公司,我们最好的产品(譬如CruiseControlSelenium)都变成了开源项目,而且在其他很多方面(我知道的像前两年热门的IoC/AOP和近两年热门的Ruby/Rails)我们对开源社群提供着支持与贡献,而且我们经常在世界各地主办一些敏捷大会之类的开发者活动;对客户,我们没有一般公司的产品执著,.NET也好J2EE也好或者别的什么也好,我们总是给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而不是我们方便赚钱的。对自己,我们也没有执著于既有的技术或者方法,我们总是把自己放在风口浪尖上。Xiao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虽然我们的项目采用敏捷方法,但不要给人留下“ThoughtWorks==敏捷”的印象,因为敏捷在未来的几年内可能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而我们更愿意不断探索更新、边际效用更大的东西,而不是守着现有的金饭碗。譬如说,交互设计即将或者正在成为下一个浪潮,ThoughtWorks中国将很快让所有人看到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动作。

除了公司的文化和历史之外,今天比较有意思的是学到了一些培训中的沟通技巧。

1.      自我介绍。以往的模式是每个人一点时间介绍自己,这个模式多少有些老套。一个有趣的办法是让所有人自由pair(不要和自己已经熟悉的人pair),然后在5分钟的自由时间里俩人互相介绍自己;然后在公开发言阶段,每个人介绍自己的pair。我发现这样可以更多地观察到每个人的交流习惯。

2.      头脑风暴。把所有人分成四组,每两组扮演一个stakeholder(譬如“客户”与“ThoughtWorker”),每组在5分钟内部讨论时间里做头脑风暴,然后公开发言时间各组派代表介绍自己这组的想法。两阶段讨论的好处是避免人多嘴杂,分成四组的好处是扮演同一个stakeholder的两个组可以互相补充。

3.      自由讨论。摆6把椅子围一圈,坐上5个人,开聊。中间谁觉得聊够了可以离开,换另一个人进来;别人也可以加入坐上空的那把椅子,这时就必须有个人自觉离开。今天聊的主题是“关于印度”,这种方式至少可以保证不会冷场。

讲老实话印度人的英语真的很难懂……不过直到晚上点菜的时候,貌似已经找到一些规律了。晚上的饭菜贵且难吃(请想象奶酪里加了些许咖喱然后蘸上一点wasabibacon pizza),明天还得继续探寻吃饭的去处……下午遇到几个印度人打篮球的作风很诡异,每个人拿着球就放三分,而且还巨准,不知道这是不是印度的普遍现象(if so,就郁闷了)。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598894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行漫记(2):上课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