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20):地理

  家贼难防,张松法正不遗余力,精心策划的阴谋正在一步步实施。表面上看是他们出卖了刘璋,其实罪魁祸首还是在刘璋这个蠢货身上。
  从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时的争论来看,益州官员和豪强地主明显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张松、法正为首的拥护派,一派是以黄权、王累、严颜、刘巴为代表的反对派。这两派在当时的益州政坛都是身居高位,但是政见迥然不同,说明益州官员和豪强地主的势力已经完全分化。
  究其缘由,问题还是出在刘璋身上。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经提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由于刘焉、刘璋父子在统治益州期间,未能很好的处理益州的内部矛盾、冲突,造成益州地方势力经常与刘焉、刘璋父子发生武装冲突。之前的贾龙势力、之后的赵韪势力都是益州地方势力的代表人物,但都先后与刘焉、刘璋父子反目为仇、刀兵相见。
  这一切都造成了益州地方势力的分化。很明显,张松是这些争斗的见证者。在“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的时代,不难想象张松对刘璋的不满和对心中所谓明君的期望。
虽然表面上看,三贱客有些孤独,但从刘备和刘璋兵戎相见之时有些益州地方势力不战而降的现实判断,张松的想法和后来这些益州地方势力的做法是一致的。
  再回到眼下,刘璋听取了张松的意见,又派法正和孟达领兵四千前往荆州接应刘备。从此后,法正就始终效忠于刘备,一直到死。
  也就是从这以后,法正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他无人可以替代。如果没有他,刘备也就不可能进入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的这段历史也就不存在了。
  可能有人不服,法正的作用真有这么大吗?这地球缺了谁都这样转啊,法正的作用是不是被你人为的放大了呢?
  那我们还是来看看四川的地理吧。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真是这么回事吗?
  四川深藏在大陆的内陆,偏居一隅。北有秦岭,东有大巴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四面关山阻隔,中部是平原、坝子、丘陵、河谷,气候温和,土壤肥 沃,物产丰富。往西、往南是一望无际的大山,向北是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和连绵不绝的戈壁、沙漠,东部虽然是鱼米之乡,但战争不断,灾害频仍。只有四川,既没 有满天黄沙,也很少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有的是满眼的苍翠欲滴,富饶繁华。

  四川又远离西北、北方以放牧为生的游牧民族。那些骁勇异常的铁马金戈,常常对中原大地虎视耽耽。但再勇猛的骁将在横亘绵延的秦岭面前,都会望 蜀兴叹。“得陇望蜀”只是对蜀国有非分的想法而已,要得到蜀国,恐非如得陇那样的容易,真正在付诸行动的时候,斗志也许已丧失了一半。
  由于四面高山似天然围墙,形成天然的屏障,与外界既隔绝又有孔道往来,四川确实是造物主恩赐的一个后花园。有一种说法叫:天下已治蜀未治,恰到好处地说明了四川险恶的地理环境使得外面的皇权势力鞭长莫及,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治理好四川。
  四川盆地远离北方政治中心,很难成为统治者选中的京畿之地。但由于它险要和富庶,又极易被那些欲窥视天下的“野心家”看中。因为在这里可以凭借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而休养生息,积贮力量,以坐等时机。  
  刘备能顺利入川,正好利用了张鲁对刘璋的威胁,利用了刘璋对同宗血亲关系所抱有的天真的幻想。刘璋开关延军,巫峡打开了,夔门打开了,所有的关隘、军事要地都打开了,刘璋张开双臂迎接他的兄弟。所以,如果没有“三贱客”的里应外合,刘备要想生吃刘璋,势比登天。
  而在“三贱客”当中,法正是始终陪伴在刘备身边的,他这个活地图的作用也就更加无可替代。
  但法正毕竟是初来乍到,人家也不可能不加提防,就完全当成自己人使用。于是法正的兵被全部交给孟达率领,留守于荆州,受诸葛亮和关羽节制。而法正则以谋士身份随从入川,同为谋士的还有庞统。
  一回生,二回熟。但此时寸功未立的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还远远不能和诸葛亮、庞统等人相比。
  不过,从此后法正和诸葛亮始终微妙的关系来看,法正和庞统倒是一对绝配。二人珠联璧合,开始辅佐刘备开发大西部。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正(20):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