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也不止一个人问过这个问题。我都回答了:不需要。但是,还是要记录下来。
我们不妨从了解这个系统对于应用程序管理的一些内部机制开始说明原因。
对于Android系统而言,包含”进程”和”服务”。”进程”有正在运行的,也有刚刚离开在后台缓存的。”服务”是一个无界面、长时间运行的应用功能,并且不会轻易被终止。
我们知道,在Android中可以快速通过主页键(home)或者使用返回键(←)逐步离开应用程序。
主页键:
在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任意界面,按下主页键会快速回到手机主屏幕。同时这个应用程序的进程将在后台被暂停并建立缓存,再次启动应用程序时可以方便地返回刚才的界面。(现场被保留)
当然,在你按下主页键回到手机主屏幕时,因设计需要,也有可能会在后台运行一个甚至多个进程和服务,以保证这个应用程序在后台是”活的”。(比如音乐正在播放时)
尽管我们知道了后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进程”与”服务”,但你并不用担心它们会把你的手机拖累。当运行新的应用程序发现内存可能不够用时,系统会自动在后台释放部分缓存在后台的进程,以保障可运行新的应用程序。这是一个智能的、良性的供给体系。
Android系统使用返回键来进行屏幕后退,以及关闭对话框/菜单/屏幕键盘。
对于传统的本地客户端应用程序,每个屏幕可以理解为一个活动(Activity)。通过返回键可以快速回退到当前应用程序的上一个活动,也可以离开当前应用程序打开的新的应用程序的某个活动。
所有的活动呈堆栈结构(一种串行形式的数据结构),正在运行的活动处在最顶端。当你按下返回键,会清除当前活动并恢复上一个活动。如下面的【图1】示例:
【图1】(来源: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fundamentals/tasks-and-back-stack.html )
如果你连续按返回键,活动一个个被抽离,就像剥洋葱一样。
在Android的应用程序里,可以通过”意图(Intent)”功能,在当前应用程序(任务)的某个活动来启动另一个应用程序(任务)的某个活动。
比如下面的【图2】的示例,在”有道词典”主界面单击超链接”意见反馈”打开浏览器访问目标网页:
【图2】
在目标网页界面,你可以使用返回键快速返回刚才的”有道词典”主界面。
而接下来这个例子,体验则是非常糟糕的:
【图3】
请看【图3】,在目标网页想要返回上一个任务需要历经几番周折。一遍又一遍地回退浏览器的浏览历史,甚至还要回到浏览器的起始页,然后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是否要退出。天哪!我快要疯掉了。
Android官方对于多个任务间的活动堆栈处理机制,可以看下面的【图4】来解释:
【图4】(来源: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fundamentals/tasks-and-back-stack.html )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在后台的”任务B”的”活动Y”经由”任务A”的”活动2″的一个按钮抽调到了前台,而随着”任务B”的活动一个个被剥离,最终整个”任务B”被结束了,并且使用返回键又回到了”任务A”的”活动2″。
当然,应用程序可以决定被调用时在哪一个活动就要结束。比如【图4】的”任务B”被”任务A”的”活动 2″抽调到前台后,可以决定在”活动 Y”这里就为终点,而不需让用户经过”活动 Y”的上一层”活动 X”。否则,就会出现像【图3】那样的麻烦,用户被不情愿地经过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其它活动。
返回键实现了调用新任务之后快速返回的便利,而不是只能迂回地回到应用程序列表并找到上一个使用的应用程序再次启动。
当所有活动从堆栈中清除,任务结束。也就是说,在应用程序的主界面按下返回键,应用程序就已经退出了。
除非,这个应用程序设计了后台运行的进程和服务。比如”新浪微博”,即使你在应用程序主界面按下返回键退出了,在”程序管理”>”正在运行”界面上仍然可以看到正在运行的进程和服务。(需通过菜单键切换至”显示当前运行的服务”视图)
正如上面提到的,后台服务是一个无界面、长时间运行的应用功能,并且不会轻易被终止。即便你使用第三方的”任务管理器”来结束进程和服务,也有可能会自动重启进程和服务。(其实可以在”服务”界面找到它并且手动停止服务,只不过没有这个必要性,交给系统自动处理即可。)
至此,我们已经知道Android应用程序为什么不需要手动退出了。因为聪明的系统已经帮助用户做了许多事情,包括退出应用程序以及恢复可用内存。
受限于Android官方对设计规范的态度,Android并没有像iOS那样明文告诉设计者不需要这个不需要那个。Android应用程序的设计模式也因此而”百花齐放”,很难形成较为统一的体验。比如本文提到的需不需要手动退出Android应用程序的话题,如果在iOS中看到屏幕上有退出应用程序的按钮,是一件搞笑的事情。
无论如何,Android也好iOS也罢,用户本来就不需要关注”进程”或”内存管理”、”任务管理”这些东西。用完,离开界面即可,就这么简单!把用户不需要关注的问题抛给用户,无异于”不想让小孩玩火,但是又给他一个打火机。”
设计师们,该做些什么了。改变吧!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既然Android应用程序在后台被挂起暂停了,但是为何开多了应用程序手机还是会变慢呢?
一方面:新运行的应用程序如果需要较大的内存,自然会比较慢。另外,如果手机本身的内存过小且CPU不给力,系统自然会因较频繁地自动结束进程释放缓存而导致手机在某些时候运行比较慢的感觉。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任务管理器”会如此流行,甚至成了”装机必备”。人们用它来快速提前释放缓存以保证运行新应用程序时有足够的内存。当然,随着CPU频率越来越高,内存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手动清除缓存已经慢慢变得不再需要。
另一方面:临时启动的后台服务可能会导致手机变慢。有些应用程序在后台监听到指定的事件会自动启动,比如操作系统本身的”Google服务”,又比如连接USB并且在PC上启动”豌豆荚手机精灵”,手机上的”豌豆荚守护精灵”会自动启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能建议你有选择性的安装应用程序了。聪明的软件需要先进的硬件来支持。
也许你又会问:既然在应用程序主界面用返回键可以直接退出应用程序,可是为什么某Android应用程序(尤其是国内的)要弹出退出确认对话框呢?
往往他们会说是为了防止用户误操作,但完全是多余的考虑,因为有足够的恢复保障。背后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产品人不希望自己的应用程序太容易被用户”退出”,为此给用户增加一道障碍墙。担心误操作,在我看来都是借口。
瞧瞧我们眼前的PC软件吧!单击窗口右上角的 X 图标后,也有不少软件在干同样的事情呢。
毫不客气地说,这是典型的把责任推卸给用户的做法。似乎在警告用户:”真的要退出了?确定的话我就不管你了!”
我们应该尽可能少使用对话框,提供必要的容错支持。允许用户犯错,并给予恢复的机会。比如你可以允许用户在按下返回键离开应用程序后还能再次返回现场。这在很多优秀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上均有体现,比如Twitter、米聊……
当然,沉浸式的应用程序除外。比如影片正在播放或者游戏正在进行的画面,应当尽可能地不要让用户犯错被退出。沉浸式的应用程序应当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保障,因为游戏或影片进行到一半被退出往往是无法返回现场的。
最后,补充说明:本文所说的”退出”是指退出应用程序,而不是指退出帐户的登录状态。如果你的应用程序是需要用户使用帐号密码登录的,那么提供”退出登录”(或叫”注销”)的功能,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