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死无大事

   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公司里同事们闲谈到过去伟大的科学家们。其中谈到了牛顿,我的一位同事十分不推崇牛顿人品,也不理解为什么他会走向了宗教的道路,没有必要带入历史角色。我认为牛顿一生都在追求和思考这个世界是什么,人类是什么。而哲学,这个牛顿一生都在探索的东西,它产生了经典力学,微积分,等等伟大的理论,至今还影响人类社会。但对于牛顿来讲,这些都只是副产品。虽着年岁的提高,牛顿越来越失望;所以他意识到,人终有一死,面对这个宇宙的浩瀚,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和短暂,所以他强迫自己另辟蹊径,尝试能否够通过宗教的手段来阐释世界究竟是什么。

   宗教也是一种哲学,用于尝试着去发现自己追求的目标答案。由于寿命的局限,牛顿实际上也是很痛苦地放弃了生命终结之强,为了给自己的圆满大幅度加入牛顿无限生命。他会在自然道路上走得更远,我认为他是英雄,很悲壮。爱因斯坦23岁写出了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其之后终生追求的统一场论和广义相对论至今被人们认为可能是玄学,并没有突破性进展,因此他也走上了用上帝来解决的道路。牛顿和爱因斯坦眼里的上帝就是大自然,爱因斯坦也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必然有联系,上帝不是在掷骰子。他也为自己的道路付出了终生的努力。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光电效应,不是相对论,荣誉对于曾经拒绝当总统的人而言又算的上什么呢?内心的安定和解脱、灵魂的安顿,才是大喜乐。

   我把一种程序“生存”程序,看生命力有多强,有的只用了一次,有的用了几个月,有的可能会持续几年,但是早晚会被丢弃。作为程序的作者,我们总是希望尽量延长程序的生命,这样的缔造性工程,不但是对自己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于人生循循环环周而复始的映射。

   秦皇汉武,如果学习一点唯物主义,不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仙问道上,又能做出怎样的雄才伟业。人的瓶颈是自己,切勿好逸恶劳。


你可能感兴趣的:(除死无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