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一个冲动,入手了IE800,8月10日到货,至今每天坚持8-10小时以上煲机,约莫有80个小时的光景(粗略的估算),在此补上微开箱,和这80个小时内煲机过程中,IE800的听感变化,最后分享一下烧耳塞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IE800开盒的第一感觉是精致,尤其是拎出那两只陶瓷塞子,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这种感觉会一路伴随着你拿出盒子内的每一件物品,耳塞盒,打开后会看到一块made in gereman的铭牌,铭牌上,印有这副耳塞专属的S/N,一种专属的感觉。
不过当你把盒子里的东西都掏出来,就会有种寒酸的感觉。以他的价钱来说,盒子里的内容对比其他品牌的豪华旗舰产品来说,确实少了些,当时我想:好吧好吧,也许人家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耳塞上了,外设其实是浮云。
当你抱着这种心态,将耳塞插上你心爱的前端设备,准备一享豪华旗舰动圈带来的听感时,可能将会带给你第二个失望。IE800初听的感觉,并不算不太动人,解析是有的,但女声爆齿音刺破严重,声场偏弱,人声远、空灵,若隐若现的。在最初的这1个小时里,IE800的表现就像是一个将死之人,随时都要断气。这种感觉真的不好,所以我果断的上网验证森海耳机真伪的方法。
不过由于是高端产品,对于这方面的资讯会比较少,加上我的IE800并不是国行的,所以没法在森海的中国网站验证,不过一通折腾,也总结了一些验货的心得,主要有几点:
1. 森海的包装盒底部有两个胶纸粘合,这种胶纸如果撕扯的话,是会把包装盒撕破的。当然有高级手法,就是用风筒的热风吹融,不过这种方法,会 导致两种情况,手法粗糙的,会留下溶胶的现象,这种细心点,都能看得出来,手法细腻的,会导致这个胶纸的胶力弱化,那么你撕下胶纸时,将不会撕破盒子,也很明显,这是很值得注意地方。
3. 森海英文网站注册你的产品,这个步骤可以为你验证耳塞盒上面的S/N码是否有效。网址:http://en-de.sennheiser.com/service-support/services/register-your-product,具体操作就不介绍了。但是奉劝大家,没事别拿自己的S/N码出来晒,中国的山塞本事太过高强,你懂的(今天才见识了山寨的IE80)。这一步完成后,你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是森海发出的2年内保修的确认函,并会要求你保留好该邮件,以作将来保修的凭证。
好吧,微开箱到此结束,货也验证过了,接下来是漫长的煲机体验。
首先我的前端设备是AK100,当初是因为入手了UE900,遍寻不着能驱动好UE900的前端,最后发现AK100不错而入的。这过程里,试过一些国砖,七彩虹的C4、学林960,也蹭朋友的IPC直推,效果都一般,不是解析不到位,就是低频糊得一塌糊涂。
不过UE900整体来说,并没有发挥出TF10/15的优良传统(毕竟他是罗技收购UE以后推出的新产品),能感觉到UE900尝试改善TF10/15中频不足的问题——额外增加了一个中频单元,我当初也是冲着这个中频单元去的。但是TF10/15本身好的地方,他却没能坚持下来,比如低频的质感,声场的开阔,都丢了,而且UE900整体表现还是偏冷、锐利。这种低频不足,声场又一般,而且还冷的感觉,结合了那中频单元,真的让我听得五味杂陈,已经完全失去了音乐、歌曲的美感。
中间过程中,我订购了福徕斯的圈铁定制,也收到了他们的公模试听,那一个动圈单元,让我忽然有种顿悟的感觉。整体来说,福徕斯圈铁定制,是一个很巧妙的结合,高解析的高中频单元,结合暖的动圈单元,烘托出一种很好的听感。缺点,是有的,但这种听感很讨好耳朵,结合福徕斯本身背景来说,似乎更好的诠释了,这才是更好的TF10/15延续者。
就是在被福徕斯的动圈的启发下,我一个冲动,就入了IE800。
书接上文,话说在经历了1个小时的郁闷期,IE800听感开始有缓过气来的感觉。首先,大多数人评测中提到的,IE800的声音是很轻巧的送到你耳朵里的这种感觉,有了,好像生怕会刺激到你的耳朵。其次是低频的深度、力度表现出来了,那些低频的节奏点,就好象敲在你的心上,而不是简单的表现为一个声音。再者,泛音的表现,弦类乐曲,入吉他、大小提琴,或者是某些女声的尾音,表现的特别突出。不过整体来说,还是人声远、空灵,这时候的感觉是很迷幻,按说上述的细节,已经是一个好塞子的表现,不过作为“王者”,还是让人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最初的3天里,我一直坚持着用20% - 30%的音量来煲,而且每隔4、5个小时,就会停半个小时,然后再继续。选用的音乐是网上流传那张惠威试音碟,主要贪图他里面各种特点的音乐都有。在这个过程里,听感的变化主要是上述的三个方面逐渐的强化,尤其比如听王菲、童丽这种,女声的尾音显得特别长、油,这是过往动铁里听不出来的声音。而听MJ的歌,那怎生一个爽字了得。所以上述的听感,也并不是说再第一个小时过后就能明显感受到,是渐进的加强,大家不要吐我。
大概在30小时左右,声场开始慢慢体现出来,刚开始不算很开阔,但是已经有那种不再简单只是两只塞子将声音送入耳朵的感觉,而是隐然觉得,在脑后形成了一个发声区域,音乐由这个发声区域里发出,并且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抽象的空间区域,声音在这个区域里面表现出前后左右高低。这时期表现交响乐的效果还不明显,但是流行音乐里面的,如MJ,明显感觉声音从左到右,有时候MJ会在上前方妖里妖气的吼一嗓子,然后在两边又有别的声音响起,各种音效简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衔接。不过声明一点,这里描写的听感其实混杂了之后在50-60小时的听感进去了。在30小时左右,这种音场的感觉不算强烈,但是因为比较初听时的感受,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特别拿出来写。而人声的问题,这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改善,爆齿音刺破也依旧严重。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挑选了一些单乐器演奏、清唱类的音乐和歌曲,用40%的音量煲,比如李润珉、July、贝多芬节选钢琴演奏、童丽、王菲什么的。大概到50小时左右,爆齿音刺破的问题,基本消除,不过 人声始终比较起伴奏、背景音来说,还是显得有些远,不够大声——似乎不在同一量上。
在50小时以后,其实IE800的“王者”风范(某门户网的措辞,别黑我)基本能展现出来,不过人声量小的问题一直让我很头疼。于是我插上电脑的03 US,看看是不是前端AK100的问题。最初的体验和AK100无异,细致的去比较,03 US比AK100的人声量略大,但总体感觉还是很迷幻。因为接上电脑了,我就懒的再开AK100了,从此到80小时左右,一直都用03 US煲。也是每4、5个小时,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煲。
这两天(80小时后),插回AK100,再听,哎,感受又不同了,最大的不同,不在于人声量变大了,而在于音场的完善,人声和伴奏、背景音都有各自比较鲜明的发声位,人声也有了明确的定位,相对的显得人声量似乎大了。同时,人声里的强弱转换更加明显,非常能表现出演唱者的感情(或者说是演唱者想表现出的感情),这让原来都听腻的一些情爱的流行歌,忽然间有了一种别样的感受。IE800所表现的,不同于监听耳机,监听耳机,能听出一些演唱者发声的特点,如“啊”、“哦”音不同带来不同的腔体振动。最起码我在IE800里,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听到这些特征。IE800表现的,是人声强弱的转换,吐词的气息变化。正式因为缺少了振动的细节,于是让你似乎感受到歌者在歌声中叹息、沮丧或抽噎。而且也由于音场的越发完善,很多歌曲的配乐、伴奏、音效,非常好听,细节特别多。
好吧,再次声明一下,这个具体的多少小时,我真没有细致到每过多少小时,就记录下听感,只是在我经历了这10来天的煲机过程,听感变化的总结,具体时间定位是不是准确,请不要和我计较得太细致,我肯定词穷。而且这个描述,一定被最终(就是目前)的听感所覆盖,然后结合这个听感的过程,再进行抽离,并做文字加工,准确度一定会打折扣。小弟烧耳塞,也只有2年的光景,也纯粹只是迷恋于听感,对硬件、专业术语所知甚少(因为在写这篇文章过程中,我又刻意的去搜索看了一下别人写的听感,人家写的很专业,我只能简单描述一些听到的感觉,很粗鄙,不要笑我),关于一路过来的发烧,后面我会做个小总结。
IE800让我找到退烧的节奏,不过看过那么多评测,似乎很少有人说到他的缺点。
1. 听诊器效应,IE800特别严重,比TF15尤甚,碰到线、走路、线和衣服摩擦、风吹都有,基本上走路是听不了的。在家也必须静静的保持同一姿势坐、躺着听。我看到有网友说可以绕耳佩戴,不过我发现鄙人头比较大,那个分线部分卡着下巴,继续摩擦发声。目前测试,最好是用线夹,不过森海IE8线夹要卡线,心痛,仍在寻觅不伤线材的线夹。
2. 两陶瓷塞,真心脆,要特别特别细心呵护。
3. 耳塞盒,绕线的方式很粗鲁,如果要让插头正好插在右边的洞上,得稍微用力的绕线,不喜欢这样强迫性的绕线,得另买耳塞盒。
我买的第一只比较好的耳塞,是2010年一个同事(这个同事后来在我的发烧路上,给过无数多的指点与帮助,还有蹭听,暂且称他为Z吧)介绍之下,买的Sony E888LP,当时完全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上千上万元的耳塞、耳机(甚至连耳机和耳塞都分不清),当时已经觉得很贵了,200多一只耳塞,Z只是淡淡地说道,入门,不错哦!入门,是个什么概念。
好吧,现在想来,入门是Z用得比较缓和的词。真正意义上的入门,是半年后,一个冲动,自己去挑选的ES7,不过现在想来,当时店家是耍了点手法,试听的ES7换了线,而且是一部Discman试听的。我深深的记得,那种声场的感觉。然后果断买了,然后就是一段的懊恼,为啥和在店家那里的试听感受完全不同呢?当时我并不知道发烧到会换线的概念,是后来慢慢懂了,回想当时的细节,才知道被店家的手法遮蔽了——也许店家在等待我提出换线的要求吧。ES7是中间凹的特点,低频也算不上特别有深度,只是女声特别好听,特别毒。
在若干月后,某次出差路上,老板(HK人)听说我喜欢听歌,送了我一副UE的动铁,UE sf4,这对塞子精致、有解析、还降噪,当时深深的打动了我(也算是对ES7听感某个方面上的一种延续吧)。不过也许,它服役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在我手里没多长时间便残了右腿(右边不响了)。于是我逛遍广州各大电脑城,终于找到一家叫做禾讯耳机(十年耳机馆,我没有打广告啊),可以任你试听,因为对UE动铁的喜爱,当时店家推荐了TF10,当时我试听的也明明是TF10,而且我试了很多天,不过最终买的时候,店家推荐我买了TF15,说中频好些。不过事实上,从最终的结果来说,TF15的中频是好很多,于是我对禾讯有了好感,也办了那里的会员。
TF15陪伴了我很长的时间,事实上,即便今天重新拿出TF15来听,我依然觉得很好,最起码我个人喜欢这种听感。中途,Z推荐我买了Sony的A864。
就这么一直到今年,UE发新品,UE900,入手,发现A864完全不行 ,换前端,然后又发现UE900不行——今年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在烧,也蹭听了Z的IPC+PHA1,SE535ltd,EXK,MDR1,加上试听了福徕斯的圈铁定制,总结这1年多的动铁听感,我忽然明白,动铁的这种冷、锐、略涩的感觉,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听感,我更喜欢有声场、能表现出暖色且解析高的特点。
在烧的过程里,我也曾去试听过各个品牌的耳机,从实在的角度说,同等价位上,耳机的表现要比耳塞要略好,毕竟你要在耳塞的单元表现出更多东西,肯定需要更高的技术和价钱。但我实在接受不了大热天脑袋上还挂个大耳机,贴耳部分还是皮,书包里揣个国砖,拿出来操作,oh god,还是非地球人体验,抑或每当我掏出前端选歌的时候,然后还附带底下连着个耳放,我是准备拍谁吗?
在这里奉劝诸位,初烧和准备烧的朋友,最起码,搞清楚,耳机和耳塞的区别,其次能分得清动铁和动圈风格上的区别,然后,能蹭就多蹭,有地方试听,一定要多试听,反正试听不要钱,试听最好用自己熟悉的设备和熟悉的音乐听。我过去有个习惯,买电子产品,总看评测,不过今年下来,我忽然发现,其实各种评测都很片面,很多都有广告、炒作的嫌疑,自己听到的才是最实际的。
最后上个全家福(TF15/UE900/IE800),早期的耳塞和耳机存箱底了,懒的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