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风险规划
对于一个项目的管理来说,最烦琐的应该各种各样的沟通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而最困难的,应该就是风险的规划和控制了。
对具备某特定行业相当丰富知识或经验的项目经理来说,某些风险可能显而易见,凭直觉就能够一下子判断出来;而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可能又是非常困惑的。对孙乙来说同样有这个问题。他清楚的知道这个困难的存在,所以也告诫自己:要尽自己可能的去挖掘那些存在的风险,并尽所能的去积极的应对它们。
首先,孙乙打算先设置一个风险管理的游戏规则;然后,按照这些规则和方法,找到所有可能的风险,并按照接受的规则,确定下来要纳入管理的风险列表,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工作安排等等。这样,风险规划就算有个基本结果了。
首先,是确定游戏规则。游戏规则的内容,包括:风险的来源,风险的量化指标,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纳入管理的标准等等。对于风险的来源,孙乙罗列了如下几条:
1、风险检查表;
2、项目组八大罗汉的建议;
3、客户钱甲、四大金刚的建议;
4、李丁、赵丙的建议;
5、其它行业专家的建议;
同时,对于风险的含义,孙乙认为应该既包括消极的风险(就是发生后将会出现损失的风险)和消极的风险(就是发生后会给项目带来利益)。
对于风险的量化指标,孙乙简单的确定了两个: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对于发生概率,按照百分比来表达。对于影响程度,按照5分制来表达,分数越高影响越大。然后,根据这两个的乘积,计算出风险系数并排序。
风险评估的方法,孙于确定在Delphi法的基础上,辅以外地的电话沟通,最后再通过正式的评审会议。
风险纳入管理的标准,按照风险系数的从大到小排序,孙乙将风险分为三大类:需应对风险,潜在需应对风险,暂不考虑风险。对于需要应对的风险,孙乙认为应该控制在3~5个(同时应对太多的风险,是不明智的做法,应该集中资源解决重点问题),潜在需应对风险不超过5~7个,而所有被识别出来的其它风险作为暂不考虑风险。
风险再识别的频率,固定为不超过2周,并在每个项目里程碑都重新识别。通过不断的重新识别和实时监控(比如,某个需应对风险关闭,则从潜在需应对风险中“提拔”一个出来),不断的实时调整上述三类风险的内容。
风险管理情况的汇报,通过项目周报的方式,与项目周报一同汇报。并在必要时和相关利害关系人沟通(因为有些时候,某个利害关系人是难以接受某个风险的发生的,或者难以接受为某个风险投入相约的资源,所以需要大量的沟通)。
根据这些规则和风险,孙乙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给出了三个风险管理表格(分别对应于需应对、潜在需应对、暂不考虑三类)。这三个表格,包括这么几列:编号、名称、发生概率、影响程度、风险系数。对于需应对风险,经过广泛的沟通讨论,孙乙确定下来应对的方式(规避、减轻、或接受等),和相应的应对责任人,时间限制等等。
对于需通过规避或减轻方式来应对的风险,孙乙发现,需要在项目计划project文档中,将这些应对的措施落实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并同其它诸如设备安装等任务一样,安排相应的资源、进度计划等,认真的管理起来,才能真正将风险控制落到实处。
同时,孙乙还发现:既然需应对的风险内容可能会定期发生变化,那么项目计划project文档中对应的这一部分工作内容就在实时的发生调整(增加或减少),不像其它工作任务,实际上一开始就是基本框定下来的。这也说明:考虑到风险管理,项目资源和预算是要做一定比例的预留的。也就是要给项目设置一个“风险预算”的比例或额度,而这部分预算,也应该纳入整个项目成本来考虑。这就好比做生意,在计算其可能收益时,必须将可能的风险率考虑在内。
发现了这一点,孙乙及时和李丁进行了相应的沟通。结果李丁告诉孙乙,实际上公司在设置项目管理制度时,是有风险预算规定的。根据两人讨论的结果,考虑本项目的实际难度,将本项目的风险预算设置在公司同类项目的偏高值――15%~25%左右。
(六)规划评审
经过2周左右的辛苦工作,在完成了所有的这些规划,并编写了相应的文档之后,孙乙基本完成了项目规划的内容了(实际上,还有一些其它的内容,限于篇幅,再考虑它们并不是本项目的重点,就不介绍了)。
孙乙知道,光凭自己和项目组,虽然已经做了相对非常细致的工作,项目规划仍然不是完整的。因为对于这么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项目来说,缺乏了技术性质的评审,以及甲乙双方管理层的认可,项目计划的执行会有很大难度。
为此,孙乙再次和李丁、钱甲、赵丙等沟通,为项目规划的内容安排了一次评审会。在这个会议上,孙乙邀请了钱甲、赵丙、甲乙双方的四大金刚/八大罗汉、甲乙双方的相关涉及部门领导、甲乙双方的高层代表郑贵、王富等。并邀请李丁来负责主持这个“计划评审会”(为了符合大家的习惯,还是叫计划评审会比较容易接受)。
在计划评审会期间,局方提了不少相对激烈而认真的问题,孙乙也都一一尽心应答或说明,并记录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或争议。但是总体来说,郑贵、王富两位老总对于项目规划的工作还算基本满意。最后达成的结论是:在会议最终确定下来的争议或问题得到解决并得到赵丙、李丁二位的认可后,项目按计划开展。
三、项目执行与监控
(一)团队建设与激励
对于孙乙来说,当前最紧急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赶快落实人员的到位,也就是前面所谓的人员配备计划的落实执行。
为了确保人员按照计划到位,并且到位人员的素质能够满足项目要求,孙乙积极的和各部门直线经理进行了相当大工作量的沟通。由于一方面,在孙乙制定人员配备计划之处,就将人员的配备计划交给各部门经理去预先考虑,并且也通过公司内部的相关正式的沟通会议让各部门经理正式确认了这些需求,再加上项目组已经进入的八大罗汉的共同努力(这些罗汉们也都来自各自的部门,他们和自己的部门经理沟通更加容易,而且也更加有说服力),基本上来说,人员起初的到位情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但是,随着项目的逐步开展,孙乙发现,某些模块的人员到位出现问题。有的是原先计划到本项目的人员被领导抽调到其它项目,有的是原先计划的人手不足需要再补充,而有的是到位的人员不是原来计划的素质能力要求。
为此,孙乙和各方面人物(从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门、到公司高层领导)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包括“坑蒙拐骗”、“求爷爷告奶奶”、“恐吓”等等的办法,总之是“不择手段”的尽最大的努力和积极性去争取人力资源。最后,大部分的人员都“基本”得到了“大致”的满足,包括按时到位、招聘补充、延迟到位等等的方式。
对于某些实在无法按计划到位的人员,孙乙只好项目内部解决――通过和某些罗汉的讨论,将工作安排进行调整,或部分下降质量,或部分调整工作量,或通过进一步细化任务分解、调整任务顺序并更加细致的跟踪实际进展等。当然,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成本。而孙乙只能认为自己每天多劳动几个小时反正也不值钱只能认了(唉,谁叫自己命苦,做项目经理)。
在这个过程中,孙乙感觉到:作为项目经理,在真正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为达到目的,几乎是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需要将一切所有可能找到的方式方法,都转化为完成目标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项目经理的思维习惯有点和销售类似。所以说:具备适当的销售心理和素质,对于项目经理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光有了团队还不行,孙乙还发现,随着项目的进展,项目组明显表现出一种“疲沓”的现象。这可不是好事情。很显然,项目组的整体工作效率,在项目启动之处的那段激情过后,已经在不断的下降!
另一方面,孙乙还发现,对于在项目中不断出现的需要合作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人之间不断的相互抱怨,而不是积极的沟通解决。
也就是说:孙乙必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团队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孙乙找了很多方法。诸如:
1)对各个小组,要求其组长在总体里程碑计划的基础上,分解出更小的里程碑计划,并尽可能的将各个里程碑落实到具体的1~2人身上,让他们明确自己“量化”、“小步骤”的工作目标,并采取更加严格的项目任务绩效考核和检查机制(这实际上又是在增加管理成本),来促使项目组所有人“更加清醒”的工作。
2)对于表现良好的员工,适当的给予可见的奖励――但这种奖励必须是能够兑现的,在公司制度范围内的;而对于表现有所欠缺的员工,适当的进行一些刺激――但这种不能是损害短期利益的(如薪水等),要是足够委婉而有鼓励作用的。
3)向领导李丁汇报,给大家一定的团队性鼓励,如申请公司制度外的旅游活动等。
4)根据公司工会的制度,充分利用它,由周武两位MM出马,组织大家进行体育活动等,并和局方的人员共同参加,以促进大家相互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凝聚力。
5)孙乙自己和八大罗汉打成一片,经常和大家一起喝酒;而八大罗汉依次类推,也同意孙乙提出的建议,经常性在熬夜后请自己小组的兄弟消夜,或者周末喝酒打牌等。当然,也包括一次孙乙“无意识”的和某些正在聚会的“民间组织”偶遇,然后和大家海阔天空一把,顺便发表点自己对项目中某些任务成效的优劣判断,并引起伙计们一定程度的共鸣,进而影响他们后面的实际工作态度。
6)给项目组过生日的同事开生日party。孙乙发现:尤其是给美女或者项目组的活跃分子过生日,会引起更多的关注。
7)。。。。。多得很啦,要去想。。。。。。
关于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可以说是项目管理中最具备挑战性的责任,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必然是一个好的团队建设者,否则只能空谈项目管理。建议有兴趣的兄弟,去看看那本真正的《最后期限》(Tom Demarco,UML China译)。它里面有个观点,非常值得借鉴:
优质管理的四大要素:
1、选择正确的人;
2、为他们分配正确的工作;
3、保持他们的积极性;
4、帮助团队凝聚起来并保持团队的积极性;
(其它一切都只是文案!!!)
(二)执行跟踪与对外沟通
一方面,作为项目经理,孙乙必须要对自己项目的”脉络“把握的非常清楚,清晰的知道项目范围内各方面的工作都进展到什么状况,有哪些问题,需要做哪些决策,等等。
另一方面,孙乙要每周写项目周报,将其发送给所有相关的利害相关者,并和他们做一定的沟通。为了更加准确的描述项目进展状况,以及准确的判断需要那方面的利害相关者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孙乙也必须”真正的“把握自己项目的所有神经的跳动。
为此,孙乙知道自己必须建立一套工作机制,一套作为常规性”运营“手段的机制,来保证这两个目标的实现。
首先,为了准确的收集项目各模块的实际进展状况。孙乙为项目组建立了周五下午开项目例会的制度,要求所有模块组长(八大罗汉)和相关核心技术骨干参加。
在项目例会上,有一个简单的议程,就是先各个小组将自己本周的工作进展情况、问题、建议做一个汇报,然后孙乙提出一些重点讨论的问题或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说一下并给出一个初步结论,最终确定下来待解决问题列表全体确认完成。
在例会之后,孙乙会和各小组长具体沟通其小组详细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那个project计划为依据。当然,这个project进度计划,要能够详细到每个小组所有人每周的工作任务,并且有明确的成果物完成标准。沟通确认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每个详细任务的实际完成状况,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做适当的调整――既可能是进度也可能是任务内容。这样,在调整后,就形成了下周每个小组的工作计划。
通过这种方式,孙乙和八大罗汉形成了一种常规的工作方式:
1)每周五睡觉前将本周工作”盘点“完;
2)孙乙汇总完成后,统筹考虑,对下周每个小组的工作给出具体的完成要求;
3)每周一上午一上班,孙乙将本周经过调整后的各小组任务完成要求发给各小组长确认,他们可以在周一下午下班前提出反馈,否则任务没有问题。
当然,孙乙和各小组沟通的文档,还是那个MS project文档。所以需要大家都熟悉使用MS Project的啦。还有一点值得提的,就是八大罗汉和孙乙所沟通确认的内容,孙乙也基本上都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按照他们的描述,各项任务实际上已经进展到什么真实的状态――虽然有时候孙乙对于具体的技术业务细节可能不是很懂,但他会不懈努力的去向罗汉们请教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对于项目的执行跟踪来说,项目经理具备相应领域的技术业务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他真的不懂,也一定要通过学习弄懂!
其次,除了周五忙于例会和周报编制、周一忙于各组任务确认和对外沟通以外,孙乙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必须考虑这么两个问题:
1、到今天这个状况,当前项目最重要的3个工作是什么?
2、今天,需要我通过协调来解决的最重要的3个问题是什么?比如,今天有某两个模块的接口歧义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将影响项目整体进度。
思考清楚了这两个问题,孙乙就要求自己必须当天将发现的3个最重要问题落实下来,并用一个简单的项目问题跟踪列表持续不断的跟踪直到它们彻底得到解决。
忙于这种性质的协调工作,每天至少消耗孙乙2~3小时以上。
最后,对于项目组内部经常发生的一些比较令人困惑的问题(一般来说,IT项目往往会遇到一些需要摸索的东西),如果不是非常具备技术性,相反基本上是仅仅考虑这个问题到底该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和确定什么样的工作标准才能执行好它,孙乙会适当的让自己”亲手“体验一下这种性质的工作。比如:由于某个软件组件要经常进行新版本发布,那么,是应该安排一个专职人员每天晚上单独针对所有引用这个组件的模块重新联编,以确认软件的接口没有被破坏?还是采用某种代码审查制度来确保?对于这种工作,孙乙一直认为自己应该亲身体验一下――当然,不是自己一个人搞定,而是临时找几个相关的工程师,大家一起来探索一下。
由于一般来说,这种性质的工作,难以一下子在项目之处都能够预见得到――技术上也是做不到的。所以,这种工作往往没有明确的责任小组,所以需要孙乙自己临时组织相应的人员进行研究。
通过这三种类型的执行跟踪手段,孙乙应该说已经相当准确的把握了整个项目的“脉络”。这种情况下,孙乙所写出来的项目周报,当然能够相当准确的反映实际状况,而且能够抓住重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推动项目组高效的工作。
诚然,要做到这一点,还是要得益于孙乙具备相当丰富的领域技术和业务背景(这里是BOSS)。
在项目对外和各方面利害相关者的沟通方面,孙乙至少每1、2都会和钱甲做一次口头的沟通,至少每周向李丁、赵丙做一次基于周报的汇报沟通。当然,和甲乙双方的其它部门的相关领导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孙乙基本上是每1、2周找一个可能需要配合的部门做一次当面或电话方式的沟通。
(三)范围和质量控制
BOSS工程的范围控制,一向都是非常玄妙的。无论从前期的售前技术方案,到项目启动后各方面领导所大谈特谈的各种希望,还是乙方厂商为了赢得合同所做的各类夸大其词的承诺,等等的这些前提都使得售后的项目工程目标变得那么“虚无缥缈”,或者说“雾里看花”。
但从严格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角度来说,为了使得项目在合理的进度时间内、完成合理的工作内容、达到合理的目标,都必须进行适当的范围控制。否则项目的成功永远都只是一个梦想,而不会真的到来。
S公司和孙乙碰到的T省BOSS工程当然也不例外。
其实,无论甲方乙方,无论钱甲还是孙乙,无论赵丙还是李丁,甚至包括郑贵和王富,心里都非常清楚,很多所谓的项目目标都只是说说的,或者说充其量是一种拿出来”冠冕堂皇“的政治口号。而真正的目标,一般在大家的心里,或者说在手里――能够通过手来实现的那些目标。
哈哈,这就是大部分目前国内厂商所面临的BOSS市场环境,也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东西,而且乙方还不能表示太多的异议。孙乙虽然感觉很无奈,但对于项目能够实现目标――让领导满意,这才是项目真正的目标――还是有信心的。
当然,这里面包括一些适当的工作技巧,也需要在一个特别的方面付出特别的努力――沟通。
所谓的工作技巧,其实已经是公开的秘密:BOSS工程一般分割接、初验、终验三大主要阶段。很多需求和希望,应该说应该是项目终验时所应该达到的目标。所以,我们可以将项目目标按照实际的工作状况分为割接时实现、初验时实现和终验时实现这三种类型。但凡由于割接工期紧张,实在来不及在割接前实现的,就尽可能推到割接后――当然,努力在初验前――完成;系统割接后,就有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用来实现那些曾经承诺的东西。而对于这些曾经承诺的东西,往往一部分是的确实现了,而有的却由于甲方环境的变化或者领导的更替而取消了,有的被转化为其他的需求,甚至有一部分压根就凭空消失了。况且,最后还有一个终验呢!即使初验来不及完成,也可以作为“初验遗留问题”在初验后、终验后再解决嘛!
况且,即使真的是有初验、终验期间不得不做的工作量狂大的需求,乙方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割接成功带来的“政治效应”,争取通过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取其他合同来“补偿”这一部分损失。
可能有的DX会说,这样做的乙方,也太不地道了吧?可是,如果不这么做,乙方――尤其是这些国内的、没有太多“权威发言权”的厂商又如何生存?要知道,甲乙双方原来的合同条款就是非常模糊而含混不清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大部分BOSS合同都要求“必须完全符合BOSS规范”。而这些所谓的规范,往往是由很多言辞含混、界限模糊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大而全,如果真的要全部100%满足,恐怕就意味着要满足甲方无止境的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这样的话,乙方还如何生存?要知道一个项目的合同额是有限的,乙方企业的投入也必然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