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之旅(5)--- sprint2 summary

采用敏捷开发感觉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三个星期一转眼又过去了,日历从2012转到了2013,我们的项目在新的一轮迭代之后,也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之所以用“丰富多彩”这个词完全是为了体现在这个sprint中我们出来了IOS版本:背后的各种磕磕绊绊。IOS上依赖的一些lib文件是另一个城市的site维护的,很不幸拥抱变化的scrum模式遇上了跨site的交流不畅,具体过程实在是不想回顾了,总之这个sprint结束那天,我从电话里分明听出了另一个site的女程序员略带火气的建议:“有什么改变要让我们及时知道”。可问题是我们这边变了又变,到了demo展示前一天晚上才定下来workflow,再及时告知也晚了。我认为这种现象勉强算是敏捷开发的弊端吧,交流成本过高的体现。不可能避免跨site的交流,也就是很难做到大家随时的交流,这种情况下,没有严谨的完善的设计的缺陷就体现出来了,大家都喊着事先定好接口,划分清楚责任,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做着做着以前定好的东西就变了,而且大多改变是在两三个人的临时讨论之下完成的,讨论达成一致,回去改改代码完事,没有记录,没有总结,看起来简洁灵活,可是许多这样定下来的东西,过不两天,又会提出修改,甚至几天以后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了,改了它更无所谓,相当令人郁闷的现象。或许每次讨论需要强制做些会议记录,可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我从来不认为设计是可以轻率的定下来的,传统的开发模式的优势就是做好充分的设计,这一点在敏捷开发模式下略显薄弱,我想相对近期的设计还是要做的,比如一个完整sprint的设计要先做掉,而且要详细做,做完要出正式的不可轻易变更的文档。

当然了,并不是只有问题,也有不少的收获。出来了具体的架构,至少现在看是没有问题的,结合第一个component也证实了这种模式的适用性;各种平台下的编译也进入了正常轨道;unit test 也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大家更热情的进行ut;跨平台的第三方动用库也通过修改适用了起来。总之,这个feature算是把整个项目的底子打正了吧,其中也存遗留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不过应该不会造成太大的block了。

明天又是新的一个sprint , 坚持最后三个周,迎接春节假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Sc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