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反模式》读后感

年前买了这本书,在家没事看看,二百多页,没几天就看完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所谓专家,就是在一个很小的领域里把所有错误都犯过了的人”。可以看出来作者自己确实犯了很多很多错误,所以书里谈论的问题是实际应用中遇到的真问题,只这一点,我觉得买这本书值了。

其他优点就不说了,没那个谈一件事之前先来一大段吹捧的习惯,技术人,就事论事吧。

整本书看到的核心内容我觉得就是一点,提醒读者关系数据库的核心——“关系”二字。在思考具体应用的设计时,不要忘了关系数据库理论要面对的那些基本问题,为什么会有一范式、二范式、三范式、BC范式,面对的问题是什么。

但在我这些年的工作中,碰到的更多的情况是一 二范式大部分情况下会遵循,三范式就不一定了,是很不一定了。因为你不能单纯的就数据讨论数据,更多情况需要把这个放到一整套系统中就可用性、灵活性来考虑的。很多时候为了减轻某张表过大的访问压力,需要在别的表中存放冗余数据。

再拿最吸引我的第3章“单纯的树”这节举个例子,作者最终给出的比较好的解决方案“闭包表”确实很不错,但如果考虑另外的变量的话,实际情况就不一样了。该方案有个缺陷,即在中间的树关系表中最终将会产生大量数据,如果一个几千上万的原始数据,对应的关系表数据还是可以承受的,但放大到十万、百万呢,树层次有个四五层的话数据量将会多大?

对于作者不断强调的“关系”概念,我也有点保留,如果是做项目,或对已有系统的优化,很多人愿意在数据库的这些上面下功夫去探索。如果是做产品,或者是想要做产品,即便不做产品,原处的系统设计肯定都会弱化数据库的关系这个概念,仅仅把它当成一个存储层,应用的实际表现,如数据一致性等不可能首先依赖于数据库的设计,更多的是在程序中首先保证这一点。

 

这里无意贬低给出的方案的真实应用价值,而是提醒更多读者,从数据库设计角度考虑问题,书里给出的答案很不错,但真实应用不允许你只站在这个层次,第一位的是,你设计出来的东西的最终表现能否让客户接受。还是那句话,要综合考虑酷

你可能感兴趣的:(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