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1架构基本理解

 

0 出现原因:

 

业务场景:在1T数据中,找最小值


a) 集中式处理方式:

不断从硬盘加载部分数据放在机器内存中处理,然后丢弃内存数据,继续加载处理,
这样CPU真正计算时间是很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磁盘IO上,
硬盘转速是固定的7200转,相对于内存速度和CPU速度,这种物理瓶颈无法处理,影响了整个作业速率。
特点: 将数据加载到计算区

 

b) 分布式处理方式:

1T的数据分散到多台机器上存储,后将计算请求分散到多台机器上来执行,然后分结果在汇总做一次处理

为了防止分散数据丢失,每一个存储数据节点在弄2个备份节点

特点: 将计算逻辑加载到数据区

 

明显b方案更适合,但是问题又来了:这种操作模式对于操作人而言,是不是复杂了很多,答案是肯定的,

人们有提成了一个目标:

数据虽然分散存储,但是对操作人员而言,看不到数据的分散状况,
操作人员只需要配置一个分配策略,然后再来服务的时候,服务会交给一堆集群的机器来执行。

 

此时Hadoop就应运而生,既满足b方案,同时也达到了人们提出简洁操作,分布屏蔽相对于人封装的目的

 

 

1 hadoop 架构简介:

 

分为hdfs   mapreduce 两部分,  两者都是主从结构,

 

hdfs:

   主从结构
            主节点,只有一个: namenode
             从节点,有很多个: datanode

    namenode负责:
              接收用户操作请求,是用户操作的入口
              维护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称作命名空间

    datanode负责:
                存储文件

 

    namenode相当于库管,你去存货取货,需要问库管明确要存/取的具体仓库位置,一旦明确后,你就直接去仓库(datanode)做的你的事情,因此真正存取操作是 客户端和datanode的直接交互。

     在存储的时候,比如数据很大,被分在两个datanode节点上, 那么A节点存一半,B节点存一半,

     同时hdfs 又会拿出A1,A2节点备份A的这一份数据,  B1,B2备份B的这一份数据

mapreduce:

      主从结构
              主节点,只有一个: JobTracker
              从节点,有很多个: TaskTracker
      JobTracker负责:
              接收客户提交的计算任务
              把计算任务分给TaskTrackers执行,即任务调度
               监控TaskTracker的执行情况
       TaskTrackers负责:
               执行JobTracker分配的计算任务

 

       

 namenode对内存要求较高,

jobtracker因为一直要接收用户请求,对CPU要求高一些,

因此,两者建议分别放在两台机器中

 

 

集群图如下:

 


hadoop1架构基本理解_第1张图片
 

 

 

操作流程如下,个人总结,有待完善:

 

 


hadoop1架构基本理解_第2张图片
 


hadoop1架构基本理解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had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