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final变量实现条件编译

首先来比较两段代码所产生的中间代码:

 public   class  AppConfig {

     public   static   final   boolean  debug  =   true ;
}
public   class  DebugCod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f (AppConfig.debug) {
           System.out.println(
" Some debug information " );
       }
    }
}

DebugCode 的中间代码(部分):

public class org.levin.insidejvm.miscs.DebugCod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args);

    0 getstatic java.lang.System.out : java.io.PrintStream [16]

    3 ldc <String "Some debug information"> [22]

    5 invokevirtual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java.lang.String) : void [24]

    8 return

}

 

public   class  AppConfig {
    
public   static   final   boolean  debug  =   false ;
}
public   class  ReleaseCod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f (AppConfig.debug) {
           System.out.println(
" Some debug information " );
       }
    }
}

 

 

ReleaseCode 中间代码(部分):

public class org.levin.insidejvm.miscs.ReleaseCod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args);

    0 return

}

 

在上面的代码中,很明显 DebugCode ReleaseCode中的代码是一样的,只是 AppConfig.debug 的值不一样而已 ,却产生了不同的中间代码,即编译器在 AppConfig.debug false的时候直接忽略了 if中的语句。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就可以根据配置来实现条件编译,从而实现不同的条件产生不同的中间代码而不只是不同的运行结果。

 

然而在这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

这是因为编译器对 final修饰的基本类型和 String类型的变量,在编译时解析为一个本地拷贝,这样拷贝导致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明确的知道 ReleaseCode的那一段 if语句是不会被执行的,因而可以对其做优化。而这种替换的结果也使得用 final修饰的 int变量可以出现在 switch-case语句中。

 

这种方式的缺陷

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要现实该机制的条件编译,在改变 AppConfig.debug中的值时,需要同时对 AppConfig类和 ReleaseCode类进行编译(即不能只编译 AppConfig类)。

 

参考:《深入 Java虚拟机(第二版)》第八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f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