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云”直上打造高端产业平台——代表委员畅言创新驱动抢抓“大数据”机遇

  贵州拥抱“云时代”,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强力支撑。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认为,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需要人才,将来研发、运用更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大数据的下游产业和延伸领域,为贵州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


  郑强认为,面对“大数据”带来的人才需求,贵州的高等教育应随需而变,计算机专业、公共管理专业,甚至与环境相关的学科教育,都得跟上大数据的步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人才。贵州大学目前正筹建校园理论培训与企业实战培训紧密结合的示范性软件学院。


  同时,郑强认为,与大数据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工兵型”人才也是迫切需要的。贵州职业教育应紧盯大数据产业需求,定准人才培养方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在贵州建设大数据职业教育高地。


  大数据为贵州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路,同时也为贵州大学生就业、创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不是贵州教育服务于大数据,而是大数据给就业创造了大量的机会,给了贵州人才教育培养新的舞台。”郑强对“大数据”产业驱动贵州人才教育培养跃上新高满怀信心。


  -王世杰委员:以“云磁场”吸引八面来风


  “推进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培育良好的大数据产学研氛围,用氛围把四方宾朋吸引到贵州共建大数据产业。”谈及大数据,全国政协委员、民革贵州省委主委、中科院地化所副所长王世杰尤其关注这一点。


  王世杰认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数据中心项目像一块“磁石”,将带动周边地区产业配套环境改善和人才集聚,实现大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作为贵州,应该构建大数据产业工作环境、人文环境、学术环境、研发环境等大环境,最大程度发挥出“磁场”的吸附作用,用氛围吸引人、留住人、培养人。


  王世杰举例说,国内外比较著名的产业园区都非常注重氛围,尤其是产学研氛围的培育,这一点也是吸引人才和投资的关键因素。结合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和高等教育现状,培养和从事大数据相关工作的人越多,才能从这批人中涌现出优秀人才,涌现优秀人才越多,就越能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和相关科研进步。通过人才带动,最终实现产学研互动和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产学研氛围。


  “我省2012年开始不断出台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从发展方向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看,我省紧跟时代、提前谋划,已经把工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布局到位。”王世杰说,对怎么“赶”怎么“转”我们思路清晰,步伐稳健,相信通过全省上下不懈努力,贵州一定能形成大数据产业良好的产学研氛围,进一步推动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谢泉代表:让老百姓畅享“智慧贵州”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全国人大代表、博士生导师谢泉告诉记者,我省即将建设的面向政府、公众和企业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平台,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与百姓息息相关。


  语音聊天时使用的微信,写论文时键入的关键词检索,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着出大数据的价值。谢泉说,大数据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数不胜数,“通过佩戴一个腕表,就可以对健康指数进行数据监测和收集,时刻提醒你健康状况如何,这就是大数据的分类、归纳和整理。”


  再以食品安全为例,贵州通过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云平台,可以创新构建全国领先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媒体监督、消费者参与的社会管理“贵州模式”,利用最先进的软件和硬件促进百姓的健康消费。


  谢泉认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还不仅如此,它不仅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类、加工实现数据的价值,还可以带动相关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等众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企业来了,就业机会也就来了”。


  此外,我省以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工业、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等方面建设的“七朵云”,将让贵州百姓畅享数字生活和智慧生活。


  -马长青代表:争当“快鱼”建设“贵安硅谷”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安家落户,贵安新区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起?


  全国人大代表、贵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马长青认为,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机会稍纵即逝,不仅是大鱼吃小鱼,更是快鱼吃慢鱼,“能否在信息产业领域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中乘势而起,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让他感到兴奋的是,今年多重政策红利在贵安新区叠加释放: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新区成立;2月19日《贵安新区总体方案》经国务院同意印发;2月25日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把贵安新区作为全省大数据基地进行重点部署;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支持贵安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


  打造“贵安硅谷”,2014年贵安新区目标笃定:建设“一个中心”:依托三大电信运营商、把贵安新区大数据基地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中心。突出“两个抓手”:紧抓科技创新和综合配套服务,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服务配套。布局“四大板块”:重点扶持和发展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应用服务,形成数据存储、数据管理与处理、数据服务和数据安全保障四大产业板块。实施“六大工程”:实施产业基础配套升级工程、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行业信息化提升工程、电子商务推广工程、物流智能化改造工程、民生信息化服务工程,营造大数据产业的基础条件和良好氛围。


  贵在争先


  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王伟的桌子上摆了一本书,叫《大数据》。他告诉记者——


  “在大数据产业尚未形成垄断、整个行业处于竞相布局阶段的背景下,发展大数据产业,贵州不仅与竞争者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还在资源、生态、区位、政策、市场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王伟的话也是许多企业界代表的心声:起点相同,贵在争先。


  这个“争”字,看得见摸得着:


  继“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合作推介会”后,《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在京通过国内信息产业权威专家论证,全国政协“一号提案”也于日前揭开神秘面纱:聚焦科技领域。


  把大数据作为战略重点,贵州抢占的是高科技领域的制高点。为此,贵州给出了承诺:


  对项目,从项目核准、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对企业,从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


  对市场,从政府系统开始,组织有关领域运用大数据平台;


  对人才,积极纳入“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充分享受优惠奖励政策。


  在大数据产业尚未形成垄断、整个行业处于竞相布局阶段的背景下,贵州抢抓机遇发展大数据产业,促进后发赶超,体现了“跳出当前看贵州发展,着眼世界谋贵州跨越”的战略眼光,彰显了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既“赶”又“转”双重任务的战略担当。

  



你可能感兴趣的:(环境,贵州,产业发展,机遇,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