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Mnrc参数设置_MainInputs(1)

BEAMnrc参数设置_MainInputs(1)_第1张图片

    前面几个简单先不说。

    

6. 输出

可以选择输出/不输出相空间文件,

输出的话以BEAMnrc-format还是以IAEA-format输出,对于前者,输出inputfile.egsphsp##指记录平面的序号,对于后者输出inputfile.#.IAEAheader (头文件) inputfile.#.IAEAphsp (相空间文件)。后者针对Linux,且需要C++编译器编译IAEA库。

【所以,在windows下需要相空间文件作为dos的输入的话,选择“phase-space at each scoring plane”即可。】

 

7. 储存数据(什么数据?)

储存是为了重新使用,耗时但是安全。

 

8. LATCH

主要是是用来追踪粒子。

如果不是研究射束本身,可以选择non-inherited

选择了不继承latch的值的话,就不能选择计算剂量成分,只能选计算总剂量(CM的剂量)。

 

下面详细说一下。

变量LATCH与每一个粒子相联系,是一个32位变量,用来追踪粒子的历史。

GUI中可以用"Associate with LATCH bit"选项定义一个映射:从几何区域到位的映射。(from geometric regions to bits

例如,bit 5对应几何区域3,更重要地,一个位可以对应多个几何区域,如bit 3对应区域158。所以,JAWS可能包含了6个不同的几何区域,但是他们只跟一个位相联系。

每一个bit指定如下:

bit 0

设为1:在进程中有韧致辐射或者正电子湮灭事件发生;

设为0:其它。不能用于'non-inherited LATCH'的情况

 

bit 1-23

用来记录粒子经过的区域、发生作用的区域。

 

bit 24-28

存储次级粒子产生处的区域序号值。如果都是0,粒子是一个原始粒子,没有经历过作用。不能用于'non-inherited LATCH'的情况

 

bit 29-30

LATCH 输出到相空间文件,bit 29-30储存粒子的电荷。

在模拟中,bit 30用于鉴定污染粒子,不过这个信息不会输出到相空间文件。如果设为1则粒子是污染粒子,设为0则不是。

注意如果LATCH没有被继承,bit 30就没有意义。

 

bit 31

LATCH输出至相空间文件,如果一个粒子穿过记录平面超过一次,则bit 31设为1

 

对于次级粒子,在bits 24-28中激记录他们产生的区域序号值(region number)等价于对区域序号值乘以16777216,所以,要找回次级粒子产生的区域,需将这个粒子的LATCH值除以16777216

你可以使用LATCH选项设置LATCH

Non-Inherited LATCH (1):

次级粒子不会从产生它们的原始粒子那里继承LATCH的值。一个次级粒子的bits 1-23不会携带关于原始粒子呆过的区域的任何信息。如果要记录剂量成分,禁用该选项,因为剂量成分需要bit 30的信息。

 

Inherited LATCH - set by passage (default) (2):

次级粒子将继承产生它们的原始粒子的LATCH值,次级粒子的bits 1-23包含了次级粒子到过的区域、以及它的原始父辈粒子到过的区域;bits 24-28则记录次级粒子在哪里产生;而bit 0则记录了粒子的历史中是否忧韧致辐射发生。

 

Inherited LATCH - set by interactions (3):

    与上面相似,不过对于光子,bits 1-23不仅记录光子到过哪里,还记录了光子在哪里产生。

9. 记录Last Z

光子和光子产生电子的最后一次作用的位置的坐标。

选择"last interaction"记录z坐标;

选择 "x,y,z of last interaction" ,往 $.egsgph 文件记录 xyz 坐标(用于 EGS_Windows ),对于相空间文件输入,只通过 ZLAST ,不通过 XLAST 和YLAST


你可能感兴趣的:(beamn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