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界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中国互联网行业文化壁垒太高,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地盘上永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迄今为止许多公司案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Ebay垮台,雅虎将大部分业务出售给阿里巴巴下场甚是悲催,谷歌在倒在了中国政府脚下,Facebook看起来永远都不会踏进这片土地,而Groupon则让我们又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被“秒杀”。
但是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国的这种潜规则也在经受着许多方面的挑战。移动时代的出现,不仅仅是给国内创业公司创造机会去发现或打造还没有被四方霸主——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以及新浪占领的利基市场,也是给外国公司创造机会来克服一些固有文化障碍并同时运用策略击败模仿者。因为苹果公司控制着两大主流平台之一,并且生态系统也与之相关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一代外国公司还是有机会在中国立足的。
至少Robin Chan是这么认为的,他的话也确实有道理。这个曾经的企业家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投资人,从2008年开始就将自己的全部精力花在了北京和硅谷上。他在中国创建了社交游戏发行商XPD媒体,并于2010年被Zynga收购作为Zynga进军亚洲的第一步。作为一位天使投资人,Robin Chan入股了Twitter、Foursquare、Square以及中国版苹果——小米,他还是Flipboard的顾问,Flipboard在去年年底正式进军中国。
过去,美国企业一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的产品本土化进程太过缓慢,并且与中国管理团队也显得格格不入。这就给模仿者赢得了迎头赶上的时间,然后他们再反过来打败反应迟钝的外国公司,从而成为真正的赢家。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移动设备快速变迁的新时代,这就使得这些中国的竞争规则被重置了。Robin Chan说:“现在,最重要的两个平台正被两家美国公司——苹果和谷歌领导着。在iOS方面,你会有一个全球性的、稳定的、简单的分销平台,世界各地绝大部分开发商都将iOS开发摆在首要位置。”他说道,“如果你想开发面向美国的iOS,那不妨将目光放长远一点,面向世界。”当你发布一款应用时,你可以从一开始就将它的语言能力提高到最大,当然其中也包括中文。
Robin Chan说,苹果公司允许创新者们公平竞争,因为他们具备良好地执行力,这样的话,更多出色的产品就可以出现在App Store,这也有助于苹果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巩固其领导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苹果扮演的是裁判角色,让创新性的国外公司比他们的模仿者更具优势,这样他们的模仿者在App Store可能就吸引不到同样的注意力了。
Robin Chan没有深入谈苹果是怎样惩罚模仿者们,但是他的价值观更符合风险承担者和开拓者们。“不论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历史方面,苹果当然更愿意支持创新者,特别是那些建立和优化iOS平台的创新项目”他说道。“当然它也不区分应用程序到底来自于哪个地方。”
这就使得竞争变得更加公平,因为这意味着人们得专注于开发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想法设法剽窃别人的创意。
“你可以了解某些公司的相关市场份额,并且他们也与中国应用公司激烈竞争着,”Robin Chan说。与中国应用公司相比,在某些方面他们有着巨大的优势,就是因为有Robin Chan所说的“无形的路线图”。
“当一个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并且这个想法在它的脑子里已经规划了六个月——他还只是在脑子里构建它而已。在它付诸实施并进入市场之前是没有人能够克隆它的。所以许多外国企业家在他们的产品方面是具有优势的”
抛开苹果不说,外国公司还是得与本地公司在安卓应用商店和设备上争个你死我活。在大多数安卓市场上,开发者如果想把自己的应用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就得交一定费用。其实在中国,安卓比iOS传播得更广,所以外国公司仍然还要打一场艰辛的战斗。但是,就像Robin Chan说的那样,“至少他们还有凭借苹果来赢得立足之地的作战机会”
Robin Chan说,一些美国公司可能会在中国做的很好,其中就包括Pinterest、Lookout、Path和Brewster。
硅谷的首个美中孵化器负责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意Robin Chan的说法。最近成立的InnoSpring的主席Eugene Zhang说,他并不知道以前是否有过激烈的文化转变使得美国公司进军中国变得容易点儿。但是现在,他们的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好了。合作伙伴可以提供帮助。“它不能解决竞争问题,”Eugene Zhang说,“但它可以解决政府的阻碍问题”。
中国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初创公司具有高技术障碍。通过设置一个孵化器来帮助美国公司进军中国,Eugene Zhang很显然在这上面下了很大赌注。他不像Robin Chan那样热切关注移动市场的潜力。
“移动空间——对于纯粹的商业模式、纯应用来说,想在中国立足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本地安卓市场上已经有许多开发者捷足先登了,竞争异常激烈残酷。”文化壁垒对移动应用来说也同样是个敏感问题。本地创业公司取胜的把握更大。其实如果门槛低一点的话,就像我们看到的Flipboard那样,那或许当地的公司会有更大的发展动力。
Eugene Zhang特别指出,Evernote是美国公司成功进军中国的典型。因为这家公司拥有先进的云基础设施优势以及与当地私人股权公司——中国宽带产业基金(CBC Capital)建立了良好地合作伙伴关系。
在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新流行的说法认为,美国公司应该独自在中国谋得生存机会。Evernote的情况正好也符合这一说法。坊间传言它是为数不多的以正确的方式成功打入中国的外国公司之一。它没有采用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不像Groupo与腾讯合作那样,Evernote进军中国时取了中文名字(印象笔记)、组建了一支单独的团队、一个本地化服务、本地数据中心、当地的客户支持以及与当地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比如优视科技(UC Web),它在中国拥有主导性地位的移动浏览器。
Richard Robinson是一个北京的连续创业者,他现在是一个叫有路网的新型社交网络的创始人之一,他相信美国公司可以在中国赢得一席之地,前提是他们得抛掉合资并且远离社交网络、媒体以及游戏领域,因为所有这些都受到政府的严密监管和审查。
“他们应该雇佣特别出色的人才,并且取得上面的实质性支持,就像本地公司获得的自治权那样。”Robinson说道。“他们也应该在中国做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改变,比如说改名字、更本地化或者制定更具体的中国化条款”
Robinson特别指出了Evernote和LinkedIn,有知情人士说LinkedIn正准备大举进军中国,并非常有信心成为这儿的赢家。或者如他所说,他们“比较可能在中国角斗场上取得适度的胜利”。
本文由最科技张紫薇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uitech.com/1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