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太高 半数人称月薪超八千才敢接父母同住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 摘自龙应台《目送》

  今天是农历重阳节,在东莞这个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城市,有相当多的打工者父母留守在老家。由于经济能力不济,这部分人群的养老问题更值得关注。南方都市报和大谷打工网共同发起了“外出务工人员留守父母调查”,东莞地区有787个外来打工者参与了调查。

  5成打工者一年难见父母一次

  见面难成为困扰打工群体的一大问题。受访者中,近5成打工者表示一年难得见父母一次,93%的受访者称,父母从来没有来过自己工作的城市。当被问及是否想过把父母接到工作的城市共同居住,68%的受访者表示没想过,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成本太高、买租不起房、户口、生活习惯等问题。由此可见,经济因素是最主要原因。那么月收入达到多少,打工者才愿意把父母接到工作所在城市呢?合计50%的受访者表示至少需要8000-10000元。

  在调查中74%的受访者称愿意为了照顾父母回老家,只有26%选择不愿意。大谷打工网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经济收入等客观原因所限,打工者普遍无法把父母接到工作城市居住,同时回到老家又会影响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基层务工人员往往面临着两难的境地。”

  逾4成受访者父母无人照料

  打工者在外工作,家中父母如何安置?调查中,有41%的人的父母无人照料,自己生活,也有部分老人由亲戚和兄妹帮忙照顾。留守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如何?19%的父母主要依靠子女寄去的生活费,25%依靠政府提供的保障,33%的父母自己养活自己,也有6%的受访者称,父母基本没有经济来源,很难维持生活。

  基层打工者最担心父母的医疗保障问题。在被问及最担忧父母的什么养老问题时,47%选择医疗没有保障,17%认为子女不在身边,父母感到孤独,13%表示父母生活费用不够,11%担忧父母老年生活过于单调。

  15%打工者会准备重阳节礼物

  重阳节到来,外出务工人员最希望帮父母达成的愿望是什么呢?25%的受访者称想挣更多的钱给父母用,18%选择尽快生儿育女让父母实现做祖辈的心愿,合计约有20%的人希望通过回家或接父母同住的方式实现一家团聚。

  调查中显示,只有15%的受访者会准备重阳节礼物,而在为父母准备的礼物中,39%的受访者称直接给现金。(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父母与子女

  每次离家,父母都含泪送到村口

  汤先生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在外打了七八年工的他,陪父母的时间很少。“我有个6岁的儿子,跟我们一起生活,爷爷奶奶特别想他。但工作忙,没办法,一年和老人见面也就两三次。”

  汤先生来自河南焦作农村,目前在从事电焊技术,月收入5000元左右。值得欣慰的是,70多岁的双亲都还健在,他说也想过把父母接来一块生活,但一方面是母亲身体不好,不方便外出;另一方面则是生活习惯问题。“我爸妈喜欢种菜,喜欢和村里老人聊天,他们在百家乐习惯了,出来反倒不自在。”汤先生说,每次从家里出来,父母都要送到村口,含着泪和他告别。“看到他们的眼泪,真的很难受,但又没办法。只能偶尔带他们出来看看,玩一玩,能陪一天是一天。”

  你们放心,儿媳迟早会有的

  对30岁单身青年曹先生来说,自己的婚姻是父母最大的担心。“每次回家,他们都会问有没有对象,赶紧找一个结婚。”曹先生来自贵州铜仁,一直在服装厂打工,唯一的姐姐远嫁后,家里就剩60多岁的父母。除了春节,他每年还会选一个长假回家看看,给父母带点衣服和营养品。“有一次我买了脑白金和盖中盖,因为在电视广告里看过,所以他们非常高兴,当宝贝存起来了。”

  曹先生每周会和父母通一次电话,“通常都是他们打过来,我挂了,再回拨过去。他们都是农民,也说不出什么话,就是关心我终身大事。我想跟他们说,你们保重好身体就行了,儿媳妇迟早会有的。”

  希望找个离家近的婆家

  苏小姐父亲今年48,是当地的矿工,母亲50,在家种地。27岁的姐姐在南京找了对象,苏小姐就想着工作几年后能嫁回父母身边去。今年国庆,苏小姐工作忙,本打算晚几天回家,但母亲的一通电话让她改变了主意。“放假前,妈妈打电话跟我说,人家的孩子都回来了,我们家孩子怎么一个都见不着。我听了心里太不是滋味了,赶紧提前请假回家。”

  回家当天,看着一桌的大菜和水果,苏小姐哭了。因为她知道,平日里父母只吃自己种的蔬菜,从不外买。她说,“爸爸妈妈从来不要求我赚多少钱,只希望我和姐姐平平安安,找个好婆家。我也希望自己能找个离家近的老公,父母年纪大了也方便照顾他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房价太高 半数人称月薪超八千才敢接父母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