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跳线的具体命名规则和相关国际标准

光纤连接器端面接触方式有PC、UPC、APC型三种。PC——Physic Contact,原意是物理接触的意思,插针体端面为物理端面;UPC——Ultra Physical Contact,插针体端面为超级物理端面;APC型——Angled Physical Contact,插针体端面为角度物理端面;三者的区别除了物理不一样以外,还有回波损耗,即反射损耗(性能)不一样。PC<UPC<APC。多模光纤没有APC型。 "PC”在电信运营商的设备中应用得最为广泛,其接头截面是平的。 "UPC”的衰耗比"PC”要小,一般用于有特殊需求的设备,一些厂家光连接设备内部跳线用的就是FC/UPC,主要是为提高设备自身的指标。 "APC”多用在广电和早期的CATV系统中,因为APC采用了带倾角的端面,可以改善电视信号的质量,主要原因是电视信号是模拟光调制,当接头耦合面是垂直的时候,反射光沿原路径返回。
 

 

 


SM 代表单模光纤(光纤为9/125um),MM代表多模光纤(光纤包括 50/125um,62.5/125um,100/140um)。
 


按连接头结构形式可分为:FC、SC、ST、LC、D4、DIN、MU、MT等等各种形式。
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缩写,表明其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此类连接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容易,但光纤端面对微尘较为敏感,且容易产生菲涅尔反射,提高回波损耗性能较为困难。后来,对该类型连接器做了改进,采用对接端面呈球面的插针(PC),而外部结构没有改变,使得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SC其外壳呈矩形,所采用的插针与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完全相同,。其中插针的端面多采用PC或APC型研磨方式;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不需旋转。此类连接器价格低廉,插拔操作方便,介入损耗波动小,抗压强度较高,安装密度高;
ST和SC接口是光纤连接器的两种类型,对于10Base-F连接来说,连接器通常是ST类型的,对于100Base-FX来说,连接器大部分情况下为SC类型的。ST连接器的芯外露,SC连接器的芯在接头里面;
MT-RJ起步于NTT开发的MT连接器,带有与RJ-45型LAN电连接器相同的闩锁机构,通过安装于小型套管两侧的导向销对准光纤,为便于与光收发信机相连,连接器端面光纤为双芯(间隔0.75mm)排列设计,是主要用于数据传输的下一代高密度光纤连接器;
LC型连接器是著名Bell(贝尔)研究所研究开发出来的,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块化插孔(RJ)闩锁机理制成。其所采用的插针和套筒的尺寸是普通SC、FC等所用尺寸的一半,为1.25mm。这样可以提高光纤配线架中光纤连接器的密度;
MU(Miniature unit Coupling)连接器是以目前使用最多的SC型连接器为基础,由NTT研制开发出来的世界上最小的单芯光纤连接器,。该连接器采用1.25mm直径的套管和自保持机构,其优势在于能实现高密度安装。

所以,你举的例子通俗来讲就是 采用的是3.0mm的单模光缆做成的10M单工LC/PC 跳线。

至于国际标准的话你可以看 IEC61754这一族标准,里面有介绍现有的跳线,国标为YDT1272这一族标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光纤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