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模式进入国内复制阶段,前途未卜

去年的时候,何玺曾写过一篇关于KikWhatsapp这些免费即时通讯应用的博文。当时,kik的火爆让我认为kik模式进入中国,只是时间和和谐的问题。而现在,kik模式来了,国内诸多kik模式im应用的井喷,将免费跨平台im应用这股浪潮推向了国内。

去年4月,国内创业公司小米科技就发布过一个叫做米聊的基于手机通讯录的im应用。由前Google、微软、摩托罗拉、比亚迪、百度、金山、联想、阿里巴巴等公司精英员工所组成的创业团队,将米聊打造的与kik几近雷同。

同时盛大也赶上了潮流,发布了KiKiKiKi同样可基于本地通讯录直接建立与联系人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来电大头贴、个人状态同步等功能。但kiki目前还处于内测期,需要在其首页填写个人信息获取内测邀请。

而就在前段不久,国内网络巨头腾讯也加入了kik模式的国内复制大军,发布了自己的即时通讯IM,微信。

跨平台、发信息、图片,一切零资费,只是其中产生的GPRS流量费由运营商收取。如同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的kik在上线后仅15日便吸引了百万使用者。要知道,Twitter用了两年的时间才达到了kik发布15天的规模,即便是Facebook,也用了9个月。

肯定有人要问了,kik与手机QQ同样都是手机im应用?有什么不同呢?何玺来告诉你,不同的便是,手机QQ是基于用户好友的社交网络,而kik则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社交网络。手机QQ虽然有着强大的装机量,但毕竟与kik是截然不同的,就如同手机QQ不能代替手机短信一样。因为手机通讯录是更具底层意义的社交网络,其优势就在于真实的好友网络,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

简单来说就是,有了kik模式,从此以后你用手机发送短信、彩信、甚至于群发信息都是零资费。对于用户来说,我们每月便可省下几元或者十几元的短信、彩信费用。而对于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来说,短信作为一大增值业务,损失的可能是几十亿近百亿。当然,现如今国内外的kik模式im应用仅限于部分中高端手机。

       何玺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于kik模式的这种im应用会有很大的市场,因为它给我们用户带来了方便与实惠。但如果站在传统通讯行业的角度来看的话,kik模式却充满了敌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不断强大,互联网行业分流传统通讯行业是必然的趋势。只是,传统通信行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奶酪”被他人蚕食,会坐视不管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it,通讯录,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休闲,Kik,何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