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管理,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现状差异(一)?

2013年可以说是中国的MDM元年。市场上一下子涌现出一堆的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活跃的MDM厂商不少于20家。“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么多的品牌让用户开始有点无所适从。毕竟每家的市场宣传都大同小异,都是说“我能管设备,我能管应用,我能管数据”。如果客户一家一家的去深入调研,一来精力有限, 二来非专业人士,所以调研结论也难保不会失真。今天,我想花点时间来讨论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现状差异?让用户更科学地权衡取舍。


国产品牌一般高举“定制化”和“低价”的大旗。“可高度定制化”是国产品牌的本土化优势,为自己赢得了一块国际品牌难以进入的市场空间,且这个市场空间规模足够满足国产品牌的发展。从企业客户角度讲,定制化的MDM产品是零距离贴近自身实际需求的,充分满足企业对个性化的需要,同时更好地整合企业已有的系统,还能极大的节约成本。所以越是大的央企和政府组织,特权意识越强,越容易选择“定制化”的路线。

但凡事皆有利弊。国产品牌之所以喜欢打这张牌,也是与他们目前位于起步阶段有关。这个阶段,产品功能不够完整,用户基数小,产品未经过大范围市场检验。除了“定制化”和“低价”,也确实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赢得项目。所以这个阶段往往是项目驱动型,不惜代价赢得项目并借助项目来完成原始的技术积累和成功案例。但是同类项目越接越多以后,用户需求(差异大)把握不准、项目周期无法保证、人员队伍开始扩张、产品质量管理下降、成本攀升等一系列问题都接踵而来。所以2014年国产品牌也有冲动,希望回到“产品化”发展的规范之路上,而不是被众多“定制化”项目牵着鼻子走。“产品化”是软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解决的好,公司业务就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解决不好,公司因此停滞不前。其实MDM市场养活不了这么多企业,绝大多数MDM厂商都会倒在这个阶段。


从企业客户角度来讲,“定制化”应该基于安全成熟的产品,否则只能被动适应变化的需求,从而变成一个不断消耗资源和财力的泥潭。首先“软件定制化”前需要针对企业自身做详尽的调研。这种调研可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甚至最终不了了之。于是很多人会选择最省事的做法,就是“把定制化当做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到了开发阶段,沟通过程也很折磨人。大家对流程自定义、界面、功能的分歧常常引起激烈的讨论,软件也不断的推翻重来。所以“定制化”是一个好看不好吃的饼。这也是国际厂商对定制化无动于衷的原因,因为市场空间足够大,做大做强自己的产品线,横纵覆盖尽量广,尽量多地满足市场上通用化的需求,才能取得规模效应。


另外“价格战”也是把双刃剑。在众多国产MDM品牌涌现之初,大家都想着先要如何能活下来,“价格战”便随之形成,一些国内品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最终导致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成为了一纸空文,而这种状况最终只能由企业客户买单。


企业用户在选择MDM产品时,建议先搞清楚MDM产品的几个特质。这些是MDM产品不同于一般软件产品的地方。只有完全了解这些特质,在选择产品时,才能真正做到“重其精而略其粗,得其神而忘其形”。

MDM产品的第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它的更新频度非常快。这个特质实际上是由移动OS还在快速演化决定的。一般iOSAndroidWin 8等每年至少两个大版本的更新,而且错开分布在不同的时间。为了能支持最新上市的移动设备,也为了让企业客户享受最新OS中所提供的企业级MDM管理功能,MDM产品都会快速更新。所以比较考验MDM厂商功力的地方就是“谁能做到零时点(Zero Day Support)支持最新的移动OS?”

wKiom1M-S03TBmB4AALpqks_Uow898.jpg


比如CitrixXenMobile产品在2013年共发布了7个版本,一方面是完成对所收购的Zenprise产品的整合,一方面也是为了支持最新的各移动OS。再比如前不久iOS7.1发布的时候,有些用户尝鲜将自己的iOS升到最新,但惊讶的发现之前的本土MDM Agent不兼容了,无法再接入企业内网,也无法下载移动应用和文档。iOS已经无法再降回去,所以在本土MDM厂商推出新版Agent之前,升级到最新的移动设备将一直处于无法管理的真空区。Citrix 在苹果宣布iOS7.1发布的当天,就宣布对最新的iOS7.1提供支持,同时更新了苹果商店中XenMobile的客户端(WorxHome)。所以在产品更新上,国际MDM领导厂商相比国内MDM厂商优势更为明显,第一他们并没有受“定制化”所拖累,无需维护众多的分支版本;第二他们与Apple、Google、Microsoft、Samsung关系更紧密,在软件开发方面与这些移动OS巨头们均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待续 ......



你可能感兴趣的:(MDM,citrix,企业移动管理,移动设备管理,移动化,EMM,xenmobile,M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