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及文件挂载

硬件的硬件结构
硬盘外部结构
       1、电源接口和数据接口  
       2、控制电路板          
       3、固定面板

图像 001

   硬盘内部结构            

       1、磁头组件        
       2、磁头驱动机构        
       3、磁盘片        
       4、主轴组件        
       5、前端控制电路

图像 002

   硬盘控制电路          
       1、主控制芯片      
       2、数据传输芯片      
       3、高速数据缓存芯片

图像 003

   硬盘磁头
       1、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是硬盘技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      
       2、采用了非接触式结构,加电后悬浮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      
       3、读写合一式磁头与分离式磁头

图像 004

   硬盘磁道          
       1、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

图像 005

   硬盘柱面          
       1、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  

图像 006

   硬盘扇区        
       1、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就被称为磁盘的扇区。

wKiom1NIuWfihkBFAACj7R-zIYk363.jpg

   硬盘工作原理        
       l、硬盘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      
       2、在读取数据时,磁头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这些原始信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      
       3、写数据时,正好与此相反

   磁原理

图像 008

   硬盘参数:

容量和转速

硬盘容量(Capacity)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    
硬盘转速(Rotationl Speed)    
         转速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单位为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

寻道时间和潜伏期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指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需要的时间,这是衡量硬盘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

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    
        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以后,等待指定的数据扇区转动到磁头下方的时间

访问时间和数据传输率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    
         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实际开始所用的平均时间    
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 )    
         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

磁盘缓冲区

     也称之为缓存(Cache)    
     缓冲区的基本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数据传输率,为了减少主机的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全部读完或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

硬盘接口类型

    IDE(IntegratedDrive Electronics)      
    SCSI(Small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      
    FC(Fibre Channel )      
    SATA(SerialATA )      
    SAS(SerialAttached SCSI )

Linux的目录结构:
 /:根目录      
 /bin:二进制,可执行的命令      
 /sbin:可执行命令(仅用于管理,通常管理员才有权限使用)      
 /boot:引导,操作系统用于引导系统启动的文件,内核、grub      
 /dev:设备文件      
     Linux的设备类型:      
     字符设备,c,线性设备      
     块设备,b,随机设备 读取文件时读取块      
 /etc:配置文件:      
 /home:用户的家目录 /home/username,如 /home/jerry      
 /root:管理员的家目录      
 /lib, /lib64:库文件      
 /media:挂载点目录,通常用于挂载便携性设备      
 /mnt:挂载点目录,挂载额外的文件系统      
 /misk:备份目录      
 /opt:可选目录,通常第三方软件偶尔安装于此路径下      
 /proc:伪文件系统,内存中内核的映射      
 /selinux:安全加强的Linux      
 /srv:属于服务的中间数据的存储位置      
 /sys:伪文件系统,
跟硬件设备相关的属性映射文件    
 /tmp:临时文件目录      
 /usr:存储只读文件      
 /var:经常会发生变化的文件,如日志等

Linux /dev 下设备文件

   Linux对硬盘的辨认:

   MBR:(Master Boot Record) MBR是硬盘的主引导记录,属于引导区      
   MBR共512bytes(字节)  其中446bytes分配给bootloader(系统启动引导程序)      
   其中64bytes为分区表, 每16bytes标示一个分区表,所以最多只能建立4个主分区;

   最后2个字节固定为55AA,(magic number)被称作“魔数”

  现在硬盘分为IDE、SCSI两种接口

  其中IDE接口硬盘分为主从盘,即两块硬盘一块为主盘,一块为从盘。

       Master(主)

       Slave (从)

   IDE硬盘用hd表示,且盘符分配从字母 a至z表示

   IDE, ATA: /dev/hd[a-z]  
       如:第一块IDE接主硬盘表示为hda    

       如:第二块IDE接从硬盘表示为hdb

   SCSI用sd表示,且盘符分配从字母 a至z表示

       如:第一块SCSI硬盘表示sda

       IDE0 master=/dev/hda    IDE0 slave=/dev/hdb      
       IDE1 master=/dev/hdc    IDE1 slave=/dev/hdc      
       SCSI 0=/dev/sda         SCSI 1=/dev/sdb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主要有 MINIX、XIAFS、EXT、EXT2、ISO9660、MSDOS、UMSDOS、VFAT、NTFS、HPFS、NFS、SYSV、SMBFS、NCPFS

   对分区格式化,就是创建文件系统.硬盘分区完成还只是裸设备(RAW),需要格式化.

   硬盘分为低级格式化、高级格式化

       低级格式化:创建磁盘,一般由硬盘厂商进行格式化。如自行格式化,可能与原硬盘格式不同造成寿命减少

       高级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一般由用户自行格式化即可使用

   一块硬盘最多可分为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和1个扩展分区。

   注:因扩展分区不可直接使用,故需要再将扩展分区划分为逻辑分区方可使用。

          硬盘各主分区只能用1--4表示,而逻辑分区必须从5开始表示。

       如:第一块IDE硬盘第一个主分区表示 hda1

          第一块IDE硬盘第二个主分区表示 hda2

          第一块IDE硬盘第一个逻辑分区表示 hda5

Linux下分区命令有fdisk、sfdisk、part

       fdisk <= 15分区 表示此命令最后可创建15个分区    

       fdisk -l 查看所有分区

       分区时如输入错误,往回删除请按Ctrl+Backspace(删除键)进行删除。

wKiom1NHUi7DEKeSAAJN0kESIgA924.jpg

       fdisk -l [DEVICE]

wKioL1NHU0ThmCZ0AAHhEYo-oLo451.jpg

       fdisk [DEVICE]

wKiom1NHU5Kgi2Q9AALImQTM3Ps796.jpg

           交互式命令:

             d: 删除一个分区

wKioL1NHVczAm5qMAALE02L4Xxo072.jpg

             n: 新建一个分区

wKiom1NHXwqCWuV1AAHaBbIXORw694.jpg

             p: 显示当前的分区信息

             w: 保存退出

             q: 不保存退出

             l: (字母l)各分区类型所对应的System ID

                83:Linux      表示数据分区

                82:Linux Swap 表示交换分区 (内存交换分区)
                8e: LVM        表示逻辑分区

                fd: Soft Raid  表示软Raid

             t: 修改指定分区的System ID

   分区完成后查看内核识别的分区信息,如未能识别则需要重新记

        cat /proc/partitions

   在RHEL5下内核重新读取硬盘分区表:

        partprobe [DEVICE]

wKioL1NI5dbA31wnAADMR10dwDQ272.jpg

   在RHEL6下内核重新读取硬盘分区表:

        partx -a [PARTITION] DEVICE

   Linux下mkfs命令格式化分区,用于创建文件系统。

      1、文件系统必须被内核支持才能使用,即内核有相应的内核模块,或者已经将之整合进内核

      2、要有相应文件系统创建工具,这通常是mkfs.fstype

   格式:mkfs -t fstype /dev/part

wKiom1NHZ_nxHleXAAKL2tZFo8U729.jpg

         RHEL5:ext3  表示红帽5上文件格式为ext3

         RHEL6:ext4  表示红帽6上文件格式为ext4

   如下几条命令格式通用:

   mkfs -t ext4 = mkfs.ext4 = mke2fs -t ext4
   mkfs -t ext3 = mkfs.ext3 = mke2fs -j = mke2fs -t ext3

   mkfs -t ext2 = mkfs.ext2 = mke2fs = mke2fs -t ext2

mkfs支持功能较少,而mke2fs支持更多功能

    mke2fs -t {ext2|ext3|ext4}

       -b:{1024|2048|4096}:块大小,取决CPU对内存页框大小的支持,x86系统默认页框大小为4K

       -L:label: 设定卷标

       -m: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所占据总体空间的比例;

       -r: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的个数;

       -E:设定文件系统的扩展属性;

   在配置文件:/etc/mke2fs.conf用于设定默认特性,及各文件系统的特有的特性;默认为4096

wKioL1NHhlSBCIpHAAFhBvcXkk8742.jpg

   tune2fs

         -l:显示文件系统超级块信息;

         -L:label:重新设定卷标;

         -m:调整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所占据总体空间的比例;默认保留4.9%,修改时只需输入数字即可,默认转换为百分比。

         -r:调整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个数;

         -o:设定挂载默认选项

         -O:设定文件系统默认特性

         -E:调整文件系统的扩展属性

   e2label: 显示或设定卷标

        e2label DEVICE [Volume_label]

wKiom1NHm7-A84YoAADX4prB2yk596.jpg

    bc:计算器

       输入bc命令进行计算,再输入scale保留精度,即保留几位小数。

           如: 输入10240/204800计算,再输入scale=3 则保留三位小数为0.05 ,即5%

wKioL1NIj6HQPFvjAAEUNZ9V20M436.jpg

    如要显示块大小:

        tune2fs -l DEVICE | grep "Block size"

        blkid DEVICE: 显示设备的UUID、文件系统类型及卷标

   mount:挂载,将某文件系统关联至根文件系统上来

       格式:

           mount [-t fstype] DEVICE MOUNT_POINT 中间[]可省略

           mount -t fstype [options] DEVICE MOUNT_POINT
DEVICE:可以选择为设备文件、卷标、UUID等
                   设备文件:/dev/sda1, /dev/hdb2
                   卷标:LABEL="label"
                   UUID: UUID="uuid"
               MOUNT_POINT:挂载点,即挂载目录
                   blkid PARTITION 显示分区的UUID、文件系统类型及卷标

wKioL1NHomPQe58bAAMy4Yg1iiM373.jpg

           mount [-t fstype] LABEL="卷标" MOUNT_POINT

           mount [-t fstype] UUID="UUID" MOUNT_POINT

           mount: 当前系统挂载的所有设备

      “mount-a”表示挂载/etc/fstab中所有支持挂载选项auto(默认有auto)的文件系统。

            -o: 用于指定挂载选项,常用的挂载选项

               mount -o remount,other_options DEVICE

                    cdrom --> sr0 挂载光盘可能为此名称

                    cdrom --> hdc 挂载光盘可能为此名称

               mount -o loop,other_options DEVICE MOUNT_POINT: 用于挂载回环设备;

            -ro: 只读挂载;

            -rw: 读写,默认即为读写;

            noatime: 关闭 更新 访问时间;

            auto: 是否能够由“mount -a”挂载;

            defaults:相当于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and relatime

               defaults表示使用默认选项,多个选项彼此间逗号分隔

            sync: 同步写入

            async:异步写入

            dev:

            remount: 重新挂载

            loop: 本地回环设备

            -n: 挂载文件系统时,不更新/etc/mtab文件

            -r: 相当于“-o ro”, 只读挂载

   umount:卸载挂载

       格式:

           umount DEVICE

           umount MOUNT_POINT

注:

           挂载之后,原有数据会被隐藏,因此不能挂载到系统常用目录上

           卸载之时,要确保没有进程正在访问挂载的设备;否则,无法卸载

挂载文件只对当前有效,如需永久生效需修改/etc/fstab:系统开机会自动挂载的文件系统

       fuser [MOUNT_POINT]:查看正在访问某挂载点的进程;

wKiom1NHqQ7TaRJUAAAx19O6OkU751.jpg

       fuser -km [MOUNT_POINT]: 强行杀死正在访问此挂载点的进程;

wKioL1NHqVnCCuYjAAAz-8j8dBk648.jpg

 /etc/fstab: 系统开机会自动挂载的文件系统。

   挂载的设备:

       如图:从左往右选项

       1、设备文件、卷标、UUID

       2、挂载点:

       3、文件系统类型:ext2, ext3, ...

       4、挂载选项:defaults表示使用默认选项,多个选项彼此间逗号分隔;

       5、转储频率:

             0: 从不备份;

             1:每日备份;

             2:每两天备份

       6、自检次序:

             0:不检测;

             1:第一个检测;一般只有根文件系统被第一个检测;

             2:第二个检测

wKiom1NLjJmCipAoAAO-ark86l4715.jpg

     fdisk -l [/dev/sda]

wKiom1NIkZ7D3A23AAG91DruxWc806.jpg

       globbing:文件名通配

   fdisk -l /dev/[hs]d[a-z] 查看所有sd和hd硬盘

wKioL1NIkj6j8GLgAAHBo8Bb6xY150.jpg

Linux的交换分区:swap

    必须是独立分区,独立文件系统;

    交换分区多大?

        科学计算类的服务器:交换内存可以尽可能大,比如为物理内存的2倍;

        应用程序类的服务器:交换内存尽可能小,比如只给1G;

        物理内存小于等于2G,     swap=memory*2

        物理内存大于2G,小于4G,则swap分区为内存1.5倍. 2G<memory<4G, swap=memory*1.5

        物理内存大于4G,则swap分区等于内存大小.        memory>4G, swap=4G

    free:查看内存大小

        -m: 空间大小换算为MB

        -g: 空间大小换算为GB

        shared: 共享内存

        buffer: 缓冲

        cached: 缓存

wKioL1NLj_rTcTsyAABtZpQk15o356.jpg

  创建交换分区:

     mkswap DEVICE

          -L label

wKioL1NLlGzjc0ChAAMML1e9l6c379.jpg

wKiom1NIsFHBz9QnAAEGqg-ZQiY173.jpg

  启用交换分区:

     swapon DEVICE:启用指定交换分区;

     swapon -a: 启用所有交换分区

  禁用交换分区:

     swapoff DEVICE

     swapoff -a

  开机自动启用交换分区,可定义于/etc/fstab

     DEVIC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挂载点:swap

     文件系统类型:swap

注:请勿随意删除分区,数据无价,请仔细!


你可能感兴趣的:(mount,文件系统,Linux分区,创建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