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 hbase学习笔记

hadoop hbase学习笔记

    当一个表中记录的数据越来越大的时候,hbase自动把表切分为不同的region,每个region包含所有行的子集,有[startkey,endkey]表示,有第一行及最后一行,加一个随机生成的区域标识符组成。不同的region会被hbase的master分配到相应的regionserver。由于原始table中的记录按照row key排序,所以分裂后的每个子table中的记录都包括在一个区间。hbase正是利用这些区间,快速的检索和存储,解决了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大数据量下写入效率低的问题




     hbase中有两张特殊的table。Root,和META。其中META表中记录了所有用户表的Region信息,这张META表可以有多个region。ROOT表中记录了META表的region信息,ROOT表只有一个Region,hadoop项目中的子项目中的zookeeper记录了ROOT表的信息

     所以,客户端在访问数据之前要先访问zookeeper,取得root表的信息,根据信息访问META表,最后才能找到用户数据的位置


     图片写:图片写请求由用户发起,通过负载均衡模块的过滤,首先来到应用服务器排队等待进入hdfs存储系统,通过namenode分配Datanode进行存储,图片写入过程中先确定写入block,在确定Sequence file,系统将二者的id组合命名为图片的系统内名称。hadoop client --> namenode --> datanode master(完成数据复制3份)--> namenode --> datanode --> hadoop client


     图片读:图片命名blockid加block中的fileid和offset偏移量,hbase根据图片的文件名查询图片的名字,描述等相关信息。由于namenode维护了block和datanode之间的映射信息,namenode根据请求解析中的block确定该block在datanode信息,由于我们设置的HDFS中的block size大小为64M,单个图片为几k-几m,所以大量的小图片在一个block里,所以客户端根据namenode给出的datanode地址取得block后,根据fileid获取图片信息


     图片元数据存储:根据key进行表的划分,将各个分表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写入数据的时候只需要根据key的范围即可定位到存储该范围key的datanode,数据量达到百万后,hbase写入效率高于关系型数据库。查询数据时也是根据key查找,可将针对海量数据的检索缩小到针对单个datanode存储数据的检索,效率也高于关系型数据库

      hbase会设定单张表的大小,当一张表的容量大于设定值后会自动分割为两张表。由于hbase是基于列而不是基于行的,所以表的分割不牵扯到表内容,表结构,分表效率高于关系型数据库。


      因为每个图片都有自己独立的图片文件名,所以我们采用图片文件名做key,图片描述,上传时间,上传者等作为列簇。图片文件名做行键,便于图片检索和图片的读取,由于上一节对文件名进行了定义,所以我们在分表的时候就按照blockid划分,将相同的block中所包含的图片元数据存储在表中相近的位置,同一列族的数据,物理存储位置也是相近的,这样检索后磁头读取的时候,减少了磁头来回换道的时间消耗



   Client


1 包含访问hbase的接口,client维护着一些cache来加快对hbase的访问,比如regione的位置信息。


Zookeeper


1 保证任何时候,集群中只有一个master


2 存贮所有Region的寻址入口。


3 实时监控Region Server的状态,将Region server的上线和下线信息实时通知给Master


4 存储Hbase的schema,包括有哪些table,每个table有哪些column family


Master


1 为Region server分配region


2 负责region server的负载均衡


3 发现失效的region server并重新分配其上的region


4 GFS上的垃圾文件回收


5 处理schema更新请求


Region Server


1 Region server维护Master分配给它的region,处理对这些region的IO请求


2 Region server负责切分在运行过程中变得过大的region


可以看到,client访问hbase上数据的过程并不需要master参与(寻址访问zookeeper和region server,数据读写访问regione server),master仅仅维护者table和region的元数据信息,负载很低。


五、关键算法/流程

region定位


系统如何找到某个row key (或者某个 row key range)所在的region


bigtable 使用三层类似B+树的结构来保存region位置。


第一层是保存zookeeper里面的文件,它持有root region的位置。


第二层root region是.META.表的第一个region其中保存了.META.z表其它region的位置。通过root region,我们就可以访问.META.表的数据。


.META.是第三层,它是一个特殊的表,保存了hbase中所有数据表的region 位置信息。


 




说明:


1 root region永远不会被split,保证了最需要三次跳转,就能定位到任意region 。


2.META.表每行保存一个region的位置信息,row key 采用表名+表的最后一样编码而成。


3 为了加快访问,.META.表的全部region都保存在内存中。


假设,.META.表的一行在内存中大约占用1KB。并且每个region限制为128MB。


那么上面的三层结构可以保存的region数目为:


(128MB/1KB) * (128MB/1KB) = = 2(34)个region


4 client会将查询过的位置信息保存缓存起来,缓存不会主动失效,因此如果client上的缓存全部失效,则需要进行6次网络来回,才能定位到正确的region(其中三次用来发现缓存失效,另外三次用来获取位置信息)。


http://www.alidata.org/archives/1509


你可能感兴趣的:(h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