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me Relay-FR介绍

1 帧中继的基本概念

帧中继是近年来推出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其特点是极大地简化协议,从而有效地提高数据传送速度。帧中继技术的前提条件是传输网光纤化和用户终端智能化,其典型应用是LAN互连和X.25网络互连。

帧中继(Frame Relay,FR)技术是在OSI第二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

帧中继技术是在分组技术充分发展,数字与光纤传输线路逐渐替代已有的模拟线路,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条件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帧中继仅完成OSI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智能终端去完成,大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协议; 同时,帧中继采用虚电路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而帧中继具有吞吐量高、时延低、适合突发性业务等特点。帧中继对于基于信元的异步转移模式(ATM) 网络,是一个重要的接入可选项。帧中继作为一种附加于分组方式的承载业务引入ISDN,其帧结构与ISDN的LAPD结构一致,可以进行逻辑复用,作为一 种新的承载业务,帧中继具有很大的潜力,主要应用在广域网(WAN)中,支持多种数据型业务,如局域网(LAN)互连、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 辅助制造(CAM)、文件传送、图像查询业务、图像监视等。

2 帧中继的特点

帧中继技术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 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

 

(2) 可以实现带宽的复用和动态分配。帧中继传送数据信息所使用的传输链路是逻辑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在一个物理连接上可以复用多个逻辑连接,使用这种机理,可以实现带宽的复用和动态分配。

(3) 帧中继协议简化了X.25的第三层功能。使网络节点的处理大大简化,提高了网络对信息处理的效率。采用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两级结构,在链路层也仅保留了核心子集部分。

(4) 没有重传、流量控制等机制,节省了交换机的开销。在链路层完成统计复用、帧透明传输和错误检测,但不提供发现错误后的重传操作省去了帧编号、流量控制、应答和监视等机制,大大节省了交换机的开销,提高了网络吞吐量、降低了通信时延。一般FR用户的接入速率在64kbit/s-2Mbit/s之间,近期FR的速率已提高到(8-10)Mbit/s,今后将达到45Mbit/s。

(5) 适合于封装局域网的数据单元。交换单元——帧的信息长度远比分组长度要长,预约的最大帧长度至少要达到1609字节/帧,适合于封装局域网的数据单元。

(6) 提供一套合理的带宽管理和防止阻塞的机制。用户有效地利用预先约定的带宽,即承诺的信息速率(CIR),并且还允许用户的突发数据占用未预定的带宽,以提高整个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7) 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一样,FR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可以提供SVC(交换虚电路)业务和PVC(永久虚电路)业务,但目前已应用的FR网络中,只采用PVC业务。

(8) 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分离。所谓控制平面指的就是信令的处理和传送。信令的主要功能就是呼叫建立和释放,也可能包括某些管理功能。X.25 的虚呼叫建立和释放由分组层完成,呼叫控制消息为特定的分组,它们和数据分组共享同一个LCN,因此称之为“带内信令”,相当于PSTN中的随路信令。帧 中继的信令和用户信息的传送通路逻辑上是分离的,其信令在单独指配的一条数据链路连接(DLCI=0)上传送信令,称之为“带外信令”。

 

需要指出的是,帧中继数据传送阶段协议只有2层,但是呼叫建立和释放阶段的协议有3层,其第3层就是呼叫控制信令协议。当然这里指的是交换虚电路(SVC)方式。目前应用的帧中继网采用的都为PVC方式,它并无呼叫建立和释放过程,其信令主要为PVC管理功能。

 

由于协议简化,帧中继的功能也与X.25有所不同,帧中继技术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拥塞管理

 

帧中继没有流量控制功能,其出发点是不对用户发送的数据量作任何限制,以满足用户突发数据传送的要求,它的副作用是有可能造成网络拥塞。帧中继对拥塞的处理只是简单地通知始发用户,期望用户暂停发送数据,拥塞通知信息置于帧的链路层封装中。但是协议并没有强制要求用户必须减少数据发送量,因此这只是一种“绅士协定”式的宽容的流量控制。

(2)带宽管理

 

 

由于用户可以不理会拥塞通知,因此为防止网络拥塞状况恶化,也为了防止某一用户过量发送数据而影响其他用户的服务质量,必须有一种公平的带宽管理措施。帧中继采用的是一种简单的“业务合约方法”,它包含3个参数:

承诺信息速率(CIR):指的是网络保证予以传送的用户最大发送信息速率。该参数值在用户预订业务时确定,可随业务提供者的不同而不同。

承诺突发长度(Bc):指的是在时间间隔Tc内网络保证予以传送的用户最大发送数据量(比特数)。Bc=Tc·CIR。

超额突发长度(Be):指的是在时间间隔Tc。内,允许用户超过Bc发送的数据比特数。网络对这部分超额发送数据予以接受,尽力传送但不予保证。

3)连接管理

 

 

帧中继初始应用目标就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通道,因此帧中继网提供的多为PVC连接。任何一对用户之间的虚电路连接都是由网络管理功能预先指定的,协议只需考虑数据传送,因而特别简单。然而也带来一个安全性问题:如果数据链路出现故障,如何将此状态的变化及PVC的调整告诉用户,这就是连接管理的任务,它属本地管理接口(LMI)功能。在帧中继信令中专门定义了PVC管理消息和信令过程,其基本功能就是通知虚电路的可用性状态和PVC的增加或删除。信息传递采用周期性轮询(polling)的方法实现。

目前帧中继已制定了关于SVC的呼叫控制信令协议,因此原则上和X.25一样,帧中继连接既可以是PVC,也可以是SVC,或者是两者的组合,然而实际帧中继网支持的仍然是PVC连接方式

 

3 帧中继协议

 

X.25协议一样,标准化的帧中继协议只是UNI协议,规定了帧中继终端接入网络的规程。NNI协议均为各个网络的内部协议,并未标准化,都是UNI协议的某种变型。帧中继协议的主体为链路层协议,它是LAPF的子集,称为数据链路核心协议(DL_core),用于支持帧中继数据传送,功能十分简单。另一必备部分是LMI管理协议。增强部分则是呼叫控制协议,其功能是建立和释放SVC。

帧中继的帧结构和HDLC帧有两点重要的不同。

一是帧不带序号,其原因是帧中继不要求接收证实,也就没有链路层的纠错和流量控制功能。

二是没有监视(S)帧,帧中继将信令置于另外的管理信道传送,即“带外信令”。

4 帧中继交换机

 

1 功能和结构设计

 

中继交换机应具有的主要功能包括:

用户接入:支持中继UNI接口。作为任选功能,可以内建FR装拆单元接入非帧中继终端;

中继连接:支持和其他交换机及和其他中继网的NNI接口,前者为内部协议,后者为国际标准;

寻址和选路:支持PVC和SVC连接;

管理功能:包括带宽管理、拥塞管理PVC状态管理和系统配置管理

提供网管接口

与其他网络的互通与互连能力

从原理上说,帧中继也是一种分组交换,基本结构仍是多处理机、多总线结构。具体有如下3种设计方案:

基于X.25分组交换机:硬件不变,增强软件;

按帧中继要求重新设计的新型交换机;

具有帧中继接口的ATM接入交换机。

2、寻址功能

 

目前网络多采用PVC传送方式,交换机根据DLCI进行寻址选路,在其内部保存由管理功能预先指配的输入DLCI和输出DLCI的映射表,据此确定交换后的输出链路。需要注意的是,DLCI仅具局部意义。

 

3、非FR终端接入

 

类同X.25,非FR终端通过FR装拆设备(FRAD)接入中继交换机,有些交换机本身内含FRAD。FRAD由3部分组成:

协议处理部分:由多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负责处理一种非FR接入协议,提取出该协议数据单元(PDU);

服务协议部分:负责将协议处理部分输出的PDU统一封装为某一选定的服务协议的用户数据,该服务协议还提供差错恢复和数据恢复功能;

中继部分:负责将封装后的服务协议PDU装入中继的帧结构中,然后映射至某一DLCI送入中继网。

 

常用的服务协议就是X.25。其优点是将现存的X.25 PAD设备加上中继部分即构成FRAD。和PAD不同的是,FRAD并无标准协议,各厂商生产的FRAD不一定能互通,但是上述封装转换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frame,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