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储的标准化之路

有关存储标准化的问题近年来尤其突出,以SMI-S标准为例,SMI-S是SNIA开发的一种标准管理接口,旨在减轻多厂商SAN环境的管理负担。近年来,SNIA始终努力扩展着SMI-S的功能性进程,但是直到2009年年初,SMI-S标准才获得ISO和IEC两大标准组织的认可,从事实标准名副其实地成为全球范围内存储厂商及IT用户们采用的国际标准,而此时距离SMI-S标准出炉已然近五年。
  
即使是ISO在宣布批准SMI-S标准的时候,业界仍然对SMI-S标准的应用情况表示担忧,因为据ISO组织的披露,目前只有约来自24个厂商的将近450款产品已经遵守了这个规范,这个数字,也许远远不够让SMI-S成为全球的工业标准。
  
我们所列举的SMI-S还是存储行业里发展比较好的技术标准,而更多的技术,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炉。这也是用户IT系统里普遍面临存储孤岛,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管理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存储虚拟化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吧。
  
上周,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海量存储标准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网络存储领域第一个标准化工作组织。海标委的主要工作是在工信部和国标委的领导下,梳理并建立海量存储的标准化体系;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结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在重点领域积极推动标准化工作;对政府标准化工作的展开提供充分的支持。
  
成立海标委的初衷大抵是国内存储供应商们的普遍共识,在笔者工作的这八九年间,听到了太多民族存储产业想要摆脱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研发国产存储技术的欲望。但是,我们也必须深刻的认识到,由于起步晚的原因,大多数存储核心层技术都被国际大厂所掌握,无论我们是自主研发还是建立技术标准,都必然会面对这一现实难题。如何才能真正增强我们在存储技术以及标准制定领域的话语权,不仅仅是成立一个海标委就可以解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中国存储,标准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