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地址(v4)
IP地址是由32位的二进制组成,每8个位称1组共四组,并且0和1都是连续的。IP地址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层,网络层。在TCP/IP模型中工作在第二层,网络接口层,IP地址中包括网络位跟主机位,通常通过子网掩码来确定网络位跟主机位的划分。
N=network H=host
A 类 : N +H+H+H B类 : N+N+H+H C类 : N+N+N+H
默认掩码 : 255.0.0.0 :255.255.0.0 :255.255.255.0
IP地址分为五大类,常用的只有三大类。每一类地址都有自己的有效IP地址范围,及广播地址以及一些不可用 地址等。通常情况下通过区分第一位的数值,就可以判断数此IP地址属于哪个分类的。
A类: 1---------126
B类: 128--------191
C类: 192-------223
D类: 224-------239
E类 : 240-------255
RFC指出在一个A类网络地址中,其第一字节的第一位必须一值是0,这就意着一个A类地址,它的第一字节的取值必须是介于0和127之间的。例如:0XXXXXXX 如果将该地址中的其他7位全部为0 ,然后在将他们全部为1,这时将会得到A类地址的取值范围:0=00000000 0=01111111 所以一个A类网络的第一个八位位组的取值在0和127之间,并且它不可以比这个取值的范围更大或更小(0和127在A类地址中是不合法的,它们被设为保留地址)。
同样在B类地址中RFC 要求其第一字节的第一位必须一致为1,但是第二位也必须一直为0.如果将其他6位全部都置为0,然后在置为1,将可以得到B类地址的取值范围 10000000=128 10111111=191 这样B类地址的取值范围就出来了在128和191之间。
C类也是如此,不过RFC定义要求它的第一个八位位组的前面两位一直要为1但是第三位要被设为0的,进行跟上面的一样处理,将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就可以找出这个C类地址的取值范围 11000000=192 11011111=223 C类地址的IP范围为 192到223.之间
D类地址用的不多,一般用于组播测试,在以后的EIGRP 协议中可能会看到组播地址的使用。E类地址是用来做科研使用的。
还有些IP地址被保留,如:
0.0.0.0 代表整个网络
127.0.0.0 回环接口,用于测试本地接口网卡是否工作正常协议栈配置是否正确。
还有一些被保留的私有IP地址,这些地址是不能够在internet 上面传输数据的,在LAN里面可以使用。
A 类 : 10.0.0.0-------10.255.255.255
B类 : 172.16.0.0-------172.31.255.255
D类 : 192.168.0.0-------192.168.255.255
三层广播地址 :255.255.255.255 二层广播地址 FF FF FF FF
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
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把一个主类网络在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网络,这样可以缩减网络流量,优化网络性能方便管理,可以形成大范围覆盖的网络。
首先在你划分的时候,你需要确定你的网络位,然后在确定你在这个网络上有多个少台主机,最后在给一个合适的掩码,算出有效IP地址范围。在这里你需要牢记2的n次方。
CIDR 无类域间路由
无类域间路由技术对IP地址前缀进行了重新构建,使用13-27位长的前缀取代了原来结构对网络地址部分的限制(8位 16位 24位)使管理员更加容易的进行路由汇总,路由器所承受的条目也不需要那么多,节省了硬件资源
子网掩码对应CIDR的值
255.0.0.0 /8 255.128.0.0 /9 255.192.0.0 /10 255.224.0.0 /11
255.240.0.0 /12 255.248.0.0 /13 255.252.0.0 /14 255.254.0.0 /15
255.255.0.0 /16 255.255.128.0 /17 255.255.192.0 /18 255.255.224.0 /19
255.255.240.8 /20 255.255.248.0 /21 255.255.252.0 /22 255.255.254.0 /23
255.255.255.0 /24 255.255.255.128 /25 255.255.255.192 /26 255.255.255.224 /27
255.255.255.240 /28 255.255.255.248 /29 255.255.255.252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