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规模空前的运动在以央视为首的媒体中轰轰烈烈的展开:先是从手机扫黄开始,继而到互联网扫黄。央视俨然一副卫道者的姿态,挥舞着大棒,用力的朝运营商和广大手机网站头上砸去。
这一厢,央视、各大报纸、网络媒体连续多次的剑指黄毒,以系列报道揭露那一幕幕肮脏画面,让人触目惊心。
那一厢,运营商、各大网站、WAP站点都惊慌不已、措手不及,或是赶紧去工信部备案、或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挪窝,或是清理内容,种种手段,只为将自己与黄毒撇清关系,心有戚戚、情何以堪。
央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各个站点玩起了躲猫猫,于是社会的矛头直指运营商。于是运营商也乱了,乱了便必然有极端的做法,于是一刀就将所有的通道给切断了,于是天下WAP站点死掉大半,于是我们见到的是哀鸿遍野,见到的是血流成河,见到的是遍地横尸。
后果怎样,色情内容自然是少了,但依然还存在。以至于媒体再次说运营商不力。
这样一场血淋淋的战斗,谁胜谁负,谁受伤谁得意?自然运营商钱赚少了,非法的wap网站被干掉了,无数的个人网站也受到牵连了,整个手机互联网都受到了质疑和诟病,实在是一场灭门之灾,这条链条上哀乐不断。央视是其受益者,它再一次以正义的面孔成为社会大众中的道德捍卫者——因为立场的正确而遮掩了其背后的用心。
央视为什么要这么做?除了表面的堂皇的原因外,个人觉得不外乎几个原因。
1. 打击运营商,进入宽带接入领域:08年时,国家允许广电和运营商互相接入,广电获得接入宽带的资格,但两年过去进展并不大。这次扫黄意在为运营商施加压力,促使其进一步做出让步。这从广电总局领导近期的公开讲话中也可略知一二。
2. 赚钱:还记得去年央视批评百度的竞价排名吗?不也是从搜索到假药开始吗?以此为切入点,然后狠狠打击。最后百度花4000万在央视做广告,这才平息央视心头之愤。今年又到年关,该有人来为央视广告买单了吧?
还记得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有句话评价孔宋家族的贪污问题,引用吴国桢先生话说,从法律层面上来说,他们并不存在贪污。这是因为法律就是他们所制定的。所以说,最高级的犯罪往往都是道貌岸然的。
然而,整场运动下来,我们也不难发现,其所存在的系列问题。
1. 央视真的懂手机互联网这条产业链及相关规定吗?
可能央视是了解的,但为了制造舆论效果的需要。比如某天央视播报电信和联通的经营性网站未在工信部备案,但实际上该网站并不属于经营性网站类。其后央视的网络电视台开始运营,却让网友揭示也未在工信部进行备案。而当这消息发布之后,工信部查询网站备案的网站却始终登录不上。为什么会恰恰在此时登录不上?其中原委恐怕很好猜到。我们不得不叹服央视的能力,以至于工信部都要让其三分。
2. 都是运营商的错?
运营商很少介入互联网领域,更多的,他们是做为一个管道提供者、基础运营商,只提供宽带接入服务。当然其对接入站点有内容管理的义务,但这中间一层层的转手,再加上手机网站之间错综复杂的广告联盟等方式,运营商纵使有百般能耐,也难寻根溯源,查到最后的病毒制造者。用的很多的比喻是,高速公路建造者需要负责查看每辆车上装什么货吗?
运营商向来处于风口浪尖。一方面,作为垄断企业,其所受国家的保护盒重视在近几年却一降再降。另一方面,消费者都将运营商作为高额利润榨取者,仇富心理由来已久。在这些原因下,运营商也成了一个敏感话题,凡是与运营商有关的事情,总会得到几乎一致的批评与唾骂,所有的错便都安放在其头上。岂不冤哉?难道公安部就没有责任吗?难道文化部就没有责任吗?其实只是因为运营商在政府内和政府外都好欺负。
3. 在3G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这样的运动会否将3G打入地狱?
国家对3G的重视自不用多说。站点接入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早期的主要形式。只有移动互联网健康的发展起来,3G才会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流行。在3G发展的初期,进行这样的一场整风运动,使得过半的站点都夭亡,存活者也惶惶不可终日,对3G的发展自然是有坏无益。
于是,总结起来,央视找不到怪罪者就将罪名都安在了运营商头上,运营商找不到办法,就干脆谁都别好过,好鸟坏鸟统统打死。这倒是经典几千年来的中国式做法。看看,哪个王朝不是这样?当抓不到犯罪者时,先把当地的父母官给撤了再说。就拿近期来说,一个高校出现踩踏事件,其校长必然被免职,教育局长必然受牵连。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死个相关的人以平民愤,表示政府确实是在做了。然而,这种做法,只能是给中国难以计数的冤案假案错案又徒添了一笔而已。
运营商一刀切的做法,则更是愚昧至极。这一则表现运营商没有政治能力,不会与政府的斡旋、谈判、迂回,要知道,运营商曾经也是政府的一员呀,才10年,这种政治能力就丧失殆尽。同时,这种“宁杀一千、不放一个”的做法也说明运营商的滥杀无辜、对市场的不负责任以及自身的无能。